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唠叨 多说只能带来压力
高考将至,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多家长都不知怎么办才好。一些曾陪伴孩子经历过高考的考生家长介绍,孩子在高考前,家长要冷静、理智地对待孩子,因为这时孩子的成绩基本定型了,再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会影响孩子原有水平的发挥。
在家中,家长要尽量做到给予考生语言上和非语言上的良性支持和鼓励,发现孩子的情绪有波动,要给予一定的缓解。在孩子复习或高考之前,家长要尽量少说话,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发挥、未来预测等话语,尽量避免不停地唠叨。
考试前,家长不要随便许愿、承诺考试成绩好了要如何如何,以免给孩子增加负担。考生在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家长不要进行干涉,更不要拿孩子的成绩和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相比。
调整生物钟 尊重高考作息时间
考前一周的时间里,考生应按实际情况,自己制订作息时间表,而且要与考试期间的作息时间一致。因为人体生物钟具有“惯性”,如果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不吻合,到考试的时候很难完全调整过来。
睡眠是很重要的问题,休息不好就不会学习好。在剩下的一周里,考生尽量不要过分熬夜,如果白天昏昏沉沉,复习效率就会降低。但每个人的生物钟是有分别的,在“尊重高考作息时间”的同时,考生应对自己有个了解,哪一学科在哪个时间段学习效果比较好,考生要根据这种情况进行安排。
计划制订完整后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要一高兴就看个通宵,或者累了就早早休息,这样容易造成生物钟的紊乱和过度疲劳,降低效率。
早餐要吃好 考试需要充足营养
参加高考的当天,很多考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种状态是应该提倡的,但不要把兴奋点提前得太早。如果时间来得及,考生不妨再看一点将要考试科目的课本,以便增强自己第一场考试的自信心。
考试当天的早餐一定要吃一些有营养的食品,让身体尤其是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每一科考试都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仅大脑需要精力旺盛,身体也将需要额外的精力储备。如果你在考试前吃得既好又饱且舒服,就可避免在考场上因饥肠辘辘而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