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孩子与父母间的矛盾(幼儿教育指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仇视的现象,只是许多的家长们都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最后却是得到的这样的结果,不得不承认真的很让人寒心,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相关的原因吧!
与母亲有“仇”的孩子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就会杀死我的妈妈。”一个官方心理网站登出了海口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让广大父母们十分震惊。
  长辈们难以理解,自己百般疼爱的孩子,怎么会对父母有如此深仇大恨?
  专家分析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心理学上把孩子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称为“仇亲期”。而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知道这一概念的父母少之又少,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孩子的“仇恨”。早教
  事例一:
  “长大后,我就杀死妈妈”
  南宁市西乡塘10岁的吴林宸,在心理医院与心理医生交谈时,也说出了与上文中海口9岁小学生意思大致相同的话:“她总说我不好,说我长得难看,说我笨,还因为我和别人玩打我,把我关起来,长大了,我就找人去打她,杀死她……”
  这个女孩子眉目清秀,看上去挺文静的,但是一直耸拉着眼皮,轻声慢语中明显透露出对母亲的仇恨。据了解,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对她要求很高,每次考试不如别人高分,就数落她笨,还经常说她“长得像你那个没用的爸”,并且限制她和单位大院的小朋友玩,一旦发现,常是揪着耳朵回家,或者棍棒教育。
  久而久之,孤独压抑的吴林宸渴望去找爸爸,她觉得自己有可能不是妈妈亲生的。
  事例二:
  “爸爸走了,耶!”
  张先生最近在工作上偶然出现失神状态,当与同事谈心时,他才说出心中的痛。
  儿子小昆今年13岁,上初二了,由于自己长期出差,多数由母亲照顾。儿子深得妻子和爷爷奶奶的疼爱,平时上网、花钱之类的“陋习”,只是被家长念叨一下,他也就少少地收敛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真正把心放在学习上。近期的一次小测验,小昆成绩下降得厉害,有两门不及格,张先生出差回来,十分劳累,看到儿子对于自己考试不及格的现实,表现出无关紧要的态度,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猛然爆发,厉声责骂后,还动了巴掌。
  从此以后,小昆再也不和爸爸说话了,一次,在小昆的日记里,发现他写下了这样的话:“爸爸出差了,万岁!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了,耶!”
  专家观点
  化仇为爱,重建亲子关系
  “我这是为他好,我才这样管他,他真的一点也不懂吗?”家长发现孩子对自己的仇视,往往很心伤。孩子是真的不懂家长“暴力”语言和方式所带来的爱。
  父母们要注意了,当严厉教育下,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羁,不愿说话,甚至仇视父母,家长值得警惕。因为十多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仇亲期”,而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时期,多数家长却浑然不知,只是一味对不听话孩子进行责备和打骂,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据了解,不少处在仇亲期的孩子,因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疏导与感化,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