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强调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强调劳动保护,现在二者统称为“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为建立并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互相作用的要素,是企业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部分。这里所提到的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该体系是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之后又一重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ohsms标准的全部内容包括总要求、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各项具体内容请见书p119页),其中策划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平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标准中的核心要素,是组织通过ohsms的运行,实行风险控制的开端。
职业安全健康法规体系包括五个层次,见p120页表4-5-1,其相应的部分法律法规内容见p121页表4-5-2。可重点看一下《劳动法》、《消防法》、《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二、环境保护(新增)
环境管理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1)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2)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环境管理的内容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1.按范围可分为:资源管理:面临的危机主要是资源使用不合理和浪费
区域环境管理:对区域环境的全面管理
部门管理:重点是本部门企业的自然资源、工业原材料。
2.按性质可人发为:环境规划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
环境技术管理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的内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包括引言、范围、引用标准、定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等内容。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基本要素。其中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是最核心的内容,它规定了各类组织在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各类组织获得iso14001认证的必要条件。
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由宪法、基本法、单行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部门法律规范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环保公约组成的环境法律体系。
环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染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制度(包括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等。
技术创新这一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又都以文字性的介绍为主,所以大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前后所学,至少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融进去一起理解,而且还可以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和案例也联系起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对于这一章的学习,大家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三、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特征
对于技术创新的涵义书上p132有较详细的介绍.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生产新品种;引入新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利用新原材料;采用新组织方式都可是创新活动。
此后,又有学者把技术创新定义为:”以构思的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我国对技术创新的定义较长,但也是需要大家准确理解的内容.对这个涵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超常规商业利益;
技术创新的手段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经营系统;
创新的标志是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材料和新组织.
对于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是指它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创造性-----这是最基本的特征.每一新技术的产生都代表着对原有技术的”创造性的破坏”.
累积性-----新事物必然是对原有事物的一种扬弃和突破的结合.
效益性-----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
风险性-----创新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风险.
扩散性-----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才使创新产生最大的经济影响力.
四、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应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