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汪洋本科毕业后,先在北京一期货公司干了半年,又转投香港驻京一家灯饰公司,并很快升到了业务经理的位置。但让汪洋苦恼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很难用得上,工作中找不到感觉,压力很大。2005年5月份,他辞职回到贵阳找工作。然而受所学专业限制,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相反他发现,一些技术人才却非常抢手。几经周折后,汪洋决定:要好好学门技术。重新“回炉”。
时下,学历已不是大学生就业的通用敲门砖。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化教育”。大学生进入职场后,真正缺乏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经验,而实践经验必须由人才自己积累,大学不可能也做不到“售后服务”。随着工作的变化和时间的迁移,一个人要想适应或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必须不断充电,仅靠大学里所学的有限知识显然是不行的。
对于汪洋们的做法,笔者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一纸文凭不如一门手艺。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念中专学一门技术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在就业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应趋利避害,重新定位和调整。当然,我们也不提倡大学生都“回炉”,实际上也不可能,这是教育资源的另一种浪费。可是,对于那些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毕业生,“重读中专”具有借鉴意义,他们可以顺应市场需求,面向实践,主动充电,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只要产品适销对路,就不愁没有市场;只要有真本事,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