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题纲
审题、立意后不可马上就动笔写。而是要概括构思的轮廓、总体的思路、文章的布局,先列提纲作为写作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心里有数,便于宏观控制;第二,可保证快速成文;第三,不跑题。因此,考生要养成写文章先列题纲的习惯。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2)总论点
(3)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对应的材料(是否围绕总观点;是否重复;是什么关系:并列层进、哪个分论点对哪个材料)
(4)论证方法
(5)论证结构
(6)开头、结尾
(7)各部分大体字数
提纲,就是落笔前的思路。一般列这样几个内容:标题、中心思想、层次、大体字数(详略)。
二、标题
标题在全文中非常重要,标题列出后的最佳效果是使人读来觉得“触目惊心”。从标题字数的多少,韵味的有无等,可以感受和判断作者写作水平和风格。
(一)要求
从内容上来要求,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必须反映中心论点。而且,标题要力求醒目、简练。
(二)形式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 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 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 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 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 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三、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申论文章的开头,如同一支乐曲的定调,对全文的格调、结构都很有影响。文章的开头部分不等于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它有时可能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段,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自然段。开头的类型常用以下几种: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例如2000年申论考试中,某考生以《经济与环境》为题的文章开头: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了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做出的撤消决定又进行了上诉,双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噪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之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可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例如《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开头:自古成大器者,多为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人,而嫉贤妒能,恃才傲物之辈,则鲜有成事者。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例如,《取法乎上》一文的开头:唐太宗《帝范》中有句话很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意思是说治学、做事只有以高标准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达到高水平。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例如:“杀鸡给猴看”常被作为警世的手段,被某些人反复运用。然而我却有几分疑惑。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例如: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而视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勇于献身的气概;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决心。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例如《吸收与给予》的开头:人们热爱绿树,因为它带给大地生机,带给了人类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扎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斤之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要给予就绝不能离开吸收。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四、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例如《从泡沫到陷阱》的结尾:因此,对于那些曾经付出惨痛代价的网络从业的先驱们来说,上述朴素的道理就显得更加珍贵。因为,这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毕竟是你们有志于安身立命之所,如何保障互联网世界的纯洁与和谐,与不断开拓互联网业务同等重要。因此,花大力气去填平目前网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的陷阱,可算是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项当务之急。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结尾:没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近段时期,日本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群众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涉日游行活动,对于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是充分理解的。但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一定要冷静理智,依法有序。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如这篇文章《不能让讲诚信者吃亏》的结尾:讲诚信,是我们的社会应具备的美德。要想让人们都讲诚信,除了在法规上制约不讲诚信的人,在道义上谴责不讲诚信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措施,一定的社会氛围,鼓励讲诚信的人,不让他们吃亏。我们除了在道义上让讲诚信的人得以彰扬之外,在具体实惠上,虽不是一定给讲诚信者以物质奖励,但至少不能让他们因诚实受到政治的、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损失。对于讲诚信者本人来说,可以不提这些条件,但整个社会舆论应该保持公正的立场,为他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为讲诚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这样一篇文章《谈合作》的结尾:古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贵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善于和别人合作,才能创造出事业中的“雪中梅”来。
(五)借意抒情
例如《环境——生存的希望》一文的结尾:为了我们拥有的楼宇,为了我们正陶醉的霓虹,为了这历尽艰辛的人类文明,为了我们的未来,别再让自私的欲望充塞头脑了,重新面对我们的世界吧!用爱心去抚平大自然的创伤吧!因为只有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我们的生存才有希望。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