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教案

时间:2025-04-05

拔苗助长(精选15篇)

拔苗助长 篇1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寓言《拔苗助长》,使学生知道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2.识字14个,能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15个,能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件放映《拔苗助长》。谁听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拔苗助长》。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认一认。

  2. 互教互学生字。

  3.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游戏找朋友(一位小朋友举起拼音卡片,另一位拿出于拼音相对应的生字)

  4. 给生字找“邻居”并读一读。

  5. 熟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1)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为了让秧苗快快长高,农夫是怎样做                             的?这样做你觉得怎样?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种种子的体会: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长大?你用了那些办法?

  3. 师小结:像农夫那样做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违反实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办了坏事。

  4.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太急了不行?

  四. 巩固复习。

查看全文

《拔苗助长》说课稿(通用2篇)

《拔苗助长》说课稿 篇1

  我参赛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综合活动《拔苗助长》这个活动将语言和音乐有机的整和起来。大家都知道成语是我国的。象“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往往包含着较为深刻的哲理,能否将寓意深刻的故事作为活动内容,让年龄小的孩子了解它,接纳它,同时获得多种能力的提高呢? 为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借鉴了预知学习的理论,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尝试将故事与韵律结合,使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到看、想、说、做、读中来,不仅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也在学习,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和怎样做人,将特别是重视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 1、能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情感。 2、能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中带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词语创编动作,并能符合音乐节奏,注意力集中,投入的进行表演。 3、充分享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这一主线,贯穿观察——猜测——联想——讲述——创编——表演。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采用鲜艳的画面将幼儿从相对疲塌、懒散、松懈的“低唤醒”状态中唤醒,通过幼儿观察,而图片也是幼儿讲述的凭借物,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任务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教师将第三幅图也就是拔苗的情节隐藏起来,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给予幼儿一个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根据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形象拓展想象,创编出了有趣的情节,最后共同寻求上故事发展的原因。这也符合大班语言教育的要求,通过预测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来帮助幼儿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并鼓励幼儿能按顺序描述事件的主要经过。由于给了

查看全文

拔苗助长(精选16篇)

拔苗助长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学会用生字组词、扩词,及用部分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好要有好的措施,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2、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生字。

  教学策略:

  1、在谈话中开始学习,通过听读认识本课生字,在小组交流中找出好办法。

  2、识记生字,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和乐趣。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自己种过种子吗?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发芽长大?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拔苗助长》。

  2、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读课文,读不通的句子,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

  4、了解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听。

  2、学生模仿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小组讨论。

  (1)那个种地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秧苗快快长高,他想了什么办法?

  (2)说说自己种种子的体会。

  5、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评议)。

查看全文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精选11篇)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1

  作者:福建南安师范附属小学 陈阿彬    转贴自:中国教育曙光网    点击数:72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福建南安师范附属小学 陈阿彬

  《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1: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拔了那么多的杂草,使学校的操场更平整、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

  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1:我的手都起泡泡了。

  生2:我流了很多汗,回到家累得都不想动了。

  生3:我的手到现在还酸酸的。

  生4:我觉得都没了力气。

  ……

  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的草,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

  生1:低着头,喘着气。

  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

  众生笑,并纷纷仿效……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查看全文

育儿不能拔苗助长

  今天用童车推着孙子出去溜达,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用一种带子牵引着孩子。细看那带子做工还很精细,说明是商品(不知道是什么人为了挣钱而发明的)。带子有两个套,套在孩子两个腋窝下,大人往上提着,这样孩子就被迫直立着。看那孩子不情愿的被大人提着托托捞捞往前走,脸上满是不情愿的表情。我看看车上的孙子,心里疼起那个与孙子差不多大的婴儿来,于是追其根来:“你这是干什么啊?”
       那位年轻的母亲满脸通红的告诉我:“都16个月了,还不会走,一般大的孩子都满跑满颠儿了,只好用这个方法了。”我又好气又好笑对她说,你忙什么啊,到会走的时候就自己走了。又问她孩子到医院检查没有。她说检查过了,发育一切正常。我告诉她,每个孩子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先会走,有的牙齿出得快,有的先学会说话,只要没毛病,顺其自然好。她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解下那条带子,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我孙子可可也遭受过类似不公平的待遇。她妈妈在网上和书上查了好多资料,看到可可到正常会爬的时候没爬,她着急了,说可能缺钙,还要到医院检查,我没让。结果,十几天过后,爬得比同龄的孩子都快。到了出牙的时候,他妈妈又着急了,又要采取什么措施,我还是说不着急。孙子也争气,小牙不出则已,一出就是上下八颗。十一个月左右,她妈妈又犯嘀咕了:怎么还不会走啊?说也怪,他妈妈这话没说几天。可可的奶奶--我老伴,一天发现一个很大的惊奇。她告诉我,刚才可可离我有四五步远,我低头擦地的时候,也没看到他爬,不知怎么突然扑到我怀里了。我猜孙子又给我们惊喜了。就抱起他放到他奶奶说的沙发角落边上,然后,就用他喜欢的玩具逗引他。果然,他趔趔趄趄猛跑几步奔过去。这一下,我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他也高兴地拍着一双小手乐得十分开心,大有十足的成就感。这就所说的由爬行动物变成直立行走的“人”了吧。这都是自然的过程。

查看全文

拔苗助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学会用生字组词、扩词,及用部分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好要有好的措施,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2、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生字。
    教学策略:
    1、在谈话中开始学习,通过听读认识本课生字,在小组交流中找出好办法。
    2、识记生字,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和乐趣。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自己种过种子吗?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发芽长大?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拔苗助长》。
    2、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读课文,读不通的句子,读准字音。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