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5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单元教学设想】

  走进本单元: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多姿多彩的桥世界、古色古香的屏艺术,美景无限;领略丰厚的文化内涵,感受多样的说明风格,探求独特的表达技巧,其乐无穷。

  学习本单元,要求:

  1.立足课内,衔接课外,丰富科学知识,陶冶爱国情操。

  2.观察说明对象,明确对象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把握文体特征。

  4.探究说明技巧,体会不同风格,激发写作兴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猫。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读题。

  二、学习生字词

  (一)黑板上学习生字。

  (二)看投影,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一、诗句积累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

  师:这些诗句表达的是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强烈的爱国之情。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忠贞之情,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同他们一样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二、了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著名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三、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四、听录音朗诵,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朗读)。

  五、把握全诗的意思

  1、诗的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通过缩写小说训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 把握“缩写”的方法,原则;

  3 学会运用精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通过缩写小说训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 把握“缩写”的方法,原则。

  教学难点: 把握“缩写”的方法,原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句幽默的小品语言“浓缩的都是精品”,今天课前我们就来谈谈这句话。(引导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说,可以举例子;并且说说怎样“浓缩”)其实文章也一样能够浓缩,这单元我们学了四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学大餐“浓缩一下”,来进行今天的作文训练“缩写小说”。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所谓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 写作准备

  主要针对“缩写”与“小说”的特点分别来进行。

  1 缩写:找同学就小学学过的知识中说说缩写的要求等。 概括大意,不改原意

  2 小说:三要素及情节发展的结构

  三 指导:

  1、摘录法

  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以摘录原文重要语句为主,适当增加衔接语言,连缀成文。缩写记叙文可摘录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语句缩写议论文可摘录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保留主要论据,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以略去,有的可以从中作些摘录。缩写说明文,可把最能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的部分较多地摘录下来,而文中的枝节问题、与事物本质特征关系不大的部分可少量摘录或不录。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疑难字词练习(约________分钟)

  二、课堂练习(约________分钟)

  三、作文(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疑难字词:突破 溃退 击溃 顽强 阻遏 逃窜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最佳标题。

  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探讨

  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约________分钟)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美点寻踪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用手示意不发任何声响)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课件展示)

  恩,很棒,为你们鼓掌!发现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教案(通用1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教案 篇1

  师生共同赏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帮助。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 遂:于是,便 至:到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3.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4.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不多,因此本文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以交流预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的兴趣及能力。)

  二、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教师补充对苏轼的看法。

  师:关于苏轼,刚才大家都说了,苏轼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地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他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轼,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苏轼这里获得使人生快乐的真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