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释放、贮存、作用终止的方式(见图5-9)
1.交感神经的超微结构: 交感神经末梢有许多细微的神经分支,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其分支都有连续的膨胀并呈稀疏串珠状,称为膨提(varicosity)。
2.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主要在神经末稍部位合成,其前体为酪氨酸(tyrosine),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催化下生成多巴(l-dopa),再经多巴脱羧酶(alaad)催化生成多巴胺(dopamine,da),上述步骤在胞浆中进行。多巴胺进入囊泡,再经多巴胺b-羟化酶(dbh)催化,生成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酪氨酸羟化酶特点: 为合成ne的限速酶,①活性低,反应速度慢。②对底物要求专一,③ 受胞浆中的da或na的反馈抑制。
3. 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 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
4. 传出神经递质的释放:1) 胞裂外排:(exocytosis); 2) 量子化释放; 3)
某些物质可促进na释放:如麻黄碱,间羟胺
5. ne作用终止方式:通过再摄取1(uptake1) 和再摄取2 (uptake 2)两种方式再摄取1(75~95%) 为储存型;进入囊泡贮存,以供再次释放,在囊泡外的ne被单胺氧化酶(mao)代谢。再摄取2 (uptake 2)为代谢型,被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摄取,经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mao代谢。
图5-9 交感神经的超维结构及na的合成、释放与作用终止过程
二、肾上腺素受体分类及效应机制
1. 肾上腺素受体分类:
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型受体,分为α,β两型。 α 受体又分为α1 和α2 。在突触前膜的α2兴奋时, 抑制递质释放(负反馈),β受体又分为β1和β2 在突触前膜的β2 兴奋时,促进递质释放(正反馈)
图5-10突触前膜受体的正负反馈调节作用
2. α受体亚型:α和α受体又可分为多种亚型(见下表):
表5-2. α受体亚型在组织的分布
3. α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
图5-11α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
表5-3 b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组织分布
图5-12. b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后生物效应信号的转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