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到底能“长”多高
根据近十几年来的考察研究,作为古地中海一部分的喜马拉雅海(或称特提斯海)海水退出以后,这里还是一片逶迤起伏的年轻陆地。在距今一千万年肖的第三纪晚期,喜马拉雅地区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在吉隆盆地发现的这个时期的欧螺型恒河螺化石说明,当时西藏同南亚水系是相通的,气候温暖,植物茂盛,像三趾马一类的动物在森林、草原中奔驰。喜马拉雅地区是一片兴旺了自然景象;到二百万年前,由于不断上升,喜马拉雅山开始出现了冰川。196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在定日苏日开始出现了距今四十至五十万年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过和石器,它们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中国猿人同属一个时代;1966年科学工作者在聂拉木县亚里发现的石器更精致,它们的距今7000—10000年前原始社会后期的人类使用的,同时发现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化石表明,当时这里的环境温暖,杜鹃、柳树成林,适于人类生存。然而目前这里已经上升到4300米,周围一片高寒景象。从发现的化石证明,在3160年前,羊卓雍湖一带还生长着大量的松树、栎树和棹树,而不象现在这样高寒、荒凉。
所有科学事实证明,喜马拉雅山从一片汪洋横空出世以后,一直在不断地上升,然而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却是在最近一至二万年地壳运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这里的上升速度是一亿年以来为0、04厘米/年,五十万年以来为0、2厘米/年,十万年以来为1—1、5厘米/年,7000年以来达到4—7厘米/年。
喜马拉雅山北坡的一系列湖泊如泊古湖、戳错龙湖、多钦湖、羊卓雍湖等,过去并不是在现在的位置上,而在它的南边;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支流不太相同,南岸短北岸长。这是由于山脉主脊带上升速度快而北面上升速度慢造成的,因此地质学家们把喜马拉雅山仍然在不断上升中。有人根据印度板块的漂移速度计算出喜马拉雅山目前正在以每年1—2厘米的速度上升着。解放后,我国测量工作者在西藏高原东部进行过重复水准测量,测得那里的上升速度为每年0、5—1厘米。科学家们断定,只要印度板的向北漂移俯冲运动不停止,喜马拉雅山的这种上升运动亦不会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