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芭蕾舞娃娃
设计意图:
棉花、蚕豆是农村常见的乡土资源,所以本次活动选择这两个材料组织本次活动。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度不高,对于一些粘贴的美术活动很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选择了让幼儿进行粘贴棉花和蚕豆。希望可以又环保,又能做出美丽的作品,还能发挥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粘贴的乐趣能够细心的进行粘贴,通过粘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动手将棉花粘贴在纸上
难点:能够将棉花在黑线内粘满,不超出线
活动准备:
物质:棉花、蚕豆、浆糊、抹布、画好芭蕾舞娃娃的纸、课件
经验:对芭蕾舞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材料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分别出示棉花和蚕豆(棉花、牙签)
2. 师:棉花和蚕豆都有什么用那?(棉花可以做冬天的衣服,蚕豆能吃。)
3. 师:谁来猜猜老师今天要用棉花和蚕豆做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4. 小结:我们可以用棉花和蚕豆做粘贴画。
二、教师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1. 出示《芭蕾舞娃娃》一幅,师:这是老师刚刚粘好的画,我们看看吧!
提问:这是什么呀?(一位跳芭蕾舞的演员)我们叫她芭蕾舞娃娃
2. 师: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幼儿仔细观察回答
蚕豆:头部
棉花:头饰、衣服
3.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要用到哪些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棉花、蚕豆、浆糊、抹布、画好芭蕾舞娃娃的纸)带领幼儿认识。
4.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
教师示范:①蘸些浆糊涂在头部,手擦干净,把蚕豆粘贴在上面
大班美术:大家来跳芭蕾舞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美术活动学习,在构图、设计、动手操作及想象创作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我设计了“大家来跳芭蕾舞”美术创作活动,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给孩子们一个敢说、敢画、敢创作的空间,采用生动形象的舞蹈视频片段、轻松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创作灵感,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芭蕾舞优雅的舞姿,了解芭蕾舞演员身材瘦高,腿和胳膊的比例等特点及跳舞时的动态。
2.初步掌握画面构图,人物之间疏密、大小对比关系等。
3.利用皱纹纸剪剪贴贴装饰芭蕾舞服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趣味性。
活动准备:
1.芭蕾舞视频片段、芭蕾舞动作照片若干张、《天鹅舞》音乐一段。
2.活动用的材料人手一份(黑水彩笔、彩色卡纸、剪刀、白色水粉颜料、水粉画专用笔)
3.彩色皱纹纸若干(供幼儿任意挑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你们看过芭蕾舞吗?芭蕾舞和别的舞有什么不同?(她们都是用脚尖在跳舞)
今天老师带来了芭蕾舞演员跳的一段舞,一起来欣赏。(看视频)
二、欣赏几组芭蕾舞动作的照片
1.老师把她们跳舞的照片拍下来了,来看看。看一张芭蕾舞演员的舞蹈动作。
问:她们跳的好看吗?她们的身体怎么样?腿和手怎么样?
2.看一组芭蕾舞演员的集体舞照片
问:这么多人在跳舞,她们的动作一样吗?都靠在一起跳吗?
幼:有的是一群人跳的一样的动作。
幼:有一个领舞的跳得不一样。
幼:她们有的在中间、有的在旁边跳。
3.你们愿意也上来试试跳跳芭蕾舞吗?
《大脚丫跳芭蕾》听课反思
《大脚丫跳芭蕾》是美国埃米·扬的第一本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但由于贝琳达的自身条件有限,脚太大了不适合跳芭蕾,但贝琳达通过自身的努力,坚持梦想,成真了自己的梦想的一个感人故事。本书所要传递告诉孩子们的是做任何事情要充满热情追求他的梦想,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的信念。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上可以看出潘老师花了一定的心思,她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来设计本次活动。活动中潘老师用分段讲述的方式并且借助ppt的帮助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观察。
我认为本次活动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1、留足看书和思考的空间
在开展活动的第二环节的第二部分,教师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如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情节的发展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2、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以产生心灵的顿悟。3、总结升华的方法
在故事结束时,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等,还可以将故事主人公发生的事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在最后一环节贝琳达梦想成真时,小结提升时,班级的小朋友都能从画面的内容感受到贝琳达梦想成真的快乐,较好的理解故事的意境,在对于我的提问时,小朋友能够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说出了要像贝琳达学习,要坚持自己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真梦想。同时还可以将故事主人公发生的事情与小朋友的实际生活相连。
说课稿《大脚丫跳芭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大脚丫跳芭蕾》是一本独具匠心的绘本,是希望孩子面对事物的表象时,可以看到真正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鼓励孩子们热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如此一来,拓展了孩子们的学习天地,让孩子们能够更有信心的表现自己,不被他人的思想左右。如今,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耐挫力差,缺乏自信,常因各种外力因素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这一绘本对于孩子有激励作用。
2、教学目标:《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此次活动目标:a、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故事寓意。b、通过想象、猜测、讲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c、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热爱阅读。
3、教学重难点:现在的幼儿通常生活在大人们的“保护圈”里,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自己的想法常被他人左右,因此,我把“理解故事寓意:相信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自己的正确喜好,不被他人左右”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幼儿还不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意见。因此,我将“通过想象、猜测、讲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冬天的芭蕾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这篇《冬天的芭蕾》的作者认为: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那么这冬天的芭蕾是怎样舞动起来的呢?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冬天的芭蕾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冬天的芭蕾阅读材料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