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黑板报:关于中秋节的几个谜案

2017-04-03

  圆仁来华前后,唐朝境内八月十五日有两种活动,一是文人学士的赏月,二是新罗侨民的节庆。新罗侨民的八月十五之节对于喜欢“胡俗”的唐朝人,不能没有影响。

  笔者上述观点发表后,网上骂声四起,有网友甚至说笔者“俨然是韩国贿赂的文化强盗”云云。实际上,笔者只是认为:新罗侨民的八月十五之节对于中国中秋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仅此而已。

  三、八月十五杀鞑子:月饼起源之谜

  月饼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中国民间俗传中秋节吃月饼与元末汉族人反抗元朝统治有关,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编纂的《牟平县志》卷十《杂志》云:“俗云:‘八月十五杀鞑子’。相传当时各村皆置鞑子,管辖村民,横行无道,各村密谋杀之,先期以月饼裹文,互相馈送,约于八月十五,酒醉鞑子而杀之,故今中秋望夕,犹食月饼以为纪念。按此当为元末时事,虽不见正史,亦可为民族革命之一证。”

  在蒙古族中,也曾流传这个传说。

  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的刘家营村,聚居着千人左右的蒙古族,他们是蒙古斡罗那歹氏的后裔。元世祖忽必烈时,斡罗那歹氏的一支来临淄驻防。元朝倾覆,他们隐匿了自己的身份,对外概称汉族,姓氏也改为“刘”———取“留”之意;村名为“留下营”,后改为“刘下营”,再改为“刘家营”。不过,家族内部口耳相传,他们来自漠北。

  刘家营蒙古族刘氏相传,本族曾有纪念农历八月十五的活动。这一天,全族不吃不喝,静坐至深夜。族人相传,元代往某些村落派驻蒙古人,元朝覆亡前夕,被统治的村民用月饼传递信息,相约于八月十五晚上,杀掉驻守当地的蒙古官人。这个事件给刘家营蒙古族刘氏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从五代到七代,一直举行悼念活动。八代以后,逐渐皈依当地风俗,按汉族的风俗过中秋节。

  “月饼”之名最早见于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周密为宋末元初人,其《武林旧事》所记为南宋之典章制度与杭州之山川风俗,故“月饼”之名至迟于南宋时已有之,“月饼”起源与汉族人反抗元朝统治无关。从刘家营蒙古族刘氏五至七代的悼念活动看,应是人们利用月饼传递起事信息

  这幅图片色彩鲜艳,令人神往,也给中秋节的几个迷案一些神秘的色彩。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