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领奖台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身边的侵害,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身边的侵害和保护。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时安排:
计划五课时,每框一课时,练习一课时。
第一课时 身边的诱惑
教学目标:知道身边存在着种种诱惑,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导入新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身边的诱惑,并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一、身边的诱惑(板书)
(一)领奖台的诱惑(板书)
阅读教材上李平的故事,讨论:
领奖台在李平的进步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应该如何赢得成功、荣誉、鲜花和掌声?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领奖台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但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学设计
疏导引导
1.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方面,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某一观点,要切实联系前面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来分析,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其可能性,不要盲目地下结论。
(2)注意查阅资料,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3)采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2.“实质性等同原则”只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美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贸易的有利地位,于1992年5月,宣布只要基因工程产品中蛋白质组成与天然的一样,就没有必要再通过fda(药物和食品管理局)批准,可直接投放市场。 “实质性等同”是指转基因生物与自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状表现的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生理性状、分子特征、营养成分、毒素含量和过敏原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实质性等同是一种动态比较过程。美国fda采用了二步评价法。第一步对目的基因及相应产物作出评价,它是反映外源基因及产物的安全性。第二步,对接受外源基因植物所出现的意外性状进行评价,它是反映该植物的属性。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对于这个问题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
网络安全教学设计(精选2篇)
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背景】
当今信息技术社会,人们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严峻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日益泛滥、网络安全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等。常见的有:个人计算机被病毒感染、QQ号码被盗、个人电子银行安全性受到侵扰、智能手机也开始受到病毒的攻击等等,更为严重的是计算机病毒发展方向转向整个网络的攻击等,这些都使人们应用网络受到严重的干扰。尤其是病毒木马已经参与到战争、网络间谍开始利用病毒木马攻击控制国家网络安全等已经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信息战的硝烟已经早就开始了。这些现实的事例都给我们很多警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青少年要树立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了解病毒、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养成安全从事信息活动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五章第一小节节选内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计算机病毒、防火墙等相关知识,课本理论性质比较重,实践性的欠缺,需要我们教师转换教学设计思路,变直接理论学习为“实践出真知”,这样不仅学生理解的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本书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一定的信息获取、加工、表达、集成的能力。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但是,学生可能对信息安全知道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网络安全知识,使得其早日树立起安全应用因特网的好习惯,从我做起,做国家网络安全的守护神。
小学安全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安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
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保持教室、宿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潜伏期短:一般吃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1.信息时代,在享受技术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形式愈来愈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确保信息安全;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信息活动,防止计算机犯罪,这是信息活动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2.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青少年要树立安全的信息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苗逢春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本节作为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信息道德问题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深入学习,使得学生逐步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这种意识的建立是相伴学生终身的一种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安全的使用信息技术。
3)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2.难点:
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2)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会上网,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方面的信息。学生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过病毒,但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部分学生使用公用计算机的习惯不是太好,会恶作剧般地将其他人的文件私自删除或是篡改,对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认识。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
课 时
1
课 型
新课
教材
分析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必须掌握了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所以本课应该重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情
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多数学生在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上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及防治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
(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中病毒。
(2)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
教学
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防范措施
教学
方法
讲授、学生自主探讨
教学
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教学
媒体
多媒体机房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根据学生熟悉的qq聊天工具为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qq用户账号被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