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的诱惑



  通天河是江河文化的走廊和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与高原特有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其独特的景象。

  桑烟袅袅“晒经滩”

  公元9世纪,赞普朗达玛在西藏毁寺灭僧,一些高僧圣者纷纷逃往康区和安多,在当地建寺立庙,讲经修法,延续佛统。通天河两岸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农牧并茂,又远离拉萨,正是避难传道的好去处,从古渡口的山丘眺望,两岸巅连云雾,寺庙林立,金壁辉煌,钟磐不断。有些寺庙还保留着前宏期原始宗教的古风遗貌。
沿江望去,苍松古柏,风打经幡,桑烟袅袅,这是著名的“晒经滩”。传说当年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由于一心只想着取真经,忘了向佛祖问老鼍的年寿,被癞头鼍晃入水中,只得上岸晾衣晒经。当地群众认为这里就是唐僧晒经之处,不少人还来此煨桑、扬幡,纪念他们的功德。佛陀牵来的牦牛河涉过从结古流下的道迪流,顺江去寻找当年车迟国元会县的陈家庄,“经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的通天河,到这里一反常态,异常清幽,平稳宽阔,万籁俱寂,看不到一丝流动,听不到一丝声响,这里藏语称“觉吾卓最考”,意为大日如来小憩处。不知是什么的时候的,一天,大日如来像牵着一头牦牛似的,牵着一条大江而来,烈日当头,异常炎热,大佛用条铁链将大江拴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石上至今还有一圈白色的痕迹),自己到一块崖下乘凉,哪知水越积越多,越积越深,竟然如牦牛脱缰而去,本地人就称这条大江“哲曲”,意谓牦牛河。
由于水流缓慢,每至冬天这里的河面总是最先冰封,当地的百姓从冰锁江面的时间、冰的厚度可以预测来年的气象风云。这个时候两岸百姓就用细沙在冰面横着大写“唵嘛呢叭咪哞”、“嗡阿弥得互啥以”等经文,这是架设金桥,为去世者迷津怨魂,超度亡灵,为入世者清场净地,消除孽障,积累功德。银白的冰面,黑色的字,分外显眼,极目可见。细沙沉而蓄热,不几日穿透冰层落入水中,冰面的凹处像是雕刻,很有立体感,如果俯身去望,几米深的水中字迹隐约可见,完好如初,一点不乱,真是奇迹。款款背来晨星水藏历新年那天,人们半夜就开始在江面燃桑祭祀,转经朝佛,盛装的女子在这新年的第一天乘群星璀璨、桑烟弥漫时去江边打嘎曲(晨星水),从她们的颂词中可以领略到,这是一件多么神圣、吉祥的仪式,颂词也表达了她们对佛的虔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明天的憧憬:
  “嗦——嗦!嗦!

  南瞻大王格萨尔的圣水,东方白色雄狮的涎水,海中白唇龙王的甘露,敬奉啊!敬奉啊!三界四方的神灵地祗,身边周围的喇嘛众僧,愿富运像雪花一样飘来,愿财源像江河一样不断,愿生活像雪山一样安宁,愿生命像磐石一样坚硬,……”感人的玛尼调转经的人们也开始唱起玛尼调,凄凉的歌声在空旷的山野河谷回响,像是在乞求、哭诉,又像是在忏悔,这是信徒们对今生“此岸”一切的诉说,也是对“彼岸”“乐园”的呼喊。传说藏区有名巨商曾培·诺布松保从汉地驮着几百头牦牛的货去西藏,路过这里时听到山中的玛尼调,感慨地说:“啊啦啦,这是多么凄凉哀婉的歌,即使是狠心的屠户听到它也会感到悲凄苍凉,产生悔恨怜悯之情,可惜太远听不清歌词。”于是让手下去打听,手下人回来说这是苦难者唱的玛尼调,巨商大悟,到了拉萨,一百头牦牛驮的茶叶敬献给大昭寺,一百头牦牛驮的丝绸锦锻献给色拉、哲蚌、甘丹三寺,一百头牦牛驮的毛料布匹施舍给了穷人,用金子铸了佛像,用银子打了佛龛,顶礼三宝,皈依佛门,成为圣者。
从那负囊携幼、手擎经轮的虔诚痴迷的转经者,看得出这里是一个走向天国胜境、天然圆轮的圣地;从那神奇壮美、旖旎迷醉的江岸风光,看得出这里山之恢宏、水之灵秀。由于远离公路,又有大江大山的阻隔,形成了天然屏障,一切都是那么古老、纯朴、自然、神圣,信徒和探险者走出的曲径,更富神秘、传奇,激发着人们的幻想和好奇,从这里走去,仿佛真的能到达无“五浊”和垢染,无流转轮回的超越,不生不灭的净土世界。虚幻的世界,在这里似乎变为现实,“此岸”与“彼岸”似乎只是咫尺之遥。年年人不同,岁岁心相似。
  在此登高遥望,群峦中有座突无的峰,藏语称“日桑公宝”,是大慈、大悲、大力的文殊菩萨、四臂观音、金刚手菩萨的自显,只有超尘脱俗、心灵得到净化、功德圆满达到“涅槃”境界的人,在时辰、星相、时节相逢时,才能在飘渺的轻烟簿雾中,看到神幢浩荡,瑞气盘旋,三佛跏趺其中,才能隐约听到美妙透亮的法铃声。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即使没有真佛妙音,也让你沉浸在幻觉的愉悦中。文成公主塔继续往前走,远远一座白色的殊胜塔在江岸的沙丘上静静地立着,传说这培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建,虽然风雨中几毁几建,塔基依然是当年的,因此,倍受敬仰。塔侧一股清泉从悬崖交错处奔流而出,沿河是当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的路,闻名于世的唐蕃古道,近来史学家们又考证出它是连接世界的“高原丝绸之路”。至今,在这里还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民歌:
“阿姐公主,
请你不要害怕雪山,
不要害怕革滩,
一百头牦牛在等着你。

阿姐公主,

请你不要害怕江河,

不要害怕湖泊,

一百艘牛皮船在等着你。”

中原文化从这里走向了西藏,走向了世界,西藏和世界又从这里看到了中原,认识了中原。

  当年,公主一行人马顺利渡过通天河,看到这里景色优美,藏族群众热情好客,更是欣喜,就在此安营扎寨,休整人马。公主自小信佛,一路断不了对佛祖的祈祷、赞颂,休整时就亲率工匠,在岸口建起了佛塔,在沟口的岩石上雕了一尊大日如来像,颂扬大佛的一路保佑,表示自己对佛的真心虔诚。佛像的左下侧雕了藏王松赞干布和自己的像,藏王头戴无量佛高帽,神态自如坦然;公主发似流云,身着唐时盛装,显得亲切慈祥,双手托着宝物,毕恭毕敬,仿佛要献给大日如来佛。右下波涛云雾中刻有大象、麒麟、寿龟等,都是藏区没有的神物,大佛右侧刻有汉字,据说是公主亲手所书。遗憾的是,由于这块岩体外斜,岩面过于暴露,风雨的剥蚀,加上岩石自身的断裂破损,字迹隐约可辨。在其旁边的岩石上,雕有各种人物、图案,完全是唐时风格,其中裸露身体、彩练当空的飞天在藏区实属罕见。整组浮雕安排巧妙,构思新颖,显示了古代艺术家高超的技术。传说公主为群雕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这天,四面的百姓拿来了鲜奶、奶酪、哈达,燃起了堆堆桑烟,用鲜花铺成道路,吉祥的祝愿、优美的歌声在山谷中回响。

  浮雕斜对面有个突起的高台,本地人称“甲空贡”,即有汉人房的台子。相传公主离开这里时,把一批体弱者和他们的随从留下来,他们就在这里开垦土地,播种谷物,捻线纺织,烧砖制瓦,盖起了进藏后的第一座瓦房,起到了传播中原文化的作用,推动了这一带经济、文化的发展。“甲空贡”也因此而得名。据当地的农户讲,今天在此耕地时,偶尔还能翻出残砖断瓦。雪山深处长寿村走进沟里,天宽地阔,顿然开朗,一个立体的景色呈现在眼前,山巅雪簇冰峰,透澈晶莹;山腰寒松柏木,奇岩溟蒙;山下紫藤溪流,绿茵欲滴,在纯净碧兰的天幕下,层次分明,一尘不染。沟中一年四季空气湿润、清凉,这里的村子一般只有七八户人家,有的还少,但每个村几乎都有百岁老人,耄耋之年的老人生活还能自理,他们的长寿秘诀是清心寡欲,清茶淡饭,行善积德。四周的山是神山,山中野兽出没,人们从不去捕杀;河中鱼虾成群,从不去捕捞,通天河两岸的河床盛产沙金,他们说这是大日如来牵河时把金子铺在大江两岸的,是神物,是我们今天得享平安、长寿、宁静的原因。因此,也从不去淘,相反,青壮年男子农闲时翻过山去外面打工。石经文化的宝库沟中的一切似乎都是神灵的杰作,都赋给生命,赋给灵气,老人们讲起这个可来神呢。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满山满沟的松柏开始抖动身上的尘埃,鸟儿纷纷飞到池边洗羽翎,彩虹映空,瑞气盘旋,万神之主释迦牟尼在众神的簇拥下来到这里打台讲经,各界神灵、四方百姓云集于此,聆听佛主讲经。自此这里成为朝佛转经、匍匐顶礼的圣地。沟中的所有岩石、石块一夜间刻满了各种经文,成了石经文化的宝库。

  每提到玛尼石,本地人总是很自豪地说,来库的玛尼石不是人刻的,是自显的,各各受到佛主的开光、加持。这是一个石头经的世界,不论裸露在地面的,或埋一半露一半、一角的,都刻满了经,甚至有人说,从地下挖出来的石头上也刻着经。经文有宏篇大著,也有片言只语,藏传佛教各派、各佛的经文、咒语、颂词几乎都有。有些手掌大的石上刻满了密密麻麻豆粒大的字,有些整面岩石上只刻着一个字,从那苍劲有力、凿刻很深处,看得出雕刻者的虔诚、痴迷、执着,这样大的字,即使在雪域玛尼之最的省寨加纳玛尼中也少见。但最多的还是“六字真言”,有6字刻在一块石上的,藏语称“玛尼哲周”;有分开刻在6块石上并绘成6种颜色的,这种称“垛周哲周”,即6字六石;也有把6字缩成一字刻在岩体上的。来到这里,仿佛泛游在佛海中。

  来库和贝库两个山沟的形状很像,内伊绕神山在申间就像是人的鼻梁,两沟仿佛两只眼睛,一边一个,相传文成公主从来库翻过内伊绕雪山来到贝库时,看到贝库的地貌山形与来库是那么相似,认为这种对称、协调是吉祥、圆满的象征,就在沟中岩石上雕刻了一尊相同的佛像以对称、呼应、协调,又在佛像的两边各雕了四尊菩萨,并依嵯峨险峻的岩壁,临清流见底的山泉修建了庙宇,起名“大日如来庙”,俗称“文成公主庙”。在《大日如来庙史》中有这样四句诗:“吉拉地方的卓玛崖上松赞曾说有卓玛显现卓现崖右贝沟的佛雕卓玛化身汉公主所建——殊胜非凡”。

  改革开放后,文成公主庙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加上贝库交通便利,这里很快就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一大胜景,有人说去玉树不去文成公主庙就等于没去玉树;而来库却依然清风明月,璞玉深藏。出美女的阿卓仁巴地方从殊胜塔继续伴江而下,不几里便到了阿卓仁巴。阿卓仁巴依山傍江,由于通天河西岸的山峦突然向东延伸,江水被阻,形成一个天然湖泊,青山倒映,沙鸥相聚,湖面不宽却深,两岸的藏族人没有泛舟的习俗,又因水中经常出现一些怪物,没有人下水,保持了江水天然的朴质。阿卓仁巴因为出美女而远近闻名,在民间流传的《格萨尔》中说,白度母的化身、美丽无双的格萨尔王妃珠牡看到这里的姑娘个个眉清目秀、冰清玉洁,顿生忌心,发咒天下的女子再美,也只能与她的脚后跟比。由于这里的女子太美,王妃失掉了脚后跟。因此,阿卓仁巴成为公子哥们留恋的地方。

  阿卓仁巴是玉树东南最边远的地方,通天河出了阿卓仁巴就进入四川境内,改名为金沙江。玉树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