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愉不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全国观赏园艺界的泰斗。事实上早在1994年,国内就曾搞过盛大的国花评选。当时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但最终全国人大认为分歧太大,没有作出决议。“十年磨一花”,不少人希望国花能早日确定,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据陈院士称,目前互联网上开展的国花评选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都在40%左右,可谓是“平分秋色”。他个人的意见,选择牡丹和梅花作为双国花,正好也是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可以照顾到更广的地域,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然而笔者却想问一句,为何一定要评出“国花”呢?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持平,就意味着应当确定双国花吗?
在笔者看来,被确定为国花的花,要么体现出政治意义,要么体现出民族文化。试问哪一种花,适合被选出来当作中国的“政治花”?而中国地域辽阔、文化丰富,也很难有一种花,能够涵盖或指代整个民族,定梅花和牡丹为国花,都会有遗憾之处。
表面上看,定梅花和牡丹为双国花,是一种较聪明的做法。可是,人为定出的国花,能否让国内外的民众,在心理上完全接受呢?中国人对梅花和牡丹作为双国花,是否不会再有任何争议?外国人看见梅花和牡丹后,能否马上就联想到中国?如果短期内还不能的话,不妨等到时机更成熟之后,再来确定国花不迟。
中国的花文化原本就博大精深,既然国花一时还难以确定,那么暂时不评出结果,让牡丹继续当“国色”,梅花继续做“花魁”有何不可?有资料说,目前世界上至少有60个国家,已经确立了本国的国花。可全世界共有近200个国家,才60多个国家有国花,大多数国家不是也还没有吗?一个国家没有正式的国花、国树,究竟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陈院士还说,国花的评选应以约定俗成为准,就像国酒茅台和国球乒乓球那样。可在笔者的印象中,无论是茅台还是乒乓球,好像从来没有被正式封过号。既然如此,何必非得让两会来决定国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