安全小知识:关于逃生的技能你知多少?(通用20篇)
安全小知识:关于逃生的技能你知多少? 篇1
一个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条原则: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为追究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实不放过。
五个须知:知道本单位安全重点部位,知道本单位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知道本单位安全操作和标准,知道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知道并掌握事故抢险预案。
六个不变:坚持“安全生产”的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不变,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从严强化安全生产力度不变,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原则不变,充分依靠职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不变。
七个检查:查认识,查机构,查制度,查台账,查设备,查隐患,查措施。
八个结合:建立约束机制与鼓励机制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坚固全面相结合,只能部门管理与齐抓共管相结合,防微杜渐与突出保障体系相结合,弘扬安全文化与常抓不懈相结合,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相结合,落实责任制度与完善责任追究制相结合,强化安全管理与推行安全生产确认只相结合。
九个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安管人员到位,规章执行到位,技术技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检查力度到位,整改处罚到位,安全意识到位。
十大不安全心里因素: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心急,烦躁,赌气,自满,好奇。
关于安全小知识你知多少?(通用20篇)
关于安全小知识你知多少? 篇1
预防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
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食物中毒是指由于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中毒事故在建筑工地中时有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提高劳动者对防止中毒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一、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
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2.降低毒物浓度。
(1)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有可能时采用遥控乃至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从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
(2)通风排毒。安装通风装置时,首先要考虑在毒物逸出的局部就地排出,尽量缩小其扩散范围。最常用的是局部抽出式通风。在地下室和密闭房间内作业以及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都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保持新鲜空气流通。局部排毒装置的结构和样式,以尽量接近毒物逸出处,最大限度地阻止毒物扩散,而又不妨碍生产操作,便于检修为原则。经通风排出的废气,要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当建筑物地下室外侧回填土方仅剩下后浇带部分,而且正要进行该部分的防水施工时,必须定时监测防水材料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并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
生活垃圾的分类你知多少?又该怎么做(通用4篇)
生活垃圾的分类你知多少?又该怎么做 篇1
我是二年级的一个小姑娘,对垃圾分类意识可强了,现在都成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眼中的垃圾分类“小保姆”了。 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已经对我们的垃圾分类进行了教育,当时对垃圾的分类充满了好奇,也从那刻起,我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平时我都不随地乱扔垃圾在地上。会对外婆把大量的菜叶、纸巾、花生壳等装入同一个袋子扔出去提出小抗议,“外婆,外婆,垃圾要分类,垃圾要分类的”,妈妈听到了,总会说我是垃圾分类的“小保姆”。 读一年级了,记得有一次,老师组织我们参加中海社区里“小义工”活动,我们拎着大垃圾袋向小区走去,发现有好多人都不注意环境卫生,地上都有不同的垃圾散落在那里。于是,我们绕着小区走了好几圈,真是累得满头大汗啊!活动结束后,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了分类,老师还特意叫我来跟同学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学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都张大嘴巴叽叽喳喳地说:“垃圾分类还有这么多学问的!”“原来碎玻璃片、塑料衣架都是可回收垃圾!”“垃圾还可分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李老师在一旁悄悄为我竖起大拇指,好像在说这个垃圾分类“小保姆”真牛!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要让周围的人们都能做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进步。我会继续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做好这个“小保姆”!
安全小知识:关于安全技术你又知多少?(精选20篇)
安全小知识:关于安全技术你又知多少? 篇1
各行各业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机械,对机械安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机械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械设备本身应符合安全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在操作时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代替手工操作,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因为机械结构上有缺陷,组织布局不合理,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就可能发生事故。
1、机械设备造成伤害事故的种类。
机械设备造成的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
(1)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绞伤和物体打击伤;
(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这类事故主要有:压伤,砸伤,挤伤;
(3)刀具造成的伤害。刀具直接造成的伤害,包括在前两类伤害中,不再重复。但还应注意,在生产中刀具产生的碎屑也会造成伤害:
①烫伤。刚切下来的碎屑温度很高,可达600-700℃,容易造成烫伤;
②刺、割伤。各种金属碎屑都有锋利的边缘,会造成刺伤或割伤。飞起的切屑可能伤害眼睛;
(4)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甩出机床打伤人;
(5)手用工具使用不当造成伤害。
2、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不同的机械尤其是专业机械有其特殊的安全要求,这里只介绍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包括:
(1)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装卸工件,加工观察和清除杂物;同时也应便于维修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你们知道多少预防危险的知识点?(通用20篇)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你们知道多少预防危险的知识点? 篇1
哪些人不宜乘飞机
如今,乘飞机外出的人越来越多。由于飞机飞行时处在万米高空,再加上大幅度的上升和降落,对人必然有缺氧和减压的影响,这会使患有某种疾病的第六客病情加重,或诱发疾病。所以,不列人员不宜乘飞机。
一、易受高空缺氧影响的患者。如严重贫血者,发病不到6周的心肌梗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心肌炎发病1个月以内者,近期频繁发作心绞痛或严重的心律失常者,有严重的高血压,原发性心脏病患者,有脑血管意外危险者,经治疗仍难以控制的癫痫、严重哮喘,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症患者。
二、易受气压降低而导致体腔内气体膨胀的患者。如10天内做过胃肠道手术或胸腔手术后不到20天者,胃溃疡出血或咯血停止后未超过3周者,肠梗阻及有可能发生嵌顿性疝者,空洞型肺结核,严重的中耳炎和副鼻窦炎影响咽鼓动管通气者,中耳手术未愈者。
三、易危及自身和他人健康、安全的患者。如体质太差者、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及怀孕超过35周的孕妇等。 对于一些急需空运转院治疗者、须经特殊批准,并有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和药材陪同方能乘机。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你们知道多少预防危险的知识点? 篇2
皮肤晒伤如何急救
炎夏在户外活动,极易引起皮肤晒伤。出现此种情况,需及时正确处置。
[家庭应急处理]
(1)如皮肤晒得很红,但并未起泡,可用冷湿毛巾、纱布等敷于患处,或将患处浸泡于冷水中,以减轻疼痛。
(2)不可抹黄油或人造黄油之类的东西,以免刺激皮肤。
安全小知识:关于应急措施你知多少?(通用20篇)
安全小知识:关于应急措施你知多少? 篇1
如今,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家用电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每年我国家用电器火灾导致的事故数不胜数,特别是进入是用电高峰期,此时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防止线路故障或使用电器不当引发火灾,后悔莫及!
一、电器线路故障引起火灾通常有几种情况:
1、线路绝缘不良,发生短路,短路点产生电火花和电弧,引起燃烧;
2、是超负荷用电,使导线升温,当超过可燃物的燃点时,就可能引发火灾;
3、是由于线路接触不良,导致发生升温和打火现象而引起火灾;
4、是使用不合格电器或电线,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因此,笔者认为,居家用电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购买使用质量合格的电器、电线、插座等,莫要贪图一时便宜而留下终身安全隐患;
2、不得超负荷用电,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要拔下插销或关闭电源;
3、空调设备回路应采用单独回路,插座宜采用专用阻燃插座,大功率电器不可使用同一个插线板,最好一点一插;
4、要经常检查电气线路和家用电器,防止老化短路、漏电等危险情况,及时发现即使更换维修;
5、不得使用其它任何金属导线代替保险丝,更不要乱拉电线,乱增加电器设备,特别是大功率电器;
6、使用空调、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时不要离人;
7、不要单独让儿童留在家中使用电脑、电视等电器,家长同时要教会孩子安全用电的常识,学会谨慎用电、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