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4)审计范围(六)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1)审计证据的种类①实物证据②书面证据③口头证据④环境证据(2)审计证据的特性①审计证据的充分性②审计证据的适当性(3)审计证据的获取①审计证据获取方法②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认定的关系③审计程序的分类(4)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①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意义②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③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及作用①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②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③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2)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①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③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3)审计档案的管理①审计档案的分类②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③审计档案的保密与借阅(七)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1.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的定义和作用(2)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①审计计划的内容②审计计划的编制③审计计划的审核④计划审计工作的步骤(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①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②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2.审计重要性(1)重要性的定义(2)重要性的运用①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②金额和性质的考虑③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④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①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②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③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④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①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②错报或漏报的汇总③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④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3.审计风险(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3)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4)控制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5)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6)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7)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8)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4.初步审计策略(1)初步审计策略的组成要素(2)初步审计策略①主要证实法②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3)策略与交易循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