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复习提纲(精选7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复习提纲 篇1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课本4页、22页、34页、35页、39页、41页。

查看全文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通用3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篇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精华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查看全文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导学案(精选2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导学案 篇1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思考并讨论问题:“假如没有真菌和细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1、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腐烂、生霉的水果和面包边观看课件,并结合教材第67页讨论题2,积极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 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明确: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分析某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2、观看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和图片,进一步了解患病的例子。

  3、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图片,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细菌和真菌使农业害虫致病的例子,认同以菌治虫的观点。

  学习任务三: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现象。

查看全文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精选3篇)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 篇1

  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1课时)

  一、动物的种类

  1、大约有150万种

  2、两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

  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类的形态特点:

  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

  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

  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

  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e)运动器官——鳍

  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

  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

  臀鳍:平衡身体作用

  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

  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

  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

  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

查看全文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复习提纲(二)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3、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4、关节的结构:xx版全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xx版全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
 
 
25、骨骼肌:包括中间的部分肌腹,两端的部分叫肌腱。一块骨骼肌通过肌腱至少连在两块骨上。26、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人体内骨骼肌受的刺激是神经传来的,因此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身体的这部分就可能瘫痪并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1)(右图)骨、关节和肌肉的正确连接(b)
xx版全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xx版全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
xx版全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xx版全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
 
(2)屈肘和伸肘动作过程示意图
屈肘时:肱二头肌①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②_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
(3)关节:右图是哺乳动物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代号的名称1关节头 、2关节囊 、 3关节腔、4关节窝 、5关节软骨。骨——杠杆作用。   关节——支点作用。 骨骼肌——连结和动力作用(5)关节腔3内有滑液,作用是减少摩擦。 关节软骨5的作用是减少摩擦和缓冲作用。(6)脱臼是指结构关节头从结构关节窝中脱出。
27、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骨骼肌起到动力作用,骨起起杠杆作用,关节起起支点作用。

查看全文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10、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鳞片;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以便觅食和避敌。③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