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王维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最初隐居在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别墅,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吃斋奉佛。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艺术成就很高的山水田园诗。
安史叛乱中,王维追随玄宗不及,为叛军所获。被迫作过给事中。后来唐肃宗回京,王维因曾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不久,又升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卒于官。这一时期,王维历经凶险,沉浮升降,觉得人生无常,全身心遁向佛门。“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这些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大致可分为边塞游侠诗和山水田园诗。前者大都作于早期,后者作于中晚期。
王维的边塞诗具有豪壮苍凉的英雄气慨,往往与游侠精神结合在一起写,其主人公或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之二)的俊爽少年,或为“身经大小百余战”“节旄空尽海西头”(《陇头吟》)的“关西老将”,大多表现出盛唐时代特有的向上精神与爱国热情。例如: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陇西行》
形势危急,气氛紧张,战士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而充满自信。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危逸在青海战败吐蕃,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写下了名篇《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再写唐军雍容镇定,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突出压倒对方的气势。
王维还擅长于用雄浑的笔触勾勒边塞广漠的风光,如《送刘司直赴安西》开头四句:“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笔墨简淡苍劲,画面浑茫开阔。《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为人们所传诵。
王维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特别是中年以后,诗人似乎过份喜爱山间水边的白石清泉而对人世有所淡漠。但这些山水田园诗,大部分充满了健康明朗的气息,表现了很高的审美趣味。比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诗中声光色态俱全,有泉声、笔声,有月光、水光,有青松绿竹、红莲、白石,有月照、泉流、人归、舟下。而这一切又安排在秋天黄昏后的山村里,意象鲜明而境界幽静,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又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诗中景物,清幽而不枯寂,生动而不喧闹。
在王维后期诗作中,最为著名的是《辋川集》绝句二十首,这些诗作的艺术性很高,但情调却是幽冷孤独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除了上面分析的两大类题材外,诗人还有不少赠别酬答、歌颂情爱的抒情佳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下面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为例略加论述。
首先,王维的诗既能精微细致地刻划自然事物的形态、动态、神态,又注重整体氛围的和谐一致。例如《渭川田家》,首句写夕阳西下,第二句写牛羊来归,三四句写野老与牧童,七八句写农夫已归,结尾写自己思归。诗作总体上创造出一种万物回归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