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分解(通用13篇)
9的分解 篇1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掌握9的分解,知道把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分法,学会按序分合。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语言表达、与幼作之间合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九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九珠数学的情感;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掌握9的分解。
难点:将9按序分合。
活动准备:小狗头饰1个、托盘8个、小羊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打招呼,手指游戏(一座小桥)
二、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只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吧!
师:小狗,欢迎你来我们这里,可是看你一幅不高兴的样子,有什么事情吗?
小狗:今天我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我想了半天就是想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办?就想到你们这里来,想请你跟小朋友一起帮我想想办法。
师:你妈妈给你出了一道什么题目呀?
小狗:草地上有9只小羊在玩耍,后来走了1只,请问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小羊?
师:小狗别急,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2. 教师出示图片
草地上有9只小羊在玩耍,后来走了1只,请问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小羊?
9可以分成1和8。 9-1=8
师:小狗,你看我们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狗:谢谢你们,可是……草地上的9只小羊,如果是走了2只、3只、 4只、,那草地上的小羊还会是8只吗?
6的分解教案(通用17篇)
6的分解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6的分解和组成,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对数的组成感兴趣,积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各种练习卡雪花片
指导要点:
1、在教室四周布置一些可供幼儿自由探索分解方法的6以内的实物、图片,每类物品可有大小,颜色、形状不同,请幼儿根据其中特点分成两份,并把分解的结果记录。
2、提供幼儿雪花片,让幼儿分成两份,记录结果。
3、引导幼儿发现位置互换规律。
4、分组:翻瓶盖画线看图补漏
5、游戏:鸭子跟着走碰球对数
6的分解教案 篇2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五、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9的分解(精选17篇)
9的分解 篇1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掌握9的分解,知道把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分法,学会按序分合。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语言表达、与幼作之间合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九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九珠数学的情感;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掌握9的分解。
难点:将9按序分合。
活动准备:小狗头饰1个、托盘8个、小羊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打招呼,手指游戏(一座小桥)
二、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只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吧!
师:小狗,欢迎你来我们这里,可是看你一幅不高兴的样子,有什么事情吗?
小狗:今天我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我想了半天就是想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办?就想到你们这里来,想请你跟小朋友一起帮我想想办法。
师:你妈妈给你出了一道什么题目呀?
小狗:草地上有9只小羊在玩耍,后来走了1只,请问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小羊?
师:小狗别急,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2. 教师出示图片
草地上有9只小羊在玩耍,后来走了1只,请问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小羊?
9可以分成1和8。 9-1=8
师:小狗,你看我们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狗:谢谢你们,可是……草地上的9只小羊,如果是走了2只、3只、 4只、,那草地上的小羊还会是8只吗?
第五册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 x2-4x (2)x-2-x(x-2) (3) (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 5x2=4x (2) 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 x2-4=0
(x+1)2-25=0吗?
解:x2-4=0 (x+1)2-25=0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精选2篇)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篇1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2、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分解质因数(通用14篇)
分解质因数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5、13、21、32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2.把上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5=( )×( ) 13=( )×( )
21=( )×( ) 32=( )×( )
教师:填出的这些数与原数有什么关系?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新授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什么数仍能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合数能,质数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下面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6、15、24、28
6=2×3 24=2×12
15=3×5 =3×8
=4×6
28=4×7
=2×14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还有合数12、8、6……根据刚才的结论又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些合数用最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24=2×2×2×3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