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设计

2023-09-19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

  一、铺垫定向

  1、听意思说词语:

  极端机密的(绝密)极其巧妙(绝妙)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2、揭题:

  说说看,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伯诺德夫人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刚才说的这段话前面再加上“为了……”说说。

  伯诺德夫人的这个主意就万无一失了吗?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这半截蜡烛存在着什么问题。

  出示: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范读)后果不堪设想!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读)只要蜡烛──这样──要保住秘密,保住情报站,保住一家三口的生命,就必须──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二、研读探讨

  1、听读3~7自然段:

  ⑴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⑵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特别感到“险“呢?读读3~7自然段,把找到的内容用括号括出来,反复朗读,读出“险“。

  2、交流,把握以下要点:

  ⑴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烛焰摇曳,烛光微弱,蜡烛越来越短了,这意味着什么?

  指导读出当时的“险“。

  ⑵火焰吞噬着蜡烛,也炙烤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

  选择其中的一个人,读读表现,边读边体会。

  引导学生将“厄运和默默地坐待“联系起来思考体会。

  ⑶同学们欣赏小女儿吗?(联系第七自然段,加深体会。)

  3、引发冲突:

  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里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快速读相关部分,同学间可以商量。

  (注意抓住课文的有关描写。)

  三、综合想象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该是什么?

  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从杰克·杰奎琳·伯诺德夫人中任选一个想象。

  学生想象描述。

  四、课后作业

  几个同学合作,将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2.打电话时,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清楚主要内容。接打电话时都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电话时表达清晰明了,说话时态度大方得体。

  难点:用普通话沟通,把自己要说的话说清楚,懂礼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电话。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你们是怎样打电话的?有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同学上台表演,教师点评)

  二、了解电话

  1.关于电话外形。出示电话演变的相关图片,简单地介绍电话外形的特点。电话有不同的颜色、大小、按键,但是电话都有相同的部分,比如听筒、话筒等。

  2.了解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3.画画我脑海中的电话。

  三、学习打电话

  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自由读泡泡中的对话。与你的同桌之间分角色演一演。

  2.请两组同桌上台来演一演。

  3.打电话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说话热情,有礼貌,语言尽量简洁。

  (2)电话接通后要先向对方问好,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结束时记得要说再见。

  (3)大方自信,说普通话,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四、试一试

  1.创设情境。指名同学上台表演情景。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表演完毕指名点评。

  2.选一个场景和同桌相互练习。

  3.补充要点:别人没有听清的时候要耐心地重复一遍,切忌用不耐烦的语气。

  五、情景示例及小结

  1.情景示例:到同学家里玩,同学的爸妈留你吃饭,你打电话告诉家里人。

  情景演练:

  小明:“喂,爸爸,我是小明。”

  爸爸:“小明啊,怎么啦?”

  小明:“爸爸,我在鹏鹏家玩儿,鹏鹏的爸妈让我留下来吃饭,我一会儿吃完饭就回家,告诉您一声。”

  爸爸:“好的,吃完饭早点回来,别玩太晚。”

  小明:“好的爸爸,再见。”

  爸爸:“嗯,再见。”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打电话和接电话的步骤与要求。

  [教学板书]

  打电话

  语言简洁明了

  态度大方自信

  说话礼貌文明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上,我主要落实打电话的步骤和要求,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创建、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多次参与情景剧的表演,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 )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 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 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 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 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习,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了解到相声的特点。)

  5、畅所欲言:

  ⑴ 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 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板书设计】 

  同学(  )分钟 对比 打电话的人( ) 小时 啰嗦 

  【作业布置】

  1、在家里观看一段相声,并将感受写下来。

  2、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相声。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4

  山东 刘建思 黄礼香

  ------------------------------------------------------------

  设计理念

  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具准备

  歌曲《打电话》录像、电话机多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打电话》,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打电话》这首歌吗?我们来听一听。

  2.设问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当时是怎么打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王老师打电话,好不好?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6611358(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学生自由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各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6.创新表演。设想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创新表演,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交际的灵活性,老师结合实际及时指导评议。

  (1)王老师在家,接听人不是王老师。

  (2)王老师不在家,需转告。

  (3)直接接听电话,可玩具不在家。

  (4)电话没人接。借此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7.老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1.看录像,提要求。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注意拨打的电话号码及该说些什么?(播放录像,展现“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

  2.小组讨论交流。任选一种或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总结。

  【评析】

  1.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学习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

  2.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设计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注重创新学习。在创设情境,学会最基本的打电话训练任务后,教师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的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 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 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6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 :

  1、提问激趣,导入  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

  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

  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6、作业 (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打电话

  先: 拿耳机,拨号码 接通电话

  接着: 向对方问好 问清单位

  再: 请对方找通话人 作自我介绍

  然后: 开始通话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揭示课题 

  1、观看马季的相声《打电话》,说说感受。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 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 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 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4个半小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 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打电话此人“啰唆”?作者给他的名字去成“啰唆”有什么用意?

  自由畅谈。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板书:

  啰嗦、耗时、误事。

  3、畅所欲言:

  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对方你会有什么感受?

  4、这相声讽刺了那些人?

  5、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时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如果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儿童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3课《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

  2、找几组同学读,听完之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文中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2、从哪看出他很啰唆?从文中找到,读一读。

  3、看来真不愧叫啰唆!你想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4、假如你是旁边等着要打电话的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5、读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成功的讽刺了那些说话啰嗦、缺乏公共道德的人。

  四、表演、欣赏

  1、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推荐两个人表演。

  2、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简介相声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老先生),老师也废话少说,快来看一下老艺术家的表演吧!(播放相声)

  [板书设计]

  13* 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2、浏览课文,这个相声中“甲”实际上打电话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深入领悟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角色朗读甲、乙的对话。

  2、总结:

  语言幽默精妙、手法夸张。

  3、畅所欲言: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不说废话,语言简洁,节约时间,尊重他人)

  4、小结:

  记住打电话要节约时间,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给别人方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情境打电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并寻找相声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的时候,他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也是读懂相声“笑点”的一个表现。

  由此,我觉得备课时备学生是关键,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0

  一、文本教学解读

  《打电话》是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教材与生活紧密相连,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

  一是导语。"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两个问题,一是回忆自己打电话经历。一是思考怎样打电话,明确了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二是情境图。右图的李中给同学张阳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左图的张阳妈妈,张阳妈妈问:"喂,你好请问你找谁?"李中很有礼貌地说:"阿姨,您好,我是张阳的同学李中。请问张阳在家吗?"张阳妈妈说:"他在家。你稍等一下,我叫他。"李中有礼貌地表示谢意。图意表明,打电话包括"打电话"和"接电话"两个方面。

  三是活动延伸提示。提供交际情境,学生模拟打电话。前两个活动"约同学踢球"和"向老师请假"是打出电话。第三个活动:一位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这是接听电话。这三个情境,不仅要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而且听清楚对方的话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四是交际提示。"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指出了本次口语交际"打电话"对方法和态度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拨通电话,互相问好后,先说清楚自己是谁,简单地自我介绍。不然对方会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语时,可以请求对方再说一遍。注意一定要有礼貌,态度诚恳,认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内容。通话结束,记得互相道别,说再见。口语交际是在活动情境中双向互动的,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练习打电话,反复练习和纠正后习得方法要领。如有不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的学生,就要帮助他学会正确使用"请问、您好、谢谢"等常用礼貌用语。

  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链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本课交际要求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提高交际的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上已有打电话的体验,但在正确规范使用礼貌用语,倾听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之后进行正确转告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本课的教学,正是为该年龄段的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2.打电话时,能说清楚意思;接电话时能听明白主要内容,并能应对打电话的不同情况。

  3.激发学生交际欲望,通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打电话的时候要有礼貌,要把事情说得有条理。

  教学难点:

  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同学之间要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猜谜激趣,理解题意

  1.猜谜语游戏。

  (1)教师出示谜语:一个东西生得巧,十个数字身上装,有耳朵,有嘴巴,没鼻子,没眼睛。学生读谜语、猜谜语。

  (2)揭晓谜底:电话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3)小结:电话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了电话,即使两人相距很远,也能相互了解对方信息,可以和远方的朋友分享快乐。

  2.揭题。

  (1)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师生玩打电话游戏:

  (电话铃声响)

  师:喂,你好!请问你是某某班的小朋友吗?

  生:是的。

  师:听说你们正在上语文课,上什么内容呢?

  生:打电话。

  师:哦,我知道了,谢谢你!

  板块二观察图画,学习打电话方法

  1.听录音(模拟李中和张阳妈妈打电话的声音)请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李中和张阳妈妈是如何对话的,同桌之间分角色模拟对话。

  3.情境表演:张阳找自己的同学李中。

  (1)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李中:喂,您好!

  张阳妈妈:喂,你好!请问?

  李中:阿姨,您好!我是。请问?

  张阳妈妈:。

  李中:谢谢!

  提示:通过同桌合作,知道打电话时,要把自己想问的内容说清楚,让对方听明白。

  (2)交流展示:请一组同学上前展示。

  提示:同桌互换角色打电话,了解打电话和接电话时要注意说清楚,听明白。

  (3)试着评价。

  根据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板书:说清楚、听明白、有礼貌。

  (4)师生合作:教师扮演张阳妈妈,学生扮演李中。

  李中:喂,您好!

  张阳妈妈:喂,你好!请问?

  李中:阿姨,您好!我是。请问?

  张阳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听清楚,你能再重复一遍吗?

  李中:好的,我再说一遍,?

  注意:教师有意预设张阳妈妈没有听清楚李中的话,请李中再重复一遍。让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语,可以请对方再重复一遍。

  师生评价,交流后小结:

  (1)拨通电话后,先告诉对方自己是谁;

  (2)打电话时,要把自己想问的内容说清楚,让对方听明白;

  (3)通话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没有听清时,可以请对方再重复一遍。

  板块三学打各类电话,体验游戏乐趣

  1.模拟一:约同学踢球。

  (1)教师提供对话支架,同桌合作完成:

  同学1:你好!请问?

  同学2:你好!我是,我想。(说清楚内容)

  同学1:……同学2:……

  (2)学生表演展示,其余学生评价。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可以从说清楚内容及礼貌用语两方面评价。

  2.模拟二:向老师请假。

  (1)小组同学确定向老师请假的原因后,开始演练。

  (2)小组表演展示,学生评价。

  3.模拟三: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怎么办?

  (1)小组同学讨论商量,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小结。

  办法一:如果事情不急,请叔叔一会儿再打。

  办法二:如果事情有点儿急,请叔叔告诉你事情,你转告爸爸,或者让叔叔直接打爸爸的手机。

  (2)角色体验,师生对话,学生尝试转告。

  提醒:有礼貌正确转告

  模拟对话:

  师:你好,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请问你爸爸在家吗?

  生:不好意思,叔叔,我爸爸不在家,请问你找他有事吗?

  师:请你告诉一下爸爸……

  提示:多请几位学生转述,让学生明白,没听清可以请对方重复。

  板块四自选交际场景,增强交际愉悦感

  1.模拟各种交际情境。

  (1)教师和学生讨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交际场景。

  ①小明同学早上上学忘记带作业本了,打电话请爸爸妈妈送到学校。

  ②忘记家庭作业内容,打电话向好朋友询问。

  ③爸爸出差在外,打电话给爸爸。

  ④新年到了,打电话给外公外婆拜个早年。

  ⑤奶奶身体不舒服,打电话问候奶奶。

  提示:各小组同学自选一个情境,相机评价。如果当天是特殊的日子(母亲节、父亲节、家人生日等),可以现场打电话。

  2.课堂小结,总结打电话要领。

  教师和学生以打电话形式小结打电话要领,互动表演。

  电话铃声响。

  师:喂,你好!请问你是某某小朋友吗?

  生:是的。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打电话。

  师:打电话要注意什么?

  生:……

  提示:教师可以请两三位同学进行互动小结。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1

  山东 刘建思 黄礼香  

  ------------------------------------------------------------

  设计理念

  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具准备

  歌曲《打电话》录像、电话机多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打电话》,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打电话》这首歌吗?我们来听一听。

  2.设问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当时是怎么打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王老师打电话,好不好?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6611358(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学生自由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各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6.创新表演。设想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创新表演,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交际的灵活性,老师结合实际及时指导评议。

  (1)王老师在家,接听人不是王老师。

  (2)王老师不在家,需转告。

  (3)直接接听电话,可玩具不在家。

  (4)电话没人接。借此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7.老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1.看录像,提要求。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注意拨打的电话号码及该说些什么?(播放录像,展现“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

  2.小组讨论交流。任选一种或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总结。

  【评析】

  1.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学习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

  2.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设计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注重创新学习。在创设情境,学会最基本的打电话训练任务后,教师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的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