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适合题目要求的,在答题纸上按要求把所选项涂黑)
1.行政管理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a.遵守客观规律
b.理论联系实际
c.适时事而变化
d.依法管理
2.从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来讲,行政学的鲜明特点是追求行政管理活动的()
a.科学化
b.依法管理
c.高效率
d.整体性
3.标志着我国行政学的重建,并成为行政学进一步发展新起点的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后新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b.1984年8月由国务院和人事部召开的行政科学研讨会
c.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协会的成立
d.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
4.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学的概念,"行政学"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t.w.威尔逊所著的(),该书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
a.《科学管理原理》
b.《行政学导论》
c.《政治与行政》
d.《行政学之研究》
5. 1936年,系统提出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关系的著名论著是高斯发表的()
a.《政府生态学》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行政学原理》
6.在我国现阶段,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是()
a.行政职能的转变
b.提高行政效率
c.依法行政
d.党政分开
7.在西方行政组织理论发展的古典时期,科层组织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泰罗
b.法约尔
c.古立克
d.韦伯
8.在行政领导者所具有的能力素质中,哪一种是行政领导者最基本的能力素质要求()
a.知识素质
b.综合素质
c.利益整合能力
d.创新能力
9.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中,哪一项是其灵魂和标志()
a.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
d.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10.通过小型会议的形式,鼓励与会人员进行创造性思考,自由发言,以相互启发,引起连锁反应和思维共振,从而形成新的设想的行政决策方案设计的方法称为()
a.对演法
b.德尔斐法
c.头脑风暴法
d.综摄法
11.下列对行政执行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柔性机制的因素有:()
a.激励机制
b.竞争机制
c.监督机制
d.心理机制
12.针对行政行为中的"扯皮"行为,要运用下列哪种行政协调方式?()
a.中间数法
b.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c.主体合流法
d.跟踪处理法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财务行政的职能:()
a.筹集资金
b.微观管制
c.宏观调控
d.资源配置
14.分税制有彻底的和非彻底的两种形式,下列国家那一个是实行彻底的分税制()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国务院立法的形式不包括:()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决定
16.在传统的行政方法中,具有内在稳定性特征的是:()
a.经济手段
b.思想教育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17.在行为激励的方法中,不包括:()
a.思想激励
b.目标激励
c.奖惩激励
d.竞争激励
18.西方各政府在简化程序和公开透明上的做法不包括:()
a.精简臃肿人员
b.下放审批权限
c.简化申报程序
d.简化审批程序
19.1949年~1998年,我国前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以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
a.5次
b.6次
c.7次
d.8 次
20.英国1968年的()反映了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
a.《改革政府:企业精神任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b.《富尔顿报告》
c.《国家行政组织法》
d.《文官制度改革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5个选项中,有2项-5项是最适合题目要求的,在答题纸上按要求把所选项涂黑)
1.在西方社会,最早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美国行政学家有()
a.威尔逊
b.古德诺
c.怀特
d.法约尔
e.梅奥
2. 19世纪末,美国所开展的"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c.废除政党分脏制
d.改善行政管理手段
e.建立"中立"的文官制度和功绩制
3.从行政管理的过程来看,我国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包括()
a.决策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e.反馈职能
4.在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上,其关系在实质上是一种()
a.权力配置关系
b.利益关系
c.法律关系
d.协调关系
e.制衡关系
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公务员制度的法律依据
b.公务员制度的适用对象
c.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d.公务员的管理环节
e.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
6.在下列关于行政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行政信息一般信息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支出
b.行政信息是国家实施管理、推行行政事务的基础
c.行政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唯一依据与有效手段
d.行政信息系统由人、载体、技术和数据等要素构成
e.从行政信息的服务性质来看,行政信息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与行政管理相联系的。
7.我国的中央税包括:()
a.关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印花税
e.国有企业所上缴的利润
8.在我国,属于行政监控主体的机关有:()
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中国共产党纪律委员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e.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9.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与:()
a.行政改革涉及的范围广、力度大、发现基本一致
b.坚持有计划的、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c.坚持依法改革,建立健全成套的法律规范
d.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理效益的提高
e.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10.在传统的行政方法中,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共同特征是:()
a.权威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稳定性
e.具体性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要回答行政执行所必须遵行的基本原则。
2.简述如何增加行政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什么是分税制?它有哪两种主要形式?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政决定
2.审批
3.帕累托分析
4.政党监督
5.申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我国财务行政的作用。
2.试论述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针对弊病,如何解决?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案例正文)
材料一
《国家公务员制度暂行条例》第十条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材料二
《国家公务员制度暂行条例》第十三条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
材料三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针对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的有关内容,试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
2、根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有关特点。
3、联系实际,简述材料二和三中"德、能、勤、绩"各指什么?
2、(案例正文)
根据《上海日报》报道,上海市政府将把公务员编制削减一半,以解决机构臃肿的问题.那意味着将要缩减五万五千个职位.在被缩减的员工中,最受影响的将会调往非牟利国家机构如学校、医院和研究中心.不过,即使在学校和医院这些机构,也有本身的「减肥」计划,只是会稍为推迟而已.职位减少也带来竞争性,只有最具才干的人才能获得职位,而且任内若表现不好,也会被裁撤.如此,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便得以提高.朱镕基总理去年在向人大会议发表的工作报告中,已要求地方政府"逐步分阶段"把公务员削减一半.不过看来至今在这雄心勃勃的改革上还未有多少进展,在过去一年中,鲜见有关地方政府"减肥"的报道。
针对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的背景发生在我国的哪一次机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请在材料中找出我国每一次机构改革都要克服的"痼疾"。
3、根据上述材料的提示联系实际,对我国这次机构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评述。
3、(案例正文)
2001年4月21-22日,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来自十多个中央部门和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政府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行政管理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对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等,提出了很多深刻见解和积极建议。
然而,早在去年二月份,江苏省泰州市就着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一年多来,该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情况和措施有:
泰州市是1996年组建的地极市,当时的行政机构虽然按精简的原则进行了设置,但行政审批制度基本上沿袭的是原地极市的模式。为创造软环境的比较优势,适应加入wto的竞争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廉政建设,该市从去年年初开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后,该市共保留行政审批、核准事项559项,与清理前的863项比较,减幅为35.2%,减少审批环节最多的达到82%。
具体内容有:
一、凡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政府明确的审批事项,予以保留。
二、国家和省只要地方审批,并没有指标、额度限制的事项,或只要核准的事项,一律改为核准制。
三、对有关人证资格或资历,或进行年审、年检、验收等事项,一律改为核准制。
四、对本市自行确定的审批事项,原则是予以取消。五、对市政府和各部门为收费而设立的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取消。而在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中,凡属同一事项多头审批或同一环节多重办理的,该市都尽可能实行联合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