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名著阅读试题的反思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也不断得到落实,以下就是2005年部分省市和地区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试题:
   【例1】(安徽)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1)《水浒》中叙述了好汉 “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2)《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 的故事。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
   【例2】(河北)②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例3】(山东临沂)名著知识填空。(2分)
   ①《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 的著名喜剧,剧中人物 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
   【例4】(贵州黔西南)按要求填空:(4分)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___、___,他们所在的两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 。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你最喜欢的一位是:___,请用一句话对这位人物加以评价:________ ______。
   【例5】(河南)名著知识填空。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何尝不是?《 》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章的音乐家贝多芬又何尝不是?
   【例6】(广西南宁)文学课外名著阅读题
   ①初中三年,在课本选编或推荐的中外名著中,你阅读过哪些作品?请写出其中两部作品的名称: 和 。(2分)
   ②在阅读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介绍其特点。(2分)
   
   【例7】(陕西)请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3分)
   《三国演义》 《安徒生童话》 《平凡的世界》 
   主要人物:
   情节介绍:
   【例8】(扬州市).请从《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几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简要概述其形象特征。(3分)
   名著试题进入中考,对落实新课标精神无疑是大有裨益。同时,中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名著类试题考什么、怎样考,对以后的教学必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但稍微认真分析一下今年各地中考中的名著试题,恐怕失望要大于欣喜。
   一、 还有部分课改实验区的试卷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名著试题。要贯彻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确实存在着诸多客观困难。许多学校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无力购买或全部购买课标中所列名著。如果命题者因为这个原因而在中考中不涉及此类试题,很有可能误导教学,甚至在教学中彻底放弃,考试前猜题押题。结果依然是改而不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仍将是一句空话。所以希望各学校以及有关部分认真解决学校的图书配备问题,为课外名著阅读创造条件。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认真引导、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营造氛围。我们语文教学才能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 部分省市和地区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试题,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 试题分值不高。一般都在5分以下。课标中要求7-9年级“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这个升高中达不到分数线就“起价一万,差1分100元”的时代,花大量课外时间(事实上花大量课外时间的是哪些学科大家都知道)去挣那三、五分,不但很多学生不愿意,可能连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允许。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支持,再好的改革也只是水月镜花。建议增加一点考查内容的量,或者将名著段落其纳入阅读部分,与现代文阅读并列,提高它在试卷中的分量和地位。
   2、 试题内容浅易。大部分试题还停留在文学常识填空的水平,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将以前考查课内篇目的文学常变成了考查推荐的那几篇名著而已。这样考查很容易让辛勤的园丁们猜题押题,不信你看看网上汇编的名著复习资料,恐怕今年百分之七八十的试题早已不幸言中。那么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实际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而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成了海市蜃楼,美丽而虚无缥缈。同时,试题多集中在四大名著。外国的作品较少,“"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则更少,只有陕西试题中提到了《平凡的世界》(恐怕是因为作者路遥是陕西人才如此荣幸)。所以今后命题要更多的从挖掘作品内涵,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情方面入手,而且不得脱离具体的情节,才能真真正正体现课外阅读的价值,表现阅读养气的人文积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