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黑板报:重塑我们的价值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近半个世纪了,但雷锋精神超越时空,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之际,重温雷锋精神具有特别的意义。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人究竟怎样生活才更有意义,才更快乐、幸福?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利益大调整,思想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影响下,赚钱和享受成了许多人的人生动力和目的。纵欲享受的人生观,金钱第一、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在许多人当中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还颇有市场。看到一个网络调查:“说句老实话,给你三千万让你和最心爱的人离婚,干不干?”80%以上的人选择“干!”。而且不少人表态有三百万就会干了。可见现代人价值观取向上出了问题,义和利的天平倾向了利的一边,为了利益、金钱,情义、恩义、道义都可不要。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人生取向。

  面对生命垂危的小悦悦,18个路人的冷漠,极大刺痛了国人的道德神经。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危机,在问责监督体系的同时,也在拷问着国人的道德底线……

  当今社会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价值观取向上出了问题。价值观的核心是义利观。义是指精神价值,指情义、恩义、道义、正义。利是指物质价值,指个人的名利、金钱、财富、地位。现在很多人讲金钱,把利益和享受放在首位,人变得自私自利了。孟子曰:“重利必轻义”,“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一个自私自利,道德缺失的人,不可能经营出幸福美好的人生。一个功利化的社会,一个金钱至上的民族,不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不少人感觉幸福指数并没有相应提高,以至发出感叹:我们GDP增长了,离婚率也增长了;我们有房有车了,烦恼却多了;我们吃的越来越好了,可是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了;我们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财和精力越来越多了,可孩子却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了……在物质越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出现了迷茫现象。我们为幸福苦苦奋斗,但不知为什么离幸福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墨西哥有一句谚语:Don't go too fast, you will lose your heart。意思是“不要走得太快,要停下脚步等等你的灵魂”。现代人是该好好想想我们匆匆忙碌的目的,我们在行色匆匆地赶路时,在不知不觉中是不是让信仰和灵魂掉队了?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我们究竟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观?雷锋同志替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读着这些朴素的文字,细细地品味,我们仍能时时感受雷锋同志思想的光辉。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它永葆生命力的缘由所在。通读《雷锋日记》,我们不难找到这些热词:爱、忠诚、坚强、乐观、敬业、奉献……雷锋同志爱党爱国、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这些品质中蕴含的感恩意识和勤俭意识,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无疑是今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