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错误一些美丽的风景即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到底是由那些事情呢,通过下面内容的介绍来帮助家长介绍一下这些思想,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
好妈妈修为之一:让孩子学会生存
【自我照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建议一:支持孩子自己来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常常会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吃”、“我自己走”,这表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
建议二:向孩子示范自我照顾的方法
训练孩子自我照顾时,妈妈应该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暂时不会,妈妈不要呵护或责骂孩子,更不要为了省事而代劳,可以慢慢练习,而且要坚持天天学、天天练,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建议三:强化孩子的独立自豪感
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妈妈不妨多夸奖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独立的喜悦。比如:“宝宝今天能够自己穿衣服了,真棒!”“宝宝今天能够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 妈妈也可以用积极的情绪帮助孩子来描述这种感觉。
好妈妈修为之二:让孩子懂得为人
【自信:树立孩子的信心】
建议一:正确看待孩子的成败
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父母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败得失。如果孩子没有得第一名,如果孩子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父母不妨多点帮助和鼓励,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帮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孩子会满怀信心的前行。
建议二:夸奖孩子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明确,就事论事,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并且重复这一行为。”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孩子也好遵循和发扬好的行为。
建议三:批评孩子要恰当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高兴,更不是让自己生气,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能够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批评的语言不用太多,批评的语气不用太硬,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幽默的比喻,都可以是批评的有效方式。
【自控:让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
建议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年幼的孩子经常因为得不到某个喜爱的东西而哭闹不已,许多父母为此也感到非常难办。这时,妈妈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悲伤,情绪都是孩子在生命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妈妈可以陪伴孩子,等待孩子,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悲伤。”“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因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小汽车。”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虽然无法得到某个东西,但是自己是被理解,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他会好过一些。
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妈妈要告诉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不高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而去伤害别人的抢夺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忘掉刚才的不快,并尽快平静下来。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自我控制。
建议二:正视孩子的不满情绪
当孩子因为不满而出现哭闹、烦闷时,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惊慌,不要急躁,更不要用打骂、呵斥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强制性的手段往往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