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记者采访了几个艺术类专业大一学生,据他们介绍,课时设置很紧张,作业布置也很多,老师好像都是从外面聘请的。至于就业情况,几个学生面露难色,告诉记者:“比起专业院校毕业生,我们竞争肯定没优势。”
■专家痛批
好大喜功无特色
多年积淀一场空
贪大求全,违背教学规律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陈答才:现在学校设置专业都贪大求全,过于泛滥,没有特色。一个学校的教育特色,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真正文史哲等各种知识贯通的,这样的人有,但是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学校也是一样,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特色,如果专业设置太过泛滥,实际上就是违背了教学规律,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家长。
一个学校,怎能什么都强
西安创造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茗德:比如原来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这是亚洲唯一一所以公路研究为主的高等院校,在国内外拥有非常好的声誉,但并校后,很多人不知道公路交大并到长安大学,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近年来高校合并有好大喜功的色彩,浙江大学合并后,包围西湖;武汉大学合并后,包围东湖;吉林大学合并后,包围长春,长春外围都是吉林大学。大学要有重点学科,什么都搞的话,肯定搞不好。一个学校要讲它的特色,不可能什么都强。以后,合起来的学校可能还要分。
乱改校名,软资源都丢了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高校总是对“大学”情有独钟,“学院”难道就不能叫?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也是世界著名大学吗?法国有的著名大学就叫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好大喜功的心理。还有大学总爱冠以“科技”两字,像医学院、财经学院、地质学院、工学院等,都没有了,要么并到综合大学了,要么都被“科技”了。一个学校的名字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有很强的文化积淀,改名导致资源白白浪费,令人遗憾。比如,很多人还以为长安大学就是一个民办大学呢,这些都是学校软资源的浪费。
全叫“科技”,企业无从选择
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琴:从企业的用人角度来说,高校改名确实给用人单位也带来了选择上的难度。同在西安市,名字里面有“科技”的大学不下五所,比如原来的西安矿业学院改叫西安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改叫陕西科技大学等。全叫“科技”,就同质化了,用人单位也很难从中做出选择。校名越专业越有利于用人单位做选择,也越有利于学生找工作。另一方面,改名也不利于学生报考,比如都叫科技大学,外地人却并不熟悉,外地考生就有可能迷糊进去了。
■官方声音
扩招步子将放缓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扩招之后和之前相比,教育质量是不太好,他表示,今年教育部将稳定招生规模,控制招生增长幅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质量上。
周济说,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用了比较短的时间使高等教育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那时是精英教育,百里挑一,相对100个人有一个人上大学。现在毛入学率是22%,也就是5个人中有一个上大学。现在很多人还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要求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标准,这本身就不合适”。
周济表示,这几年的扩招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8年时间,全日制大学生的招生数翻了五倍。“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问题。由于这五倍,我们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生了一个质变。”“当然,这当中碰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大家对这个不满意,那个也不满意,我认为这是前进中的困难。”
周济表示,今后高校招生将更加重视体改教学质量,放缓扩招步子。“教育部将稳定招生规模,控制招生增长幅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质量上,真正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经过我们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会更好。”
■高校求大
合并更名升本忙
■专业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