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

时间:2025-04-05

八年级物理教案(通用12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产、生活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收集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信息,使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

  二、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前预习及各组按照不同分工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说出你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二)观看相关的录像;

  (三)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把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1、演示: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财长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摆动吗?

查看全文

2024年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通用3篇)

2023年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篇1

  一、填空题(每空格1 分,共30分)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 ,其中有 、 两种方式。

  2、毛毛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当毛毛靠近镜子时,它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长度的单位。

  (1)手掌宽度约1 ; (2)成人腰带处高度约1 ;

  (3)铅笔芯直径约1 ; (4)指甲宽度约1 。

  4、水的密度是 ,读为 ,其物理意义是 ,将1000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一半水的密度为 。

  5、质量1㎏的物体,带到月球上该物体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

  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声音在金属中比空气传播得 (填“快”或“慢”)

  7、某人站在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当他距镜面的距离靠近了1.5m时,人与像的距离应为 。

  8、光线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入射角是 。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童话故事中小白兔不用看就明白门外喊开门的不是兔妈妈而是大灰狼,这是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声,其 是不同的。

  10、黑人运动员马丁以10s的成绩赢得百米比赛的冠军。马丁百米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m/s,马丁跑步过程的最大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他的平均速度。

  11、“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声音的,无声x枪的“无声”是在 处减弱的。

  12、如右图是给某晶体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查看全文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说课稿范文 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查看全文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优秀范文(通用15篇)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优秀范文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声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小学自然课中学过,但一般印象淡薄,需要进一步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现象进行概括得出相关结论。本节也是后面声现象知识的铺垫。为了体现“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由于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学习本节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

  能力目标:

  重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

查看全文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等知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水往低处流、物体从空中落下、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引出重力的概念,培养学养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

查看全文

初中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怎么写(通用17篇)

初中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怎么写 篇1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教材内容,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力和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本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3.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3.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能力目标: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但认识上有误区)。因此,将本节从认识杠杆这一熟悉的简单机械着手,来改观学生的感性体验,到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索学习,来深刻认识杠杆知识内涵,再到杠杆应用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