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础知识-例题分析(二)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
 
例题5: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的纲领性文件    
b、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纲领性文件      
c.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0年。     
d.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答案:c
解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
例题6: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互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城市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依据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d.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和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e、城市总体规划还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作更长远的考虑
答案:b、d
解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内容,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还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作更长远的考虑。
例题7:城市用地包括以下(    )等10大类。
a、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b、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c、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d、社会用地     
e、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答案:abce
解析:城市用地的10大类及其代号分别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解析: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例题8: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从 (   ) 等几个方面进行。
a、工程地质    b、水文    c.投资规模     d.气候   e、地形
答案:abde
解析: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从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几个方面进行。
例题9: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是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 (   )要素,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
a、主导投资    b、主导规划    c.主导环境     d.主导用途  
答案:c
解析: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是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 
例题10:根据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结论,适于修建的用地是 (   )。
a、一类用地    b、二类用地    c.三类用地    d.临时用地
答案:a
解析: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例题11: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一般包括(   )三个方面。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评价    b、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c.社会、经济构成评价        d.城市土地总体评价    
e、城市用地环境评价
答案:abc
解析: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一般包括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评价、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评价以及社会、经济构成评价三个方面。行的途径。
例题12:根据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采用(   )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评价,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a、土地分等定级    b、 级差收益测算    c.级差支出测算     
d.土地直接定级    e、土地间接定级
答案:a、b 
解析:根据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以决定土地质量优劣的区位因素为主要依据,采用土地分等定级即级差收益测算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评价,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