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土小游戏可开发宝宝们的智力

平时玩惯了各种各样的高档游戏,而一些天然中的物质反而更加能够吸引宝宝们的眼球,例如捏泥人就是许多的小朋友都爱玩的小游戏,并且这种类型的游戏还可以开发宝宝们的智力,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黏土的3大妙处
  黏土游戏需要亲自动手做,通过各种手部的操作技巧和反复的动作,来充分发挥出手部的功能。如果宝宝从1岁开始玩黏土,就能更好地促进其生理、认知和空间艺术等3大能力的发展。早教
  1. 有助生理能力发展
  在玩黏土时要做各种动作,可以训练幼儿的大小肌肉能力,并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如果坚持经常玩黏土,那么对于手部的伸张性、收握性及手指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2. 有助认知能力发展
  不同颜色的黏土可训练幼儿对色彩的认知。以黏土塑造不同形状的物品,可训练幼儿对物体的认知,还能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物来启发创作和思考能力。
  3. 有助空间艺术能力发展
  黏土游戏涉及到立体艺术的创作,可加强孩子对大小、比例、宽度、长度、深度等空间概念的认识,比平面艺术更具启发性。要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黏土作品,则需要各种材料的整体组合,这又是训练分类、组合等数学概念的好工具。
  tips:创造比模仿更重要
  如果是4岁以前的孩子玩黏土,就不必要求他做出美丽或完整的造型,毕竟亲自动手做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远比模拟实物塑形要重要得多。
  1~2岁训练法
  触感训练、小肌肉抓握动作训练
  幼儿知觉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来获取讯息而达成的。自从出
  生以后,视觉和触觉的训练对幼儿就非常重要。如今许多家长对幼儿的保护有些过度,凡事都帮孩子做好,无形中就减少了孩子的学习机会。一旦小肌肉训练缺乏,幼儿就容易出现手部动作不灵活、容易疲劳、持续做事的能力降低等问题。长此以往,幼儿的依赖性会更严重,做起事来也习惯半途而废。
  就1岁以上的幼儿来说,虽然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但已经有了辨识色彩的能力,想象力也开始萌芽。因此,可通过色彩鲜艳的黏土来训练幼儿的视觉及色彩辨识力。而质地柔软的黏土更是触觉训练的最佳工具,可通过握、拍、按等动作来训练幼儿手部的小肌肉与大肌肉能力,为将来的精细动作、运笔能力打好基础。还能通过游戏过程中的拿取、放置等动作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tips:专家叮咛
    不用在意孩子能否将黏土完整地塑出一个造型,亲子共玩与互动的过程才是游戏重点。   
  缤纷彩虹糖果
  训练目的:圆形揉搓训练、自主训练
  材料:碗、面粉黏土、糖果包装纸
  step 1 在妈妈的示范和带领下,让宝宝以顺时针方向搓出几个圆球。
  step 2 让宝宝选一个黏土糖果放在包装纸上,训练手部小肌肉的抓取能力。
  step 3 妈妈抓着宝宝的手,以引导的方式协助宝宝扭转糖果纸,以此做扭转训练。
  step 4 妈妈陪着宝宝将包好的黏土糖果一个个放入碗中,以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
  2~3岁训练法
  颜色、形体认知训练
  2~3岁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已经发展得很好,可以自己拿汤匙吃饭、拿笔画线条。手眼协调能力也持续发展,在双眼的注视下,能用手去完成想要做的动作。所以,此时适合训练幼儿搓揉黏土的基本技巧,并适时增加捏、揉、搓、压、推、卷、转、扭等手部的动作,以及基本的圆形、长条形揉搓技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