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
a.预测城市供电负荷、选择城市供电电源转
b.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
c.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确定分区供电电源方位
d.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及a、b的综合
16.电力线路的保护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地下电缆 安全 保护区为电缆线路两侧各0.5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b.海底电缆保护区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海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c.在港区内,海底电缆保护区为线路两侧各100m所形成的平行线内的区域
d.江河电缆保护区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10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17.根据大多数城市燃气化的经验,我国城市燃气的供应一般为( )。
a.工业用气优先
b.民用优先
c.工业用气与民用处同等地位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18.进行城市输配管网规划就是要( )。
①确定输配设施的规模、位置和用地;②规划从气源到用户间的一系列输送、分配、储存;③选择输配管网的形制;④布局输配管网;⑤估算输配管网的管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下列对供热管网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可分为区域式和统一式两类
b.可分为冷水管网、热水管网和混合式管网三种
c.可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类
d.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
20.下列不是电话需求量预测的方法的是( )。
a.发展态势延伸法
b.回归分析法
c.社会需求调查法
d.单耗指标套算法
21.运用社会需求调查法,为了做好统计工作,一般将用户分为6大类,它们是( )。
①机关团体、专业部门;②工厂 企业 ;③居民用户;④商业服务业;⑤科研、教育、文化卫生;⑥农、林、牧、渔业;⑦住宅和公用电话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22.下列关于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的收运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垃圾的处理方式
b.垃圾的收运过程复杂,耗资巨大,通常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50%~70%
c.垃圾的收集运输方式受到城市地理、气候、经济、建筑及居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d.在城市垃圾的收运过程中,应尽可能封闭作业,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城市工程管线按输送方式可分为( )。
a.给水管道、排水管沟、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等
b.压力管线和重力自流管线
c.架空线、地铺管线和地埋管线
d.可弯曲管线和不易弯曲管线
24.下列各项中,属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规划的是( )。
①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②确定无洪水危害内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③确定主、次道路范围的地块的排水走向;④确定城市主干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⑤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确定主要景观的控制标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5.矢量模型的适用对象为( )。
a.大比例、边界明确的事物
b.大比例、边界模糊的事物
c.小比例、边界明确的事物
d.小比例、边界模糊的事物
26.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不包括( )。
a.空间查询、专题制图
b.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综合 管理 和及时更新方面
c.利用互联 网络 向公众发布规划上的图形、属性信息
d.空间分析
27.( )是反映 土地 制度和 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对土地的经济意义有深刻的影响。
a.土地产权
b.地租级差
c.绝对地租
d.经济产权
28.人的活动有其规律性,饮食起居、居家出行,都有大致相同的时间,这使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 )变化。
a.周期性
b.间歇性
c.区域性
d.空间性
29.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 企业 ,成功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都
首先是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的,并至少具有几个基本特点,下列不是这些基本特点中的一项是( )。
a.由政策职能部门管理并承担其所有责任
b.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明确、连贯的目的性
c.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都对经营承担一定程序的责任
d.享有财务上的独立性
30.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从要素竞争和增长推动力的历史演变角度,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划分方法正确排列的顺序是( )。
①创新推动阶段;②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③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④财富推动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31.均衡增长论的内容有( )。
①落后国家和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影响资本积累;②恶性循环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③供给方面是由于低的储蓄能力,引起资本不足,造成生产力低下,导致供给水平低,进而又影响储蓄能力;④在需求方面,由于购买力低,缺乏投资诱因,部分地造成资本不足,造成生产力低下,导致收入少,购买力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