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选11篇)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识别计算机内部中的CPU、硬盘、音像设备、内存、光驱等硬件设备的主要功能。
(2)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外部多媒体设备。
(3)掌握常见外部设备的安装。
二、教学重点
把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学会根据应用需求适当地选择或升级硬件。
三、教学难点
(1)计算机硬件型号与特性。
(2)掌握“赫兹”与“字节”等单位。
四、教学方法
(1)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2)观察调查学习方法,将获取的资料归纳和,形成表格。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计算机络实验室。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讨论交流
1. 情境导入:
A. 李鸣要求升级电脑。
B. 如何看软件运行环境说明?
2. 教师提出学习问题、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A. 如何查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B. 多媒体计算机需要哪些配件?
C. 如何帮助李鸣安装新打印机 从情境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二)教师讲授
3. 教师讲解、分组(4人/组)学习:
A. 教师演示如何查看硬件的配置表。
B. 教师出示CPU、内存、硬盘、光驱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各配置的性能和特点。
C. 让学生说一说那些设备是计算机的音像设备。 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
(三)分组活动
4. 小组活动:出示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运行环境说明,根据现在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分析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并提出硬件升级建议。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九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算法基础知识
第九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算法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算法的概念;
2.知道两种算法的描述方法—语言描述法和流程图的区别
3.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算法的描述
2.难点:算法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操作相结合。
五、教具:多媒体电脑配合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算法的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将下面问题的解决步骤写出来
【问题1】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一次只能渡过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2】展示课件: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的解题步骤。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展示】
【问题3】如果让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展示】
1、让计算机根据a、b、c的值,求出△(delta);
2、让计算机判断△(delta)的值;
3、让计算机求出x1;
4、让计算机求出x2 。
5、让计算机输出x1、x2的值
【教师】由此可以知道,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而对于计算机而言,这种解题步骤就称为算法。
【课件展示】算法的概念:
我们解决问题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并正确的列出各个求解步骤。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求解步骤叫做算法。
或:
计算机处理程序的过程与我们平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一定的操作序列。而这样的操作序列对于计算机而言就是算法。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五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第五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第一节 循序渐进
一、学习目的
1.初步掌握计数循环、条件循环两种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初步掌握简单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3.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掌握计数循环、条件循环两种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二、学习指导
1.计数循环语句
(1)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语句组(循环体)
next循环变量
for语句为循环说明语句,next语句为循环终端语句。
for和next后面的循环变量必须相同。
初值、终值和步长都是数值表达式。
步长为1时,step可省略不写。
(2)功能:根据for语句说明设定的循环次数重复执行循环体。其具体执行过程可用图5-4-l表示。
图 5—4—1
其中循环变量超过终值的规则是:
步长为正,大于终值;步长为负,小于终值。
一般地循环次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循环次数=int((终值一初值)/步长)+1
2.条件循环语句
(1)格式:do while条件
语句组(循环体)
loop
(2)功能:当条件成立(即为真)时,执行do和loop之间的语句组(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转到loop语句的下一句执行。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二章 程序新天地----初识QBASIC
第二章 程序新天地----初识qbasic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2.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3.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难点
程序设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1.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各自的主要特点
机器语言:与计算机内部结构有关,不通用,其程序不需“翻译”可直接执行。
高级语言:与计算机内部结构无关,通用,其程序需要“翻译”后才可执行。
2.计算机程序
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3.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1)问题分析:对问题详细分析,弄清输入(已知)条件和要求输出的结果,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途径。
(2)算法设计: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描述出来。
(3)程序实现:根据描述的算法编写程序并上机通过。
三、应用实例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机器语言是硬件而高级语言是软件。
(2)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都可直接执行。
解:
(1)说法错误。
分析:计算机语言都属软件,故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都是软件。
(2)说法错误。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七章 特殊成员----字符串
第七章 特殊成员----字符串
第一节 两种身份-----字符串常量和字符串变量
一、学习目标
让学生记住数值型常量、变量和字符串型常量变量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basic编程中的常量、变量
三、教学难点
常量、变量是组成编程语句的一部分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我们上节课已经简单了解了一些basic的菜单,同是也知道了basic的一些简单操作,同学们在以后的操作中会不断提高。
2、学习好编程必须掌握好basic的编程语句,因为计算机只听从语句的步骤
3、语句就相当于我们的汉字,那么学汉字之前先学什么?
对,我们就先学习编程的“汉语拼音”,因为它们是组成语句的基础
4、在黑板上写出1
提问:同学们认识吗?对1,一眼就看出来了,我们编程中把一眼看出来的数字,称为常量,你还能说一些常量吗?这一类常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吗?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常量称为数值常量。
5、下面你们再看这是什么?中国
提问:这能一眼看出来吗?对也能,所以这也是常量,但这类常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吗?所以这类常量跟数值常量不同,我们称为字符串常量,为了区别1和1米,规定字符串常量用“ ”表示
6、比较1 和“1”的区别
7、常量是计算机编程中较常用的一个量,basic编程中只有数值型和字符串两种类型。
8、我们上节课已经简单了解了一些basic的常量,同是也知道了basic的一些简单操作,同学们在以后的操作中会不断提高。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精打细算当管家
第一章 精打细算当管家
第一节 建立“我家的收支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
1.启动excel
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microsoft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2.认识excel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