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奶奶的生日》看后反思 篇1
吕茂杰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开放了课堂。
本堂课中,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去感悟。在读的这一过程中也充分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有一个学生一个词语没读好,就让他连读了三遍才罢手,这其实也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而不让读书仅仅流于形式。
其次,拓展教学的内容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课始,教师请同学们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各种纸的资料,课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了蔡伦、庞大的纸家族,演示了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还让学生在课外设计新型纸,这样教师课内外就同时利用了起来,因此也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还有在本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个体。如在教学中在探究纸的特点和作用时,教师让各小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要探究的内容和方式,然后在个人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最后集思广益,推荐出到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的小组代表。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又满足了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需要,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实效性。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应在这些方面多下些工夫,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好课内外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纸奶奶的生日》看后反思 篇2
看了《纸奶奶的生日》,觉得那是一堂传统型的好课。没有过大的引人之处也没有惊鸿之处。看后,但给我的感触有几点:
1、 教学法似乎无法也不必纳入课程,反而应当重视张扬自我、超越传统、锐意改革。就作为教学者应该学会聆听着孩子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情感,不可以强加给孩子你自己的思想。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都清楚,对儿童的思维和行为应该尽量减少限制,为他们充分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要随便批评或挑剔他们的独特想法,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 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机智。教室和校园每个角落可能都存在一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学会运用,象纸,可以展示各种纸的样子和功能。对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采用灵活的应变方法,捕捉到全新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巧妙地纠正了错误,创造性地驾驭了课堂。
3、 一个具有挑战性、激励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精彩回答拉开了帷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自我的欲望,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真正的兴趣。
4、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教学中必须屏除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变单一为多元,变程式化为全面突破,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来尝试获取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一个条件、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机遇、给学生一个空间,大胆地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将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自由的空间,创新的火花时时被点燃,阅读课的教学因此会充满活力。
但愿本人的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课,相信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越发得心应手。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我还需要脚踏实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