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精选6篇)
村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篇1
切实加强精准扶贫管理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工作目标
1、按照国家贫困线及“三进、十三不进”的标准真实识别贫困对象,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审核录入程序规范,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2、制定帮扶驻点村年度扶贫脱贫方案,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帮助其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年度脱贫计划、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结对帮扶贫困户按时实现脱贫。
3、帮扶驻点村培育1-2个新型市场主体,使村集体增加收入,并带动部分贫困户稳定增收。
二、工作责任
1、实行驻村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队员为具体责任人。
2、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监督村组进行公示。
3、协助村组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工作纪律
1、扶贫工作队人员和驻村第一书记与机关工作脱钩,驻村每月不少于15天(第一书记不少于20天),必须吃住在村开展扶贫工作。
2、扶贫工作队人员原则上实行三年一调整,个人服从组织,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必须报县局研究批准。
3、严禁工作队员驻村工作日午餐饮酒和参与带彩娱乐活动;严禁驻村工作日做与工作无关事情。
4、凡因上级检查督察驻村工作队工作不落实或无故不在岗的,按上级规定行进处理。
5、本责任书一式叁份,县局一份,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队员各一份。
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精选6篇)
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 篇1
为了把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和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xx]30号)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帮扶计划措施(通用3篇)
帮扶计划措施 篇1
基本情况:
实验区是19xx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下辖三个镇乡,一个景区管理处,总面积201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建区以来,区工委、管委始终坚持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人口计生协会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以协会活动为抓手,建立载体,完善机制,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方法和措施,全区人口计生协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通过对计生家庭开展节日慰问、医疗救助、精神慰籍、心理疏导、生活照顾、生产帮扶等活动,使其切实感受到党的计生政策的温暖,他们的身体、心理等状况明显改变,逐渐走出悲观的阴影,为重塑生活信心,提高幸福生活指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做法:
在工作中我们以宜家工程为载体,建立了三项“卡片”。 一是暖心卡。我区13位特扶计生家庭中,其中有一位女特扶对象叫张,现年72岁,是毛集镇梁庵社区居民。她于1970年结婚,并于同年11月产下一子。初为人母的她满怀喜悦,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渴望,然而,现
实却事与愿违。就在儿子刚上上中学那年,婆婆却不幸被查出患青光眼,紧接着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经过多方治疗无效死亡,这一系列家庭的变故给张秀梅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自我省开展生育关怀活动以来,区、镇、社区把张秀梅列为首选对象开展了多种形势的关怀关爱活动。首先是将其如实申报为特扶家庭给予及时的救助,与此同时,社区根据其实际生活现状,将其纳入租房补贴范畴,镇党政领导、有关单位、社区在节日期间对其开展一系列帮扶慰问活动。此外,社区计生协理事、协会会员及部分志愿者主动上门对其进行精神慰籍、开展心理疏导、抚平失子创伤。并引导她参加再就业培训,通过社会各界关怀关爱,张秀梅逐渐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积极重新面对现实,并如愿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脸上也逐渐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与此同时,每年的“计生贫困母亲”、“计生困难家庭”等民生工程均对其进行了特殊救助。在一次计生困难家庭基金兑现仪式上,她眼含热泪说道:“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计生协会、感谢各位领导的关爱,我一定会生活的更好来回报社会”。她是这么说,更是这样做的。面对一些跟她有相似遭遇的计生特殊困难人群,她总是苦口婆心,现身说法,鼓励困难对象重塑生活信心。为他们谋生创业、再就业出点子、想办法。在她的真情感召及悉心帮扶下,其他计生特殊家庭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积极经营美好生活,也使其他计生家庭切实感受到和-谐
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范文(精选6篇)
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范文 篇1
xx省xx县不断总结扶贫经验,加大扶贫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扶贫模式,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年以来,提出了“12346”工作思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立足一个中心
以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为中心。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立足于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这个中心,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摒弃了“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突出两个重点
以对象识别为重点。根据贵州省、毕节市的安排部署,立足“五个结合”(即结合“”规划、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情况、结合乡镇具体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启动了全县141个类别村和30.53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在识别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市明确的识别贫困户九个步骤和识别贫困村“一高一低一无”(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27%,行政村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819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要求进行识别。
以建立帮扶台账为重点。通过详细记载扶贫对象的姓名、家庭人口、所在乡镇(村)、收入情况、收入来源、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帮扶进展等情况,建立统一标准的帮扶工作台帐,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帮扶措施的制定、帮扶目标任务的设计、帮扶成效的实现等情况。帮扶台帐的建立有利于准确了解帮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村困难家庭帮扶措施方案(通用3篇)
村困难家庭帮扶措施方案 篇1
体育局帮扶贫困村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度帮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帮扶贫困村两河口镇宋家村各项工作措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结合单位实际,特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年度目标
1、扶持贫困村发展。帮助宋家村争取一个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扶持宋家村发展。
2、帮扶贫困户。局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宋家村困难户,全面完成结对帮扶任务。
二、重点工作
1、制定帮扶工作措施。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措施,明确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
2、落实帮扶工作任务。一是现场办公。全年到宋家村办公达3次以上,与村“两委”共同研究脱贫致富工作。二是指导制定规划。年初指导宋家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脱贫致富项目。三是落实帮扶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局部门优势,援建1套农民健身工作设施,并派专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基础工作
1、加强领导。一是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认真积极落实帮扶贫困村各项工作。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局长杜春三为组长,梅卫东、周玉、郑淑清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三是建立工作专班。分管局长郑淑清为工作队队长,抽调2名工作人员为工作队员。
2、强化责任落实。把帮扶工作当做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严格按照秭办文〔20xx〕37号文件规定的职责,认真履行好各项职责。
村困难家庭帮扶措施工作(精选3篇)
村困难家庭帮扶措施工作 篇1
驻村工作组在会和机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xx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xx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第16批村工作组自4月1日入村以来,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走村入户、征求镇党委政府意见等多种方式,对村情民意进行了了解,按照市委张秋波书记提出的“区域统筹、强基固本、富民强村、率先发展、和谐稳定”的帮扶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如下帮扶计划,扎实推进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一)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一)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