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计算机培训与考试的正确思路

──兼谈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
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中心 裴纯礼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的主要工具,已经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面向社会各界的各种计算机培训与等级考试应运而生。但是,究竟应该怎样组织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与考试,我以多年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身份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看法。
 
培训与考试目标要体现计算机面向21世纪信息应用的特点
 
计算机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基本应用工具,我们培训社会上非计算机专业学员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用计算机解决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与具体问题。例如:以计算机代笔,编写和排版文章、报告、书稿等;用计算机辅助处理与管理单位分房、调资、帐目、学籍、报表等办公事务,以及管理个人与家庭存款、纳税、交水电气费等日常事物;通过internet网络查询信息,与他人通信与相互帮助,电子购物等。显然,教学双方都应努力让学员掌握信息应用技术,而不应只让学员了解脱离实际应用的所谓知识为目的。
 
培训与考试内容要跟上计算机本身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的周期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高新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它向我们每一个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人员提出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要求,否则任何一个计算机权威都会很快变成一个过时的专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过去要成百上千句程序语句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只须在新的应用软件包中用一个公式就解决了。我们究竟应教给非计算机专业学员前者或是后者,结论应该是十分清楚的,但实际的现实却常常相反!我还经常碰到一些学员买了新计算机,或者根本找不到培训所教授的软件;即便找到了,却装不上;即便装上了,现实世界已没有人用了。我们的某些计算机培训与考试究竟是在育人?还是误人?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培训与考试方法要遵循计算机本身的应用规律
 
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语言环境与应用软件面向用户的应用规律是:对用户友好,充满人性。当用户有没记住或不会的地方,它会恰到好处地给出屏幕帮助信息;用户发生任何错误,它总是给出相关的错误提示信息,而从不扣分,绝不一棍子打死。要知道计算机bug从人类第一台计算机开始就一直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windows视窗系统也充满了bug,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一次编制出完美的实用程序。计算机允许教师犯错误,教师也应允许学员犯错误。但是,现行很多计算机考试或者完全脱离计算机实际操作,或者采用不给提示,不允许学员反复修改的所谓模拟操作考试,以一次答案定高低,实在有违计算机本身的应用规律,让我禁不住要为学员鸣不平。我衷心希望组织计算机考试的领导和专家们能拥有计算机对待用户的宽容,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多给学员一些通过错误与挫折学习的机会。
 
培训与考试要符合计算机开放发展的思想
 
计算机源于西方,集中了西方文化的精华,笔者近年赴美国学习感受最深的是:西方计算机界主要致力于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开放的软、硬件工作环境,而不搞全国性统一的计算机考试,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充满了技术开放战胜技术封闭的故事。我们在引用西方计算机技术培育中国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时,一方面要保持其开放发展的思想,绝不能用早已被人们抛进历史垃圾堆的封建八股来约束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应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主动愉快地学习。应该指出,目前有些计算机培训还没有脱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考试方法、内容和答案限的过死,极大约束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也约束了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nit培训与考试是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令人高兴地看到,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中西合璧,充分保留了计算机文化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面向行业,在以上几个方面作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改革。
首先,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划分设置教学与考试模块,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强的特点,并努力缩短更新周期,使培训与考试内容保持活力。
其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方法和顺序,以学员为中心,面向应用,学练结合,注重技能,强调上机(占总学时70%以上);在培训后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突出个性设计作业,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则只给予启发性的帮助。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只记成功,不计失败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积极性。
最后组织的考试则以检查实际操作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在我国众多的计算机培训与考试中,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是一个新的事物。我衷心祝愿她健康成长,在前进中不断自我完善,为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事业贡献出她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