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24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准确、工罄地抄写在田字格中。全卷书写工整加1分。(3分)
2.请按要求或提示填写名句(第(1),(2)小题任选一题,第(3)小题必做)。(4分)
(1)《泊秦淮》中,杜牧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的统治者和颓靡世风的诗句是:
(2分)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2分)
(3)临近初中毕业,请你用一句古诗名句表达与同学的惜别之情:
【示例】 (2分)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任选一段按要求答题。(4分)
(1) 不上人和厂,又上哪里去呢?为免得再为这个事思索,他一直走向西安门大街去。人和厂的前脸是三间铺面房,当中的一间作为柜房,只许车夫们进来交账或交涉事情,并不准随便来回打穿堂儿,因为东间与西问是刘家父女的卧室。西间的旁边有一个车门,两扇绿漆大门,上面弯着一根粗铁条,悬着一盏极亮的,没有罩子的电灯,灯下横悬着铁皮涂金的四个字——“人和车厂”。
所选文段: 作品名称:《 》(1分)
作家姓名: (1分)
作品中的人物(不少于四位):【示例】 (2分)
(2)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 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地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
所选文段: 作品名称:《 》(1分)
作家姓名: (1分)
作品中的人物:【示例】 (2分)
4.下面一段文字在注音、句子、修辞三方面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①生命如一泓(hóng)清水,需要流动。②让我们打开心灵的堤(tí)坝,融入溪流。④也许我们会变得浑浊(zhuó),也许我们会被暗礁(jiāo)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的生命将奔腾不息,像断了线的风筝。④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的宝贵吧!
注音: (1分)
句子: (1分)
修辞: (1分)
5.某校对初中学生语文、外语两科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下图是统计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三点信息。(3分)
【示例】
6.请参加下面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大赛,其中一项内容是要求参赛选手回答一些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常识性问题,结果竞有近三分之二的选手不能正确回答。
初三(2)班同学小明和小非就这一现象展开争论。
(1)小明认为这一现象无关紧要,毕竟“术业有专攻”。他对小非说:(2分)
【示例】
(2)小非觉得参赛选手的传统文化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他对小明说:(2分)
【示例】
(3)请举出有的同学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的一个例子并提出一项解决措施。 (3分)
例子:【示例】 (1分)
措施:【示例】 (2分)
二、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3分)
风筝
风筝是一种能飞翔的艺术品,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我国古代,有许多描写风筝的诗句。唐代的元稹就写过一首名叫《有鸟》的诗,诗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纸鸢”指的就是风筝。
那么,风筝起源于何时呢?这有好几种说法。《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记载,“公输班制木鹊以窥宋城”。这里的“木鸢”“木鹊”是风筝的雏形,因此可以推测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提出另一种说法:“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书中说韩信谋反,“做纸鸢放之,测量未央宫远近”。由此认为,风筝应起源于西汉时期。
20世纪30年代,王健吾、金铁庵在《风筝谱》一书中提出了又一种意见:纸鸢的创制是在南梁时期。其根据是: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叛乱,包围了京都建康,在信息不通的情况下,梁简文帝令人做了数十只纸鸢,将求救信藏于其中,向西北放飞,希望到达援军的驻地。
由于风筝被称为“纸鸢”等,因此它的产生时间应在造纸技术发明并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西汉早期就出现了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灞桥纸”,只是其质地很粗糙,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才制作出质地比较优良的纸,但这种纸就连一般士人都没有资格使用,直到公元三四世纪,纸才得到普及。因此,风筝的产生时间应该在魏晋时期。
岁月悠悠。到了宋代,制作风筝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别看风筝在天上飞得那么轻盈,可制作起来并不简单。制作风筝需要刀子、纸、胶水、蜡烛、竹片等。竹片经过精心地劈、削,制成竹条,再慢慢烘烤成型,才可以使用。制作风筝,首先是扎制骨架,就是把竹条搭好型,用细绳扎制成所要的形状。扎制时要注意左右对称,这样吃风面积才会相当,放飞也更容易。接下来是糊和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糊一定要做到通体平整、干净利落。而绘,则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有真实感,这其实是体现风筝艺术价值的地方,可以说风筝好不好看就全在这一笔绘了。经过这些工序之后,一只漂亮的风筝就制作成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由当初造型单一、色彩单调的简单风筝,发展成了造型各异、五颜六色的现代风筝。现在世界上最小的风筝,长仅有7毫米,宽也只有7毫米,别看个儿小,它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别小瞧风筝!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利用风筝探明了雷击的本质是 电。1901年,意大利马可尼和塞德琼斯利用风筝做天线,在大西洋两岸进行了无线 电通讯试验并取得成功。看来,风筝的作用还真不少呢!
7.请仔细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3分)
答: → → → 。
8.第五段加点的词语“目前”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答:
9.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其中两种,并结合例句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4分)
说明方法: (2分)
①例句:
作用:
②例句:
作用:
③例句:
作用:
10.请根据文章并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归纳风筝从古至今的种种用途。(4分)
【示例】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我最恨的那个人去了文华雨非云我不喜欢那个人。他从来不像别的父亲那样,把儿子举在肩头,陪着孩子玩,在我幼小心灵留下的总是一副威严的面孔,与他在一起简直是度日如年。
他总指责老妈不会教育我,我所做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不对的。
他是个专横的人,总是让别人听他的。高中分科时,我们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冲突。
“不许读文科,你去读理科。”
“是我读,不是你读!”我第一次开始顶撞他。
“理科学的是真本事,老子要你读你就得读!”
“不!”我坚定地回答。
“啪!”我脸上一阵火辣。我咬着牙齿,将拳头高高举起。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他,他咆哮着将我拖到院子里,命令我跪在七月的骄阳下,直至昏倒在地……
如果说以前我对他的仇恨只是一颗青涩的果子,我还小心谨慎地将它包裹着,那么现在,这粒果子已经成熟,仇恨的种子从果壳中蹦出来,一粒一粒一颗颗击落在我和他所有的生活中。
最终我仍然选择了文科。
我爱唐诗宋词,做着作家梦。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中文。然而,这个从来没有去过我的学校、也从来没有给我开过家长会,就是在我动阑尾手术时也不曾看过我,一心只顾自己生意的父亲,竟然从千里之外星夜兼程地赶了回来。他让我学法律,否则不提供生活费用。我断然拒绝,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一所著名大学。
大三那年,我恋爱了。那是我的初恋。为了那个可爱的女孩,我投入了所有的热情。快嘴的老妈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后,他做了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的事。他调查了女孩的所有背景,下令我停止这场恋爱。我坚决不答应。他又跑到女孩面前,劝她离开我。那是个何等心高气傲的女孩子!她伤心地离开了我,无论我如何挽留都无济于事。愤怒淹没了我所有的理智,我砸坏了他办公室的所有物品,将他的女助理骂得狗血淋头。
我疯狂了。我从来没有如此痛恨过一个人,而这个人竟是我爸爸。
假期我没有回家。老妈来电话了,说他得了肺病,情况很不好,要我回去看看。
邮箱里有他的一封邮件,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发邮件给我。
小华:
我知道你恨我。多年的部队生活使我变得刻板、专横,我只会粗鲁地将我的意愿强加到你的身上。我以为按照我的模式,就能把你培养成我希望的有用之人。
可是,你是那么有主见。作为父亲,我是失败的。
重理轻文影响了我一辈子,也影响了我们的父子关系。你选文科后我要求你学习法律,是因为我的公司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法律来保证。
不让你恋爱,是怕影响你的学习,学生时代的爱情难以天长地久。
当然,我的方式太不对了。
我想,等你成为父亲的时候,你会理解我的。因为我也是在成为父亲之后,才明白当初你爷爷的一番苦心的。可惜,我已经等不到那一天了……照顾好你的母亲。
爸爸绝笔我火速地赶到医院。他憔悴得失形了,目光不再犀利。这就是那个威严的军人吗?这就是那个专横武断的老爸吗?这就是世界上我最恨的那个人吗?
他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没有说一句话……
一个冬日的清晨,他在我的怀中悄然离去了。
世界上我最恨的那个人去了……他真地去了,我泪如泉涌。他爱我,和我恨他一样地深。也许错误的是我们同样倔强与无知,不知道应该用爱来表达爱,而不应用专横与仇恨。
那年,我放弃了保送读文学研究生的机会,报考了另一所大学的法学研究生。
(选文有改动)
11.文中的“我”对爸爸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3分)
答:
13.简要概括文中“爸爸”的形象。(4分)
答:
14.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摘录一句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4分)
15.作者对文中“爸爸”这一形象的态度怎样?你认为怎样的父亲才是好父亲?(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7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6.请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17.下面句子与“今诸生学于太学”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 b.相与步于中庭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舜发于畎亩之中
1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观点,并联系学习实际,谈谈你对文段的理解。(3分)
概括观点:
联系实际谈理解: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8分)
李翱上言:“定祸乱者,武功也;兴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内,若革弊事,复高祖、太宗旧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迩①;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②;绝进献,宽百姓租赋;厚边兵,以制戎狄侵盗;数访问待制官③,以通塞蔽——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之所以兴也。”
[注] ①迩:近,接近。②不督钱而纳布帛:将以钱纳税改为交纳布帛。③待制官:待制为唐代实行的一种朝臣待访制度。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定祸乱者,武功也 ( )
(2)既以武功定海内 ( )
(3)若革弊事,复高祖、太宗旧制 ( )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迩。
翻译:
21.联系现实生活,就李翱建议中的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三、写作(共2小题,计50分)
22.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48分)
(1)题目:正视
(“正视”在辞典里的解释是:①从正面看,用正眼看;②认真对待,不回避。)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选文体;③字数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得少于20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午,还没到放学时间,女儿就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号啕大哭,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
她哭着告诉我,今天早上一到校,她叫女伴王菲一起去吃早点,王菲头也不抬。一会儿,却和另一位女同学有说有笑地出去了。她感到备受冷遇。要知道,王菲是她从小一起长大、无话不谈的好同学、好朋友。她实在想不通,不等放学就谎称头疼请假跑回家中。
知道了事情的缘由,我告诉女儿:生活中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对朋友的不理解、误解甚至背弃,要设身处地地去想,多找自己的不足。即使被误解,被冤屈,也要学会承受,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
请以“误解”为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若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