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2023-09-05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从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连想到人类毫无限制的繁衍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从而警示人类关注人口问题,关注生态平衡问题。内容前显,但带给人们的思索是深刻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 图片导入,阅读课文,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3、 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体)。

  4、 讲述自然界还有那些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5、 课堂练笔:把你这堂课的收获、感想写下来,注意推敲词句。

  教学目标

  1、 概括北极旅鼠三大奥秘。

  2、 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3、 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4、 培养学深热爱科学,用于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5、 课堂练笔。

  教学重点:

  1、概括旅鼠三大之谜。

  2、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教学难点:

  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访旅鼠图片)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他们的奥秘。今天学习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产生探索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写了旅鼠的三大之谜。这些内容集中在课文的那几个段落?7至17段,这三大之谜是通过丹尼斯和“我”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这几个段落。朗读时要注意旅鼠之谜的句子。

  2、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旅鼠三大奥秘,要求语言要准确、见解。三大奥秘(1)繁殖能力惊人,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约百万只后代。 (2)能控制繁殖,一旦过多,就停食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周期性死亡大迁移,汇成数百万的队伍,葬身大海。

  三、讨论、探究

  1、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 作者写作本文只是向人们介绍旅鼠的奥秘吗?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警示人类,关注人口问题。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美国35年就增长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20xx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2) 想一想,说一说在本文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启示?

  1、A、 自然界本身就有调节剂制,一旦被破坏,会相新的平衡转化。B、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C、 从位梦华、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D、探索奥秘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吃苦的精神。E、 大自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人类去研究。

  2、 把思考的结果拿到小组交流、讨论。

  3、 找代表发言。

  四、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

  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你的理由。

  (1) 记叙文。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急需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2) 说明文。理由: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因此,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五、拓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旅鼠的奥秘,科学家研究了几个世纪,至今也未解开谜团。大自然神秘莫测,尽管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大自然的探索,但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你还能说出一些人类为的自然之谜吗?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没法揣摩

  迷惘:由于辨不清而困惑不至怎么办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三、朗读课文

  (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第一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二)旅鼠的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四、问题探究

  1、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 旅鼠的奥秘是我们人类研究了几个世纪仍无法理解的,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我们人类仍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 如果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 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

  2、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记叙文的几要素交待很清楚

  (2)用记叙文的框架,通过对话的形式,色生动有趣的介绍知识

  3、采用对话方式的好处

  (1)可信度高

  (2)通俗亲切

  五、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六、作业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挑衅(xin4)迷惘(wang3)笃(du3)信

  啮(nie4)齿滑稽(ji1)徘徊(huai2)逃窜(cuan4)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标题,激发阅读兴趣;通过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文章主旨句(全文最后一句)把握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叙事情节的波澜,体会文章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的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注意下列词语:徘徊 幼崽 庞大 盛老鼠 膨胀 挑衅 秃鹰 迷惘 收敛 涉水 覆没 眺望 滑稽 歧途 啮齿 迁徙

  2、解释下列词语:一无所获 急中生智 小心翼翼 神秘莫测 迷惘 千方百计 浩浩荡荡 前赴后继 毫无惧色 全军覆没 不可思议 另有他图 难以置信 鼠目寸光 急不可耐 道听途说

  3、本文题目为“旅鼠之谜”,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请找出来:

  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几百万后代。

  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能力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旅鼠奇怪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仅仅只是向人们介绍旅鼠吗?从本文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

  “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引用资料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每年7000万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隔35年就增长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宇宙的质量。”

  文章还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A、自然界本身就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B、从作者和丹尼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C、探索奥秘要吃苦,创新精神。

  D、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E、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5

  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了解关于旅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教学设计:

  ●导入  :以谁是自然界中繁衍能力最强的生物(老鼠)为问题提问学生,引出本文中对于老鼠的一个种类——北极旅鼠的介绍。

  一.整体性阅读

  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苔藓( )前赴后继( )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2.初步感知文意。

  (1)       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大体行文思路。

  (2)       思考: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突破性阅读

  1.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思考

  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2.本文主要借旅鼠这些特殊之谜来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人口增长与自然有什么利弊关系)

  三.探究性阅读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2.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四.巩固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杂交文体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全文看,有完整的记叙要素,是记叙文。而内容上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因而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既是本单元训练目标的体现,又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本文是一篇自读课,安排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目标和本文内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3.学会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生动地描摹,得体地表达。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与课文内容,我又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整体把握文意。

  2.领会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为本课的第三个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

  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解读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三、教学设想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我的教学设想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使他们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又能使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探索自然奥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思考,激发想像,发展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概括;言说;启迪)

  (一)、激趣导课

  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乡——北极入手,让学生根据预先查找的资料说说北极,说说旅鼠,说说大自然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

  1、学习本文,我认为首先要抓住题目了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难解之迷,可以让学生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虽然是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这个奥秘时可以思考: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了旅鼠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详有略,每一处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奥秘是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着可以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这个问题课文没有明确回答,设置这个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从而也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三、探究思考

  主要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二是写法。

  内容上重要设置两个问题:

  1、旅鼠的奇特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2、“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中国马寅初在建国初期的忧患,美国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预见。

  为什么设置这两个问题呢,一是对文章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并不仅仅在写旅鼠,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二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师: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XX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XX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3、了解写法。因为这篇课文的写法很特殊,应该了解一下。

  可以先问学生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用了许多说明性的语言。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动物有奇特的现象?

  2、“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对此,你怎么看的?

  五、领悟创作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

  2、“……之谜”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及 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苔藓( )前赴后继( )

  2.解释下列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归纳板书:(1)旅鼠的超强繁殖之谜 (2)旅鼠的自我暴露之谜 (3)旅鼠的死亡大迁移之谜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8

  一、 设计理念

  1、本文内容是写自然之迷的,并且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本文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初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2、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很有条理,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放手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内容。

  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的`特点。

  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1. 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 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这句话?

  四、 教学准备

  1、 课件:主要涉及有关旅鼠的图片,提供直观可感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资料。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本文题为“旅鼠之迷”,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2、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3、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4、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5、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6、叙事特点: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本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二) 重点难点突破

  1. 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下列内容仅供参考)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 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 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三)质疑解疑

  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

  先由学生谈感受和收获,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旅鼠之谜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1、 了解作者:[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  完成下列问题

  4、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   )膨胀(    )挑衅(   )迷惘(   )澎湃(   )滑稽(    )

  歧途(   )啮齿(   )苔藓(   )迁徙(   )繁衍(   )笃信(    )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          )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          )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

  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 )-- (  )                                               

  第三部分( )-- (  )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4、本文的写法很有特点:全文结构采用        的框架,        的形式,通俗亲切的说明了旅鼠的奥秘,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算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文章多处运用了说明方法,请找出这些语句,并判定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5、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拓展延伸:

  1.根据句意用本课学习的成语填空:

  (1)根据(        )而下的结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2)他们的设想具有远见卓识,绝非(            )之辈。

  (3)真令人(         ),《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竟是一群聋哑姑娘表演的。

  (4)消防队员(         ),终于将这场大火及时扑灭。

  2、旅鼠为了减少数量,采用了自杀的方式以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会思想的人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生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呢?

  3、积累下列词语道听途说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4、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  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l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             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 布置:

  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课练。

  3、 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本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

  3、了解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4、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认识自然的神奇力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自然、研究自然、热爱自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懂得人类也要注意调节,以求和谐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

  教学难点

  1、运用记叙的要素构建记叙的框架。

  2、运用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北极那一片神秘的地方,有一奇观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进大海。旅鼠为什么有这种行为,科学家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还没能解开这个谜。《旅鼠之谜》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板书课题)

  二、课文赏析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尤其注意以下词语:媲美、挑衅、鼠目寸光。

  (1)自读第一遍,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2)自读第二遍,勾画要点。

  2、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教师板书要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神奇。

  3、指导学生三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指生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

  5、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表达效果。(从方式、谈话内容、与心理活动的结合、详略等方面进行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后可得出如下答案:

  (1)利用对话的方式使文章通俗、亲切。

  (2)对话内容言之有序。

  (3)用心理活动和疑问,推进谈话深入。

  (4)对话详略得当。

  6、引导学生从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去归纳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联系课文学习的感性体验归纳:

  课文寓知识与叙事之中,讲究故事的波澜起伏,追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课文介绍旅鼠的奥秘,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三、拓展练习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四、本课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三大奥秘。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这句话的深意。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业:基础训练一、二、三、四、五、六。

初中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优选教案 篇12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 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3. 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过“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主要分析这一部分,概括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法,通篇都是两个人围绕着旅鼠展开的对话。学生比较难定位文章的体裁。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预习:1、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问:同学们都预习过《旅鼠之谜》了,先来看看大家重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ppt:一、请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媲美   挑衅   迷惘   啮齿 

  徘徊   逃窜   滑稽   歧途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师: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见识浅。那大家了解的跟老鼠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生: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无名鼠辈、抱头鼠窜、胆小如鼠、过街老鼠……

  【由学生较为熟悉的老鼠导入,另外通过学生对“鼠”字成语的回忆,增加一定的课外积累】

  (二)、整体感知文章

  师:看来大家对老鼠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对于旅鼠同学们有什么了解?我来提三个简单的问题。

  (学生之前对《旅鼠之谜》有预习,在预习基础上应该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资料)

  问题一:旅鼠生活在哪里?

  预想: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课文第一句提到“我”在此抓到一只旅鼠而错误地直接回答)

  引导:这只是“我”抓到一只旅鼠的地址,而不是旅鼠生活的地理位置。(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文中或者题目下的方框中找到答案: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

  师明确:旅鼠生活在北极草原上。

  问题二:旅鼠的外形怎么样?

  预想:课文第四段“除了颜色深一点,与田鼠没什么明显的区别。黑色的绒毛,尖尖的嘴巴”(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后面的毛色变化,提出来就补充上去,没有提出来教师到后面分析第二大奥秘时再补充)。

  问题三:旅鼠主要以什么为食?

  预想:课文十九段“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细心的学生能在预习时留意到,学生没有注意的需要教师指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对北极旅鼠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旅鼠之谜》这篇文章,更多地来了解旅鼠。看到题目,大家会好奇什么?

  生:旅鼠有什么“谜”?

  师给出明确任务,ppt呈现: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旅鼠有几个奥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旅鼠的这几个奥秘,并在文中划出相对应的语句。

  预想:由文中丹尼斯的“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大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学生应该能准确回答第一个问题。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轮流回答)。

  师:这三句应该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出来,大家要学会找出标志性的语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学法指导)。

  师:旅鼠有三大奥秘,我们先来看它的第一大奥秘,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什么?请你概括。

  生:繁殖得很快。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在文中找出依据。

  预想一:第七段到十三段(只要回答出主要的第七段、第十一段即可)

  预想二:具体的语句“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从3月份的2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

  师:第七段“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比较。将旅鼠繁殖的速度与细菌分裂的速度作比较。

  师:第十一段把一对旅鼠一年之中能繁衍多少后代写得很具体,这是为什么?

  师:数字写得很具体中有很多的数字,从说明方法来说是——

  生:列数字。作用: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师:十一段除了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

  预想一:学生能看出第一代第二代是详写,后面略写。

  预想二:学生看不出,教师引导,第一代第二代跟后面的相比写得比较详细,描写详略得当。

  师:第十一段举了一对旅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一代一代推算下来,前面一二两代详细写,后面简略写,详略得当,具有科学性、可信度,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

  师:我们概括一下

  ppt:旅鼠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

  师: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什么?

  预想:第二大奥秘比较难概括,先找出第十七段“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由此得知,可在十四段至十六段找到答案,主要是十五段。“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怎么节制?繁殖过多后,“奇怪的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都表明旅鼠好像想法设法想自杀。

  ppt: 旅鼠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想自杀似的;

  师: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比较简单,书本有概括。

  生:旅鼠死亡大迁移。

  师:为什么旅鼠要进行“死亡大迁移”?它们是怎么行动的?

  预想: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在第十七段找到答案。

  ppt: 旅鼠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旅鼠的三大奥秘可不可以互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预想:一部分同学能想到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都与繁殖有关。需要教师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每个奥秘都在前一个的基础和前提下,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逻辑性。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旅鼠的三大奥秘都是在丹尼斯叙述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看看在听丹尼斯叙述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表现和疑问。

  在听到旅鼠的第一个奥秘时,“我”是怎样的表现?

  预想:学生应该会把有关“我”的描写都找出来,教师帮助提炼关键字。“我”一开始是半开玩笑式的,后来在丹尼斯列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时,“我”是迟疑、怀疑,然后经过自己的计算,进而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感叹“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

  ppt:“我”的表现: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

  师:那在听到旅鼠的第二大奥秘后,“我”是怎样的反应?

  预想:学生比较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文章的第十八段到二十三段都是“我”和丹尼斯关于旅鼠第三大奥秘的探讨。“我”一直在向丹尼斯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有哪些疑问?丹尼斯又是怎样一一回答的?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疑问,“我”的第一个推测是它们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大饥荒,丹尼斯是怎么回答的?

  生:否定了,因为它们有充足的食物,而且即使是中途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

  师:那第二个推断是什么?

  生:旅鼠视力很差,鼠目寸光,很难把大海和小河区别开。

  师:丹尼斯又是怎样回答的?

  师出示图片显示旅鼠的迁移方向,确定旅鼠的目的地都是大海。

  师:“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旅鼠都这样跳进大海自杀,那么是不是要断子绝孙?

  生:它们会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且担负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师:三个假设一个比一个更加深入,排除其它可能性,强调旅鼠自杀的目标十分明确。

  师:这个过程中,“我”的表现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我每个猜测的结果怎么样?有没有知道旅鼠“死亡大迁移”是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旅鼠的奥秘解开了没有?

  生:没有。(第二十七段: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

  “我”与丹尼斯的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旅鼠之谜没有解开,但是最后文章留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说明了现在世界的哪方面问题?

  生:人口问题。(有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多说一些情况)

  师: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口?

  生:60亿。

  师:截至XX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5.8亿,据相关统计显示,到XX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突破70亿。并且这些都只是登记下来的人口数据,还有很多人是没有登记的,实际数据还要庞大。

  • ppt: 有关资料:人类人口发展数据

  • 材料1: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 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XX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肌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XX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材料2: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基金组织已把1999年6 月16日定为“60亿人口日”专家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仍将达到90—100亿。

  师:同学们说说人口问题会带来其他什么问题?

  生:人口问题还会带来其它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们向自然索取更多会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破坏更严重,环境更加恶劣。现在我们的气候反常也是跟人口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上一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的消逝也跟人口增长有关。

  师:有同学在担心,我们会不会也走上旅鼠的道路。答案当然是不会的。我们人类是拥有智慧的高级动物,我们现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例如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大家平时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相关报道,我们也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很多人也在思考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寻找方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大家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探讨这篇文章的体裁:

  师:好了,整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下面我们从整体上看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预想一:一部分学生会觉得这是一篇记叙文,另外有学生会认为是说明文,进行逐步讨论分析。

  师:有些同学认为是记叙文,那请问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是不是这些要素都有。

  ppt: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师:看来,这篇文章满足记叙文的六要素,可以说是一篇记叙文。那还有同学说它是一篇说明文,因为刚才分析时有提到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这篇文章都是在向我们介绍旅鼠的。但是整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的对话,又有故事情节。与一般的说明文比起来更加——

  生:形象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教师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体裁比较特殊。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预想二:学生直接回答是记叙文,因为符合记叙文的六要素。

  师引导:但是它和一般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讲的都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分析的时候介绍旅鼠繁殖能力惊人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还有什么特点,通篇都是两个人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看来是篇很特殊的“记叙文”。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把旅鼠的相关知识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呈现出来,又有故事情节,

  ppt:

  好处: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写作启示:文无定法。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学生举例自然界其它的奇异现象、未解之谜,老师简单补充。

  师:旅鼠之谜只是神奇的自然界的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自然界还有很多其它的谜团。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

  教师根据时间情况,简略介绍。

  (五)、总结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探索大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史和奋斗史。

  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是不可怕的,因为,只有先提出疑问,才会有后来的解答疑问的办法,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

  同学们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提问,你会受益良多,你也会发现世界如此宽广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