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科化”
“个人知识”应引起家长关注
去年年底,教育部颁布了“禁止幼儿园办学科类兴趣班的通知”,从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焦虑。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王顺妹说,家长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取消学前教育学科化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学前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孩子的智力,而非学到哪些学科知识。她强调,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更多地应关注个人知识而非学科知识,所谓个人知识就是指一辈子能用得到的知识,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等。
王顺妹指出,让孩子生硬地提前学习学科知识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因为对于强行灌输的内容孩子并不理解,固此也没有办法消化和吸收。她表示,自己曾接触过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帮助做家务,尤其帮助父母到超市买东西,数学算术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中班时就能够清楚自如地进行小数点的换算。
王顺妹表示,学前的儿童是通过与人、与物的充分接触来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的,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而对于幼儿园如果取消学科类兴趣班,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利用,王顺妹说,在欧美国家的幼儿园对孩子大都是有组织地散养,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带孩子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早教网
幼升小
家长:小一新生跟得上节奏吗
随着入学季的来临,与“幼升小”相关的话题引起家长热议,其中在入小学前,该让孩子掌握多少学科知识特别引起关注,最大的担心是孩子是否会跟不上学习步伐。而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师均表示,小一新生多少都有些学科基础,认得出不少汉字和拼音、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能说日常的英语单词和简单对话。
教师:半年左右就可拉平
一线教师说,让孩子适当接触一些小学阶段的知识并没有大问题,可能还能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 趣,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这些知识在一年级时还会再教,年幼的孩子是否会因为已学过就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而且这一习惯也许会影响到之后的学习中。去年曾带教黄浦区某公办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袁老师也表示,多数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一般半年左右全班的进度就可以拉平,有时老师还会对个别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给予“特别关照”,所以家长不必太急于为孩子灌输,重点还应放在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上。
王顺妹指出,很多家长焦虑取消学前小学化,而小学的教学进度特别快,担心孩子跟不上。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解决,通过阅读可以学到很多内容,学很多字。而孩子从出生后就能够阅读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智力的发展水平大有帮助。
培养n个商
不必刻意,顺应发展
如今多数家长都认识到情商、智商和财商等对孩子今后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常有这样的问题:究竟如何能够培养好孩子这些“商”呢?
专家建议:渗透在提倡教养中
早教专家毛老师建议,家长不必刻意为了培养而培养,只要根据和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环境和教养即可。此外,每日保持交流和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对话家长就可以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还缺乏什么,将这些不足弥补和渗透在日常的养育中。而在国外的早教环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将陪宝贝们玩当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只有融入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宝贝们的良师益友。而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观察到宝贝们的兴趣和发展,扩展宝贝们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