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正确定义是什么?(夏季幼儿早教指导)

“爱”是我们世间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如何去爱?如何将爱正确的表达出来呢?这是我们今天所以探讨的主题,因为有的时候爱的方式不正确,反而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以下就来看实例吧!
    1.有回报的爱,不让孩子做“白眼狼”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母爱所带来的危害也往往正是因为这“无私”。母亲像大地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其精神固然高尚,但若一不小心,也可能“爱你成了害你”,培养出一些白眼狼来。
  “关心他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2.有距离的爱,不让孩子做“金丝雀”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不会长久地呆在母亲翅膀的庇护下。他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不是做笼中的“金丝雀”。早教
  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况且,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会飞的小鸟,他们渴望尊重,而这尊重大多数时候就是“距离”的代名词。父母恰当地保持距离,既有助于维护亲子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有限度的爱,不让孩子做“寄生虫”
  现在因为学业繁重,许多妈妈成了“后勤部长”,家务全包不说,还要帮着孩子择校、打听考试信息、跟老师处好关系……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可是,学习好就能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了吗》只会学习的人跟寄生虫有何区别?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之际,都是父母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帮着孩子忙里忙外的,而孩子们却袖手旁观。孩子要独立生活了,父母们想帮孩子做点事,这是人之常情。但做什么事?是做点实际的劳动,还是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两者的差别却很大。
  4.有担当的爱,不让孩子做“替罪羊”
  母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借口,成为母亲犯错时拿来辩解的挡箭牌。“我做这些还不是因为爱你”,这话经常被一些母亲挂在嘴边。但是,真的是因为爱吗?可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当自己的替罪羊。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为孩子着想”,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私心、一些虚荣……更有甚者,反正孩子也年幼,没有辩解和反抗的能力,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能推到孩子身上的都推到孩子身上。我们应该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为了孩子长久的发展着想。早期教育
  5.有原则的爱,不让孩子成“霸王龙”
  护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母爱的表现,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我的孩子没有错”。正是有了这份保护和支持,孩子们才能有坚定的心理基础去适应以后更加复杂的人生。但如不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都姑息包庇,那孩子就会变得是非不分、无法无天,成为一条难以驯服的“霸王龙”。
  爱不代表不惩罚,正因为爱孩子,才要让孩子能明辨是非,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如果护着孩子,结果就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那时候,做母亲的就悔之晚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