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层绩效管理提升企业效益

用卓著的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绩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也是各级主管们的重要使命,如今绩效管理也更要求实现战略导向,以成为全面快速推动企业增长的引擎。对于同一企业中不同的事业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定义上会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也有必要选择分层面的绩效管理体系。
  
为什么要分层面进行绩效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与发展,都会坚持这样的三个层面发展的原则与策略:第一层面是拓展和守卫核心业务,并且通过这些成熟业务的发展成长为后续层面的成长发展提供基础;第二层面是建立新兴业务,并且将这些大有潜力的新兴业务培养成未来的核心业务;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候选业务,并致力于将之成功孵化为未来的新兴业务。上述三个层面既是一种递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齐头并进的发展。
  
对业务进行分层面绩效管理,有利于各层面的管理者有效把握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原则,让管理者明确最重要与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并进行有效的工作决策。
  
此外,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层面人员的绩效。
  
各层面的绩效管理
  
第一层面的绩效管理
  
对于第一层面拓展与守卫核心业务而言,成熟的业务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管理者首先是经营者,他们要求具有精深的实际工作和事业专业技能,有达成目标和完成计划的强大动力,并且纪律严明。
  
在管理上要求建立个人近期业绩要点(职位晋升和报酬),包括业绩不佳的明确处罚,使管理者对公司的利润率和现金流负责。对实现增长目标的管理者应给予现金重奖,相反,对没有取得成绩的管理者应被处罚甚至解雇。
  
绩效指标上包括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成本的降低、车间效率得分、对照预算取得的月利润,净收入增长和投资资本回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上可采用经济增加值(eva)进行绩效考核,以综合反映企业投入资本的规模、税后的平均成本,以及资本收益,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增值情况。
  
第二层面的绩效管理
  
对于第二层面,管理者是新业务建立者,有企业家的创造意愿,对于不确定和不断变化能泰然处之,集中于增加收入,必须当机立断以驾驭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
  
在激励方式上应提供创造个人财富的机会,赋予管理者一种主人翁意识,迫使他们像经营自己的财富一样为公司办事,可以实现奖金不封顶以及入公司股,同时提供行动自主权和有效授权。
  
对因执行不善导致失败的管理者应严格惩罚。但为了激励这些承担风险的人,当他们由于不可控原因造成经营失败时,他们的努力仍然能得到报偿。
  
这一阶段的目标不是尽快赢利,而是战胜竞争对手,占领最佳市场位置。因此,单元销售额、收入增长、总的或操作利差、市场份额、建立基地和递增资本投资效率就是这层面活动适当的绩效指标,以适应业务发展迅速和环境变化,提高营收状况和资本生产率。
  
第三层面的绩效管理
  
对于第三层面创造候选业务而言,管理者应该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梦想家,不落俗套的思考者。愿意打破常规、探索新思路、寻找新机会。
  
最好的激励莫过于认可他们的创意,满足求知欲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应提供精神奖励,认可设想项目,提供实验条件,满足开发智能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将第三层面的创意转变成第二层面业务,对能够发展成为第二层面的新兴业务,给予重要奖励。
  
这一层面最好能有一整套备选项目,管理者的价值在开发和完善过程中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应关注于备选项目的数量、获得和维持这些项目的成本、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回报的大小,绩效管理的挑战是确定如何增加潜在的回报和成功的可能性。在绩效指标选择上包括考核阶段性成果(如建立伙伴关系或得到合同,成功地完成出厂前的最终测试或试点,新的基础设施开工,或扫除重要技术障碍等等),它们既是衡量经营绩效的依据,也可以触发后续阶段的投资。同时,绩效指标还包括回报的大小以及成功的概率,待选项目估价,将设想转变成业务的速度,新项目的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