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齐读 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好后想一想:
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 (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 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板书),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 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 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练习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 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 多么温馨的情景!)
4、我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简要说明。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钩一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开火车读读这几个典型的句子。
四、学习园子里其他生物的表现,重点为练笔。
1、过渡:慈爱的祖父,对“我”的瞎闹是这样的宽容,他对“我”倾入了无限的爱心与耐心,放飞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别是课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自由的气息。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自由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读:(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哪个句子让你的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4、读着读着,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三个“就像……似的”——拟人排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啊!(男生朗读)
七个“愿意”—无比自由—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快乐的!(女生朗读)
板书:“就像……似的”、“愿意”
4、只要我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指名学生说,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数,特别高兴,觉得校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妈妈带我公园里放风筝,我很高兴,觉得公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特别自由,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5、请学生也像作者一样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词语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写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6、交流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这就叫做“情景交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板书“情”“景”“交融”)
2、齐读课题:我是自由的,园子是自由的,而慈爱的祖父正是这种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阅读补充材料a《一朵中国北方原野的花——致萧红》,深入了解作者。
4、阅读补充材料b《呼兰河传》(节选),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在1和2之间选择一题;在3与4之间选择一题。)
板书设计:
7 祖父的园子
伏在 乱钩 抛给 就像……似的
自由自在 ……
笑 愿意
情景交融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问大家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自由谈一谈。
学生可以交流字词的读音,片段的朗读,积累的abb的词语,以及有关萧红的资料等。
师:在《呼兰河传》里边,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而且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第一、二和第十七小节。
第一、二小节:请个别朗读。体会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美和形态美。
第十七小节:
师:(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哪一个词语呢?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机勃勃等等。
请用片段中的一句话解释“随心所欲”。
师结合板书“自由”。
二、品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七小节,你觉得
①什么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②这个小节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请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愿意。。。就。。。”“想。。。就。。。”“一会儿。。。一会儿。。。”“又。。。又。。。”等词语、句子进行交流,感受园子中的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园子里的小精灵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的;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
想像体验。师:(引读并出示幻灯片)。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 就 ;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 就 ;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 就 ;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 就 ;
我就变成( )啦!我想 就 。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生:(手舞足蹈等等。)
师: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读书就是要和作者一起体验,让我们齐读第十七小节。
(幻灯片出示第十七小节,师生合作背读片段。)
2.人的自由。
师:园子里的动植物是自由的,那萧红自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第四、五、十三、十四、二十小节。)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大家想跟着祖父一起到园子里走走吗?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是啊!在园子里,祖父在做农活,而我在做什么呢?我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幻灯片出示第四、五、十四小节内容,分小组朗读。)
师:发现了吗?结合板书“瞎闹”“乱钩”“乱闹”。
她是怎么“闹”的,如何写具体的?找出相关语句。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只有在祖父的园子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所以在萧红一生当中唯有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明白了吗?(板书:快乐)
(过渡: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吗?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让萧红更加留恋的呢?找出相关内容。)
3.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祖父对自己的关心。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三、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四、延伸练笔。
师: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一棵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
【附课文】
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学习过程:
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前活动:和学生聊关于童年的趣事。 (要有趣)
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一、复习导入
上课!
刚才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作家萧红也有许多快乐的童年往事要与我们分享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萧红,走进她们家的大园子。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两节,回忆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板书:生机勃勃)
师 :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 (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3小节,看看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1、生自读课文。
2、交流
师:读得真投入。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板书:自由自在)
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
(答出:你真有一双慧眼哪。
答不出:那么这一段都是写与有关的内容了?对吗?)
答出后出示中心句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
(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谁还想来读?
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
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师: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
生读(评:这花真醒了,够精神。 这花还有点睡眼矇眬呢!还没完全醒来)
师:鸟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生读(好的评语:真高啊!不好的评语:还可以飞得再高些!)
师:虫子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生读。(多自由啊!多快乐啊!)
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生读(读得真神气,我知道,你已经走进了园子了。)
变化成诗的形式读: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点击)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齐读。
师:这不就是——点击中心句,师生齐读。
师: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
(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指名读
师: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师:是啊!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想挑战一下吗?
生自由读,背。
师擦一句生背一句。
师:现在请来“读一读”吧!
生背。(真棒)
师: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不过我们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出示:
同学们,这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指名说)
这是一个 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 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 倭瓜是—— 黄瓜—— 玉米是—— 蝴蝶更是——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出示变化了的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出示: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生浏览3—12节。
2、交流
生用幻灯片上的句式说萧红在园子里干什么。
师连起来引说: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 (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 (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我真的是在干活吗?
生:不是,瞎闹、玩……
师:同学们,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
4、交流。
师: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这样种菜什么时候能吃到菜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 出示
你浇过菜吗?看见过别人浇吗?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里一扬,还大喊着:——(引读)下雨了!下雨了!这雨还不够大,也没有拼尽了力气,我们伸出手,拼尽了力气把水扬起来再喊。
生边做扬水动作边喊。
师: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
师:谁想展示这份快乐?
指名读。
师:都想来吗?齐读
这哪里是在浇水,分明是在跟祖父乱闹嘛。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这不就是新版的小猫钓鱼吗?
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点击中心句) 生读。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5、感受祖父之爱
师: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
生:祖父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读书
交流:
拔下锄头杆——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会读书。)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
师: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让萧红倍感亲切、温暖,祖父的笑无时不在。当我把菜种踢飞的时候,祖父在笑。(出示) 当我——
指名说。
师:祖父的笑令萧红难忘,其实是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完成心形板书)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师: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同学们,如果现在再问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你会说——
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
每说一个词就带着感情读一遍课题。
(温暖 就请你温暖地读读课题。 幸福 幸福地读。 充满爱 亲切 让人怀念 眷恋 )
看来我们读懂了萧红家的园子,读懂了萧红的内心世界了。这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出示:
这是一个 充满爱 的园子。
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所以萧红说:出示齐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兰河传》
所以萧红又说:出示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师: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生:有其他人,但因为祖父带给萧红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萧红只怀念自己的祖父。(意对即可)
师: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
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结尾这样写道:
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请同学们课后就去读《呼兰河传》,点击课件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点击出示作业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克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了解作者及作品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花园的美景:明晃晃,胖乎乎,蓝悠悠
有趣的活动:栽、拔、种、铲、浇
摘追,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浅谈读书收获《窗边的小豆豆》
二、导入
师: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给这两段起一个名字)
生:花园、公园、园子
师:再读后面带祖父的段落(出现了第二个人)
生: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板书)
师:大家课前都收集了作者的资料,同桌交流结合老师资料
师:深情地说(有人说:……)
三、学习课文
本文节选自《呼兰河传》,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园子。
生: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
师:强调大屏幕上生字的读音
1、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默读课文)
2、师:老师自己设计了一张读书卡,你可以模仿老师的去自学课文。
3、生默读,并动笔填写读书卡
4、学生汇报
对园子的印象(第一二三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新鲜漂亮”
体会: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5)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也是学习的大课堂[这九个人节里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年幼无知,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能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
五、拓展:选读萧红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马伯乐》。
作业反馈:
1、课前预习很到位,词语认读做的较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教学反思:
1、“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卓越口才,我们选用的内容是《窗边的小豆豆》融入新教育晨诵的形式,开门红。
2、导入,我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进行一步一步揭题、解题。
3、以“读书卡”贯穿全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上完这节课感觉很轻松,收获不少,我想一切都得创新,再创新。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 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②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
补充资料: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 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预习,能认读“倭瓜、蚂蚱”等生字词,读通课文。
2.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3.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学会反思自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qq农场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辨音
2. 标注自然段序号,了解特殊段落。
幻灯片出示相应段落
3.整体感知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语概括的说说。
指名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是教师们的常规做法。授课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从“读音”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等方面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查,既更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又有机地融入了新知识的教学。]
二、探究文本,感悟特点
师: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你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一些句子,然后把这些词语写到句子的旁边,做批注。
生自主画句子。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教学:
(一)感受园子的美丽
(二)感受作者的自由和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较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地读书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本环节问题设置简明扼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静心读书、用心默想,学习与实践阅读方法,教师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三、照应课前,拓展反思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聊到了qq农场,你觉得这两座园子相比,你更喜欢哪座园子?为什么?
2.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是读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的行为。”本环节通过与课前谈话内容的照应,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当下生活状况做一种朦胧的思考。]
四、布置作业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重点再现园子带给我的自然情趣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读中体会我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读中感悟因为有了祖父对我的爱,才让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限,才让我拥有了这个难忘的、快乐的、幸福的童年。学习作者自由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布局谋篇的精巧。
【教学过程】
一、学生品读
1、教师启发谈话,帮助学生复习回想上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
2、学生静心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语段,边读边想: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园子。
3、交流:
媒体出示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这是一个五色缤纷的,充满活力的大园子。
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读中体悟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由的园子。园子里的动物和植物是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师小结:
第一次媒体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齐读。
二、教师导读
1、请看课文3~12自然段,先找出描写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的语句,再找出我跟着祖父模仿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我和祖父形影不离,一天到晚都在这院子里边,爷爷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要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
3、师小结:
教师引读第二次媒体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师过渡:
原来,不仅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是自由的,快乐的,还有这园子里的人也是自由的,快乐的。再看课文,你还能从哪里具体感受到我的自由和快乐?
5、交流:
找到一处,说好一处,读好一处:
⑴ 第3自然段后边部分:
祖父种菜,我来溜平。
⑵ 第4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⑶ 第5~10自然段:
祖父教我分辨谷穗和狗尾草事件。
⑷ 第11自然段:
我捅黄瓜,吃黄瓜,丢黄瓜,追蜻蜓……
⑸ 第12自然段: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6、师小结:
教师引读第三次媒体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三、师生深化理解
1、师质疑:
课文学到这里,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我在这个园子能感到自由和快乐?
2、教师引学生例举文中点滴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概括说说。
3、师小结:
是呀,这点点滴滴都是祖父对我的爱。正是因为有了祖父对我的爱,才有了发生在园子里的一切趣事。我才过上了这样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自由的乐园啊!难怪20多年过去了,萧红仍然对这个园子魂牵梦绕,恋恋不忘。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诗一般的语言,回味回味这难以忘却的童年趣事,怀念怀念这深爱着我的祖父:
媒体出示: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我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玩累了,找个阴凉地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
把草帽遮在脸上
就睡着了。
师:小姑娘真的玩累了,就地睡着了。看她睡得那么熟,老师不忍心再去打扰她了,我们悄悄地从这园子里出去吧。
同字们不知不觉,我们又到我和祖父的园子里走了一回,感觉如何?
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再去作业超市逛逛──
四、作业超市(你可以任选其中两题来做)
1、小练笔:
真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啊!“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
你估计这个小姑娘睡醒后又会闹出什么好玩的来呢?请你接着“小姑娘醒来了……”继续往下写。
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
3、你觉得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先读一读,再选一两处抄下来。
4、著名作家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在百忙之中挤出点时间来读一读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笔下的有关童年生活的作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板书作者:
萧红
二、粗读
1、若给课文起个标题,你起什么名字,请说说理由:
预设《祖父和我》:叙事的主角(快七十岁的祖父和四五岁的女孩);《我家的大花园》:描写的对象;《我的故事》……起什么标题要视内容而定。
2、读课文,带着感情来读:
第2~6(女生读),为什么叫女生读,请男生回答。
明:视内容而定,花园的景物,为下文开展作铺垫。要注意把一个四五岁的女孩的口吻读出来,表现孩子的稚气。
第7~26节(男生读),叙述了什么事儿?
明: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注意年龄差异,语气、语调有区别,老人苍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调季、平直调,小孩活泼,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调。
第27~31节(齐读),读出小萧红对这园子的印象。
明:觉得什么都是好玩的、自由自在的。再读28节,读出自由的味道。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三、研读
1、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理由: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2、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我”,并说出你的理由?
明:天真烂漫的“我”。
理由: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这样的“我”的眼中的园子自然也是充满了童趣,找例子分析。
明:“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理由:
“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从听觉、视觉(形态和亮度),再用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
四、作业
仿照课文,请用一两个百字左右的小故事说说你记忆中的孩童时代。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萧 红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祖父的园子》。
师:知道是谁写的吗?
生:萧红。
师:怎么知道的?书后有呢,作家卡片里有。是呀是萧红写的。介绍萧红。今天我们学的可是一篇名家名篇,再读课题。
生:《祖父的园子》。
师:课前同学们都经过了丰富的预习,老师来看一看。这里有三组词,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谁来试试?好!话筒给后面的女孩子,你来试试。
生:读。
师:读的正确吗?读的非常正确。好。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组词串,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殷老师的课堂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来说。
生:归纳第一组:动物(昆虫) 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师:我有一个和你是──谷穗是蔬菜吗?平时吃到吗?是什么?(生答是食物)是粮食。那第二排是什么?你再说。
生:植物。
师:都是植物。第一排都是动物,昆虫类。第二排都是植物,第三排都是劳动。都是农活。你们发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再读读课题,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看看课题想想?你发现了?
生:第一排这些动物都是可以在园子里见到的,第二排都是一些农作物也是可以在园子里可以见到的。第三排是我们在园子里做的事情。
师:对啊。一二两排都写的是园子里有什么?第三排写的是我们在园子里──(生答干什么。)很快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有什么?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打开教材,看看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是哪几自然段?直接写园子的?找着了吗?谁来说还有同学没有举手,这边同学谁来说,你说。
生:是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
师:是直接写园子的。那么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的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谁来说。好,后面的那个小伙子你来说。
生:第3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能不能拿笔出来很快的分一分段?谁好了,来说说。你来说。
生:我是把第1自然段分成一段,它讲述了介绍了她的祖父和整个文章的人物。然后第二自然段是描写了园子的景色。
师:好,是描写了园子的景色。再接下去说。
生:第3自然段到12自然段讲的是她和祖父的各种各样的趣事。第13自然段再次描写了景色。第14自然段讲了她睡着了。
师:又一次描写了景色。好的,请坐下,很快就分下来了。是不是这样?好,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读一读词串。你们就能找出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和“我和祖父” 你们抓住了直接写园子的两段话。能很快的把这么长的文章分了段,这就是语文的能力。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串。园子里有……读词──停──园子里有──(生读词)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生读词)有一个词跟老师念“下种”。“种小白菜”、“下种”。好再来读这三组词串,你发现很有意思吧?好!词串里出现了“倭瓜”这个词,有没有同学知道?你说。
生:“倭瓜”是一个方言其实就是我们吃的南瓜。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答是查字典的)非常好。北方称南瓜为倭瓜。我们见到的都是那些根很大的,圆圆的。不过也有一些倭瓜是长的,可以上藤上架。同学们再看“黄瓜”大家非常的熟悉。但是黄瓜开谎花什么意思啊?又是你,你来说。
生:一种不结果实的一种花。
师:对,开了谎花以后就不再结瓜了!这个谎就是假的意思,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老师特别欣赏你,你课前预习非常充分。好。同学们再轻轻的把这三组词串读一读。自己开始。
生:自读。
师:以后你们还要学着自己写词,自己写词串。这样对课文一下子整体把握就非常有好处了。是不是呀?那园子里究竟有什么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己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脑海里立马奔出了什么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你说。为什么说美丽?东西多就美了。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因为这个里面有风筝、蝴蝶……样样都有。这样的话我就觉得很美丽;样样都有。
生:我觉得这里是鸟息虫居的园子。因为这里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说明这里的昆虫非常的多。还有一个没有写到的,好。那男孩子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从哪看出来拉?
生:因为有许多的风筝、蝴蝶、蜻蜓、蚂蚱,这样给人一种生机盎然。
师:充满了生机是吧,请坐,还有补充吗?那位男孩子你说。
生:它是一个充满丰富多彩的一个园子。因为它里面什么都有。
师:里面什么都有,是吧?还有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热闹的园子。
师:恩,你从哪感受到的?
生:因为它里面有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我觉得很热闹。
师:是吧!还有补充的,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蜂飞碟舞的园子。
师:蜂飞碟舞的园子?你说。
生:白蝴蝶……它们都是在翩翩起舞的。所以我觉得是蜂飞碟舞的园子
师:是啊。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我请个男同学谁来试试?女孩子举手特别多,男孩子谁来试试?怎么拉男孩子就不行了,好。你来。从头开始。(师并做指导)停!什么园子?再来读。停!不够。
生:读。
师:北方的园子和我们想象的那个院子不一样,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种花种草,可以种蔬菜,种果树,甚至还可以种粮食。你想这个园子大不大?读出来。再来。(一生读),大家一起帮他来读。(生齐读)对,接着读。东西不够多,大家来试试。写了四样肯定还有呢?肯定有花,花香,才会把它们引来呢,把这个样样都有,再读。大家来。接着读。(当场指导)
师:是呀,看到了这么多的色彩,非常的好看,如果用几个“好”字来形容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真是一个好玩、好大、好多、好看的园子。一起读最后一句。多好玩啊?好,同学们看着屏幕自由的轻声地再来读读。争取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好,自己开始。
生:自由读。师:觉得这个园子大吗?东西多吗?好看吗?好玩吗?进园子了吗?没进园子的再读。
生:多、好看、好玩。(齐答)进了。
师:好!都进园子了。在园子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打开到第13小节。自己再轻轻地读一读。一定要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好。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在园子里你们看到了什么了?谁来说说?好,后来那个男孩子你说。
生:答。
师:哦,看到这些了。还看到什么呢?你说。
生:我还看到了很大的太阳。
师:很大的太阳。还有谁说,你说。
生:看到了许多小花和小鸟。
师:是吧?你说。
生:我看了上了天的鸟。
师:上了天的鸟。你说。
生:我看到了蓝悠悠的天空。
师:哦!若是用这段话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园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用这段话中的哪一句你就能说出来了。你说。(生答)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这段话一共有11句,而这一句就是这一段里的中心句,就是围绕“一切都活了”来写的。看一看花活了没有?怎么活?原来花怎么的?原来睡着了现在醒拉。活了。鸟活了没有?怎么活?上天拉。虫子活了没有?怎么活?会说话拉。(生答)
师:这里的这个“活”还是你们理解的生死之活吗?(生答不是),这里的活什么意思?你说。(生答拟人了)拟人了。一切都充满生机了是吗?像真的一样都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答)倭瓜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答)还有?倭瓜怎么活?
生:倭瓜可以爬上架……长到天上去。
师:谁再来说说还有什么活了?黄瓜、倭瓜、玉米,都活了。在这里面活还有什么意思在里面?说明这些东西都长的──(生答茂盛)。用一个词说植物疯长了是吧?祖父把它们伺弄的多好呀多旺盛呀。活了,还有什么活了。蝴蝶也活了吧?蝴蝶怎么活的?你来读读?你来读。(生读)。随意的飞可以看出蝴蝶很自由。这个活了还有自由的意思。再往下读,只有天空──(生答蓝悠悠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啊?蓝悠悠的?谁来说说,你说。
生:我感觉非常美,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哦,这个“活了”,还有诗情画意的意思?还有吗?读一读最后一句话。预备齐。(师并做指导)看!活了。那么的充满生机那么的旺盛,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惬意。请同学们在下面选择几句读一读,读出活劲儿出来。自己开始。
生:练读。
师:谁来读读,读一句也行,读两句也行,谁来试试。话筒现在在哪个地方?来,给旁边的那个女同学,让她来试试。
生:指读。
师:笑眯眯的在读,不过还有些拖沓。还有谁再来试试,读的不错。你来试试。还有谁想读,读出那个活劲儿出来。
生:读。
师:都喜欢这句,有喜欢不一样的吗?我告诉你们,殷老师特别喜欢听男生读书。谁来。谁来试试。传给后面的男同学。
生:男生读。(再自由点)
师:读的真好。我特别喜欢男孩子。还有哪个男孩子让我喜欢一下?来试试。这个语文课堂上老是女同学的天下是吧?来,话筒传过来给他们,你读。
生:读。
师:再奔放一点(指导),好。举手的男生越来越多了。再给个机会。传到前面来给这位男同学。
生:读。
师:你读的非常好。好。同学们两段话一下就给我们带进了好看、好多、好大、好玩,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的语言这么有魅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上个世纪的园子,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你看她在写在两段话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老师又要让同学们来发现了。(教师给予提醒):第一段话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昆虫,是吧?有翅膀的能奔跳的,而第二段写的是倭瓜黄瓜玉米没有翅膀的。不能动的静的。可是她写的动的时候写了什么?有没有写它们怎么动?她主要描写它们的──(生答颜色样子)而写倭瓜、黄瓜的时候,写它们什么?(生答生长)写怎么生长。殷老师提示的太多了,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她把那些动的?她把那些静的?(生答)谁来说,好。
生:作者把那些动的写的比较静,作者把静的写动了。
师:写动了写活了这就是萧红的语言的特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你们自己读读呢,看是不是这样。
生:练读。
师:这回同学们关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萧红的语言了。好同学们看,殷老师在读文章的第13自然段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她的语言,看她的第一句话: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的大。咱们把“是”字去掉,读读看,行吗?(生自由读)行吗?好象行的。这里她为什么说“是显得特别大”?你们琢磨出什么吗?两句再比较在读读,把“是”字拿掉再放上去读读看。(生读)。琢磨出了什么?你说。
生:是在这里起强调,肯定了太阳是特别的大。
师:你看聪明的都是男生。肯定的太阳特别大。为什么在这里用“是”啊?
生:我觉得不用是的话,比我们一般看到的稍微大一点点,用是的话感觉就非常大。她想让我们体会深刻一下,
师:你看,女同学更聪明是吧?是特别大,殷老师在读的时候我也在琢磨,她这里强调了太阳大,而且还告诉我们真的就是这样的。不仅太阳这么大,花儿、虫儿真的就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一直在作为读者在读这篇文章,你们倒过来,你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当她这样说这样写的时候,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呀?你说。
生:她想告诉我们园子很大。
师:她就想告诉我们这个。是不是这样的?是的。她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呀?告诉我们园子里这一切──(生答:充满了生机)。就是这样的。强调真的是这样的。特别想告诉我们这些。那同学们再想想,太阳在园子里特别的大,一般在文学作品里出现太阳这个词的时候,它总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谁来说?表达什么?你说。
生:温暖、希望。
师:温暖、希望。对。还有吗?你说。
生:有可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心情怎么样?很愉快。你说。
生:我觉得饿还会表达一些活力。
师:活力,是吧?当我们联想到太阳这个词的时候,真的中国的汉语文很有魅力,你看一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温度,很温暖,感受到飞翔,很快乐。甚至能闻到太阳的味道。就像妈妈的爱一样,作者就想传递这样一种情感。所以她说了,一起读第一句──
生:齐读。
师:再读。这是殷老师在读第13自然段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我拿出来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真的是这样。园子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园子,但是作者感受到了那种温暖:那么一点快乐那么一点生机,所以园子就是好大、好看、好玩的,一切都活了的。在文学作品里面,我们这就说是──景乎情乎,不同的人看山是不一样的山,不同的人看园子也是不一样的园子。那么作者那种太阳般的温暖和快乐从何而来呢?她为什么有这种快乐和温暖的感觉呢?请学生们快速的阅读文章的2~12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个自然段当中有一点体会?自己开始,个人自读。
生:体会读。
师:说错了是3~12自然段就是写我和祖父的自然段。在这段当中领会到一点快乐吗?(生答体会到了)从哪感觉到了一点快乐?那个男同学你说。读出来。
生:选择读。
师:很好玩很快乐,还从哪也读出来了。今天还有谁没有发言,赶快,先来说说,你说。
生:选择读。
师:好玩是吧。快乐了。还有吗?你来说。
生:选择读。并说原因。
师:很快乐,读出了。你还有补充?
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它说到……我从这体会到主人公非常的天真。
师:很调皮的是吧。好,同学们来看。祖父栽花,我栽花;祖父拔草,我拔草;祖父下种,我瞎闹;(是下种吗?)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是铲地吗?)乱勾一阵。祖父浇水,我也浇水。(是浇水吗?)祖父教我,我认不清韭菜认不清谷穗,祖父教我,我并不细看。我忙着摘黄瓜,追蜻蜓,睡大觉。在祖父的面前我流露的是自己率真率情的一面,我能不快乐吗?快乐读出来。还能读出温暖吗?读的出来吗?关注关注祖父的言行,能读出一点温暖吗?你来说。
生:说。我看出祖父对她的关爱……
师:关爱换一个词──疼爱。你说。
生:首先我同意刚刚的那个同学的观点,祖父对她的疼爱,还有就是她做错事,祖父不打她。
师:对她非常的宽容,是吧。那位男孩子。
生:我感受到祖父很爱她。
师:恩,老师要纠正你一个词“是锄头杆”(第三声)什么时候读“杆”?旗杆、电线杆,很长的时候读杆(第一声)在这里是指器物的刀柄的时候,把子的时候用杆(第三声)说的很好,你还有补充。
生:说。
师:祖父教她也不细看,祖父对她大笑。非常的宽容,你们读出一些来了?老师告诉你们我和祖父之间的“情”,不是我们这堂课一下子就能读懂的。下一节课我们仔细读这一段。学着萧红的语言,来写写园子里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去,写进祖父的怀里。你可能就有更多的感受了!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也读了一些资料。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很寂寞,在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去世了,后妈不喜欢她。爸爸因为她是女孩也不喜欢她。祖母是一个洁僻。非常爱整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只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可以说是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每次萧红挨了打,站在窗前的时候,祖父就对她说:“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了就好了。”这个“情”我们还是要好好的去读。但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语言,也微微触摸到了萧红那颗自由、跳荡的心,我们知道了文学作品里景乎也是情乎。如果老师再用一个词来说的话,那就是境由心生。萧红一直都非常怀念这个园子。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生:齐答不是。
师:它是一个──
生:充满爱的园子。
师: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1
一、给黑体字选择读音。
蚌壳(bàng bàn) 樱桃(yīng yīn) 啃吃(kěn kěng)
倭寇(wō wēi) 水瓢(piáo páo) 玩腻(mì n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碟( ) 飘( ) 愉( ) 啃( ) 烁( )
蝶( ) 漂( ) 榆( ) 肯( ) 砾( )
谍( ) 瓢( ) 渝( ) 恳( ) 乐( )
三、品一品句子的思想感情。
1.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模仿秀(用上黑体字)。
1.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不但没有盖上采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中的“我”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件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童年的“我”在园子里的心情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
课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1、昨天的课堂上我们了解了骆驼在林海音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你们的童年记忆中,哪些人和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感受她记忆中的祖父的园子。
3、自由读文,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4、交流,说说从哪些此句中感受到园子的特点。
(重点体会园子的自由。)
5、在这样的园子里,我在里面做什么?(瞎闹)
6、读4——15节,圈出你认为她瞎闹的有趣行为,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7、交流。
8、为什么“我”能在这样的园子里瞎闹?
9、再读16.17节,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其实在这样的园子里,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0.用上“愿意……就……”来说说我的自由。
11、介绍萧红的童年。推荐《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快乐,自由。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课题为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隔开一些?
3.(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这是什么意思?(要在学习之后填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括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期待,在无形中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和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园子?为接下来的研读设置了强劲的“引力场”。
二、整体感知园子的美丽,生机勃勃。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过渡: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可多了,有(出示词语幻灯片)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农作物呢,有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祖父的园子真是丰富多彩呀!
1.感受园子的生机,及其美丽。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说到昆虫多,作者可得意了,你看在课文的开头就在炫耀她的园子呢?谁来读一读。
(2)园子美吗?从哪感觉到了?
(3)喜欢这座园子吗?作者比你更你更喜欢呢?齐读,读出作者的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同时抓住文中作者对昆虫的描写,通过学生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园子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三、感受小女孩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这座园子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我都喜欢。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在我身边的话,我特别想在她的脸上揪上一下,那老师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调皮,淘气的句子,用序号标出来,并找出关键词,做上批注。
(3)交流,朗读:
a)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调皮?又是怎样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从哪时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气?怎样乱钩?)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d)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女孩的淘气呢?怎样乱闹呢?抓住“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这些词来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小女孩此时的快乐的心情。)
e)我玩累,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设计意图]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呢?
(4)研读祖父教我识谷穗的段落。
①读读6至12小节,思考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
②你看见祖父的笑了吗?从祖父的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慈爱的祖父,只有心中充满了爱的祖父才会笑得这么温和,这么开心。
③小结: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自由。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祖父的三次笑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慈爱的祖父,正因为有个慈的爱的祖父才会有这么快乐的童年,是慈爱的祖父给了我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完成课题中的两个括号填空。
四、感悟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我是快乐的自由的,就边园子里的花朵,蜜蜂,蝴蝶,榆树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你感受到了吗?
2.学生再读课,享受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
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园子的一只蝴蝶,一朵花,或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自由。
出示: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___,我愿意_____就_____。
3.讨论:作者写的自己的快乐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景物的快乐,自由呢?(借景抒情)
4.和老师合作读十七小节,前三句话,(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问学生这里仅仅是写花,鸟,虫子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作者借花,鸟,虫子的快乐来抒发自己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5.那你现在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将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没有进行机械的分割,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了。
五、描述我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感受了作者的快乐,自由,你是不是也渴望有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呢?
2.让我们在心中建立起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吧!请你先闭上眼睛,想想你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3.学生描述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4.总结:你们的园子也一定会这样美,这样快乐,这样自由,希望这座理想的园子会一直陪伴着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去构建心中园子,锻炼学生的动笔说话能力,同时将课文中的自由,快乐的心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慈爱的)祖父(快乐自由的)园子
大笑瞎闹
笑够了乱钩
还在笑乱闹
[设计意图]在这份板书中,看不到多余的部分,非常简洁,又能突出重点,体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想像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教学过程
读诗导入,明确步骤
1,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板书课题.
2,读课前连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的朗读.
(四)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师: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作者我在园子做的哪件事最有趣 边读边在旁边写出感受.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 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 男女生赛读
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是不是特有趣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师:祖父哈哈大笑起来,从这个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一个笑字,让我们体会出来了,这个笑字蕴涵了祖父对萧红的爱.指导同学们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⑷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指导朗读,"下雨啰!下雨啰!"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 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板书(自由)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 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2,昆虫是自由自在的,你还能找到谁也是自由自在的.(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 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我们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以下呢.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就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就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五),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 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生答
教师:同学们,萧红的自由都是建立在祖父的爱之上的,祖父是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萧红一生坎坷,1942年,也就是在她写完《呼兰河传》的第二年,31岁的萧红就离开了人世,她出生在一个地主的家庭中,父亲对她很无情,祖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萧红的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她就对爱和自由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向往.萧红为什么对那个园子念念不忘呢 那个普通的菜园子它普通吗
生答
教师:(音乐)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他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和爱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那是一个多么好的天地啊,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地,那是一个高远,敞亮的天地.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轻松,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想用最真纯,最无邪的文字表现它,放大她,珍藏它.同学们,有爱的天地真好,有自由的天地真好,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天地呢
附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5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作家萧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在这座园子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齐读课题
二、感受我之快乐
1、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 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⑷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出示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作者更喜欢啦,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
指名读,你不得意,你为什么这么得意?(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
2、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出示图片。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
__就__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出示组图:
我就是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练说:
我也是自由的,我要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
____)。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3、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
师:嘘!我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______
师: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板书:
乐园
三、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师: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
(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师: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
爱园
四、总结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板书:
家园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下课!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6
《祖父的园子》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3至12自然段、14自然段,能紧扣“玩”字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
3.在读中感悟作者率真、质朴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4.通过阅读、品味有关语段、语句,深切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对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的眷念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点:
咀嚼文字,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孙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心中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请说说理由。
2.二十多年后,园子里的一切依然活跃在萧红眼前。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指名读第2自然段。
二、品读语言享受快乐。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3-12自然段描述的画面,划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句段,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生默读感悟。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样的画面好玩吗?为什么?
4.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学一学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想象画面,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好玩?为什么?
5.请同学们轻声读5-10自然段,对话部分同桌可以分角色朗读。
6.自由读11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呢?
7.指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这段话又好玩在哪儿?
8.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他劳动我玩耍。他拔下锄杆帮着我玩,他教我认穗逗着我玩,他被我抢过水瓢,任由我瞎闹。园子里飘着乐趣,飞着自由,流淌着浓浓的爱。
三、感受自由,拓展说话。
1.我是自由快乐的,就连园子里的植物也是自由快乐的。引读: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一切都。
2.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倭瓜是自由的,。黄瓜是自由的,。玉米是自由的,。蝴蝶是自由的,。蚂蚱是自由的,。蝉是自由的,蜂子是自由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四、出示小诗,配乐诵读。
1.终于,我玩累了。……只用草帽遮着脸就睡着了,草地是床,蓝天是被!读的时候,轻一点,再轻一点,不要惊醒了她美丽的梦!(出示小诗)
2.那快乐自由的园子,那满脸是笑的祖父,还有那用草帽遮着脸睡觉的小女孩,渐渐的,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五、介绍作者,推敲课题。
1.介绍作者
2.此后的二十多年,萧红念念不忘这个园子?在她心中,这是一个________的园子。
3.这篇文章被很多教科书选用。编者给这篇文章加的题目,有的是《祖父和我》,有的是《祖父的园子》,而苏教版的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请比较比较,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合适呢?
4.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反思一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
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当学习完这篇课文,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纷纷向我提出:“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多好啊!我想作为老师自己,是非常想学生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这个快乐的童年将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的。但现在的考试制度却时刻牵动着老师们的心,老师们担忧的是
假如放松了学生,让他们快乐无忧地玩耍,分数是否会下降,而家长们把希望也寄托在学生身上,总是担心他们成绩能否名列前茅,会否比不上其他孩子,于是,无论节假日也好,平时也好,根本不让学生喘口气,不断地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权利,玩的权利,难怪孩子会如此羡慕文中的作者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反思二
《祖父的园子》一文就是一副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有树、有花、有菜、有庄家等植物,有蜻蜓、蝴蝶、蚂蚱、小鸟等小动物,还有风、雨等自然界所有的一切,这里的一切都是明晃晃的,都是新鲜漂亮的;这里的一切也是欣欣然,充满了生命气息的;所有在这里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在那园子里弥漫着的尽是自由的气息。作者用她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地道来。让人无限向往她竟有如此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作者真如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这般自由与快活吗?教学时只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就可以了吗?如果仅仅这样总有种浅尝辄止之感。
作者萧红曾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在她年幼时,母亲就病逝,父亲对她极为淡漠,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后来,因为父亲的逼婚而辍学,又因为疼爱她的祖父的去世而最终逃离令她心寒的封建家庭。离家后的走投无路又唯心和人同居,被抛弃后遇上萧军。虽然感情上得到了慰藉,但是生活仍是穷困潦倒,只能勉强度日。等到了36年两人的生活较为安定之时,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为了排遣心中郁闷,萧红又形只影单东渡日本。后来又经历了种种,最终与端木蕻良结婚。1942年因病早逝于香港。她的一生是颠沛流离,苦难而又艰涩的一生。在她的生命历程里充满的是灰暗,难有亮色。所有的这些苦难在她的小说《呼兰河转》中都有描述,整部作品弥漫着的就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果说祖父园子带给她的是回忆和快乐,还不如说是她一生对这种快乐、自由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祖父的园子是带给她快乐,那是一种被她放大的快乐,是一种被忧伤包围的快乐。所以,在让学生彻底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之时,不妨让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以便从整体上有更深的感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7
《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在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中,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语言富有孩子气,富有诗情画意,读来非常亲切,适合学生阅读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体会出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
萧红是当代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 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8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先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接着写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最后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课文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的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引导学生体会“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拟定为五个步骤:谈话激趣,揭题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园子,品味童年;创设情境,激起思辨;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学
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和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祖父的园子》看看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能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接着我板书课题(祖父和园子隔了一段),随后在“祖父”和“园子”前面分别加个括号,请同学们读书后在这两个地方填上两个词语,要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文本的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虽然少了写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但也要扫通识字的障碍,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做好准备。因此,这个环节我这样做:
1.学生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并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小姑娘调皮、淘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这个环节,我又分两步进行,通过读议品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1)感受我的自由快乐。首先各组汇报找出的表现小姑娘顽皮淘气的句子。其次是分层次读一读这些句子:自已领悟读——读出顽皮淘气——抓住重点句段来读(着重读好“浇水”这一部分,通过小姑娘的动作语言来品味顽皮淘气、自由快乐。)
(2)感受祖父的慈爱。
首先,小结导入:我的祖父,园子里的祖父,当我种小白菜的时候,把菜籽踢飞了,他管不管?(不管)当我浇水的时候,把水都浇到天上去了,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园子里一会儿摘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蚂蚱,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睡着了,他管不管?(不管)我锄草的时候,把草留住,把谷穗锄掉,他管不管?(管)
其次,出示对话,设问导学:(出示祖孙俩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话,看看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你发现了什么?
再次,通过讨论祖父怎样教育我和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和我在园子的自由快乐。
3.领悟表达方法。(品读17一20自然段),
《课标》在第三学段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如下的学习流程,让学生领悟“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
(1)导学: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读、划、议、品)读一读第十七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快乐的,自由的,读的时候,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品一品。读完以后,一起做做园子里的花朵、蝴蝶,说一说自己的自由、快乐。
(2)学生读书、自己练说,同桌互说,上台表演。
(3)师生讨论: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快乐的,一切都是活的,这是为了突出小姑娘更自由、快乐。)
(4)教师总结:作者用园子里的这些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我的自由、快乐、这种写作方法叫“寄情于物”,就是把作者的情感、自由、快乐寄托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和快乐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以后,再读课文句子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
(5)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着重从“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上。”这样的句子上去体会。
(四)创设情境,激起思辨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争辩,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提问:同学们,小姑娘在祖父园子里生活得那样自由、快乐、幸福,想怎样就这样,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想听就听,想玩就玩,想写作业就写作业,可以吗?为什么?
2、小组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五)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1、拓展: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行的!
2、延伸:为了增进学生的积累,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1)链接作者的生平背景,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
(六)说教法学法及其同步优化设计
围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的理念,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解疑、以读代讲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教法与学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定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读划议品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课上得更有趣有效,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丰富的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读划议品
自由
7*(慈爱的)祖父 ( )的园子 寄情于物
快乐
一切都活了
这样的板书,较好地体现了我的教学意图,突出了重点难点,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节省了教学时间。
五、说教学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因此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体现,学生学得轻松主动,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我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师:同学们,我们这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童年)说到童年,我就会发笑,因为在童年时的我特笨,做过一些傻事,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一些童年趣事与老师分享呢。
(相互交流)
2、师: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走近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她《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的顽皮、淘气
1、谈话:相信我们的同学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老师拿起这篇课文读了几次,就很喜欢这个园子里的小姑娘,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他的什么吗?
预设:(天真烂漫、顽皮淘气、童真雅气、可爱)
2、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就站在老师的面前,老师会忍不住刮她的鼻子,你实在是太调皮、太淘气了,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老师刮她鼻子的理由吗?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理由
3、生自由读课文
4、反馈:
①第4小节:祖父整天……反而把它踢飞了。(这里写的是和祖父一起种小白菜)
②第5小节:祖父铲地……狗尾草当做各穗留着。(这里写的是“铲地”)
③第13小节,我并不细看……蚂蚱不见了。(这里写的是玩耍)
④第14、15小节,浇菜;
⑤第20小节 睡觉
师:这个小女孩实在是太淘气,这5处地方都写出她的淘气,你喜欢读哪处,你就是读哪处。
(学生练读 、逐段读,要读出她的淘气)
三、研读课文,感受自由、快乐
1、这个小女孩可真是小捣蛋+淘气包,可老师还是那么喜欢,而且还有点羡慕她?
生说,预设:(自由、快乐、无忧无序、随心所欲……)
师引导:除了这些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还羡慕她有一个这么好的园子,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去读一读
2、第17小节教学
板:自由、快乐、无忧无虑
3、我还羡慕他有了这么好的祖父
这位祖父好在哪儿
我种白菜,把飞浇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我一会儿挖黄瓜,一会儿捉蜻蜓,他管不管?
我铲地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他管不管?
怎么管?(三个笑)
这笑包含的是什么?只有怎样的祖父才会发出这样的笑?<板>慈祥
看板书,连起来说:
慈祥的祖父,给了我自由……的园子
四、深入文本,提炼写法
1、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我是快乐自由的,就连这园子里的花、草、蝴蝶都是自由快乐的,你们发现了没了,赶快去读一读,读完了,我就请你们做这园子里的蝴蝶、蜻蜓。
2、你愿意做这快乐、自由园子里的什么?你在园子里,是怎样的快乐、自由?
愿意说的到前面来
a.请问你们现在在哪里?
b.你是什么?
c.用我是园里的
请各位回到你的园子里去!
3、我想问一个问题
1>这个小姑娘写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植物的快乐与自由呢?
2>文章重点想表现谁的快乐与自由?(小姑娘)
它用园子里的动植物的快乐与自由来突出小姑娘的快乐与自由,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寄情于物
3>在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后,再读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
4、第18小节: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天空吗?蓝悠悠、又高又远吗?
板书: 祖 父 的 园 子
慈爱的 (给了我) 自由、快乐、无忧无虑……
(4)种白菜
(5) 铲地
(13)玩耍
(14)浇菜
(20)睡觉
寄情于物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 “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