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3-10-3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 “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 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 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自然之道。

  2.教师质疑,进入新课:自然之道是什么呢?

  二、初读识字,了解课文大意

  看视频,理解课文意思

  课件出示以下生字词:

  幼龟沙滩侦察嘲鸫企图蠢事返回拦住海鸥帽子

  响彻云霄气喘吁吁愚不可及

  1.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太平洋绿龟的幼龟”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

  2.指名说,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作者、七个同伴、向导、幼龟和食肉鸟。)

  (2)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大家很后悔。)

  (3)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你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刚才有同学说到“幼龟在爬入大海前要先出来探路”,你找到了描写“幼龟探路”的那一段吗?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小心、谨慎、机警)从哪些词语中感觉到的?(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引导学生理解积累以下词语,并指导朗读。 “探”是什么意思?(伸出)

  为什么不用伸出?(探在这里是不让别人看见它,能看出它很小心、谨慎。伸出,就看不出来。)

  探的时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龟很机警,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方法。学习第5—8自然段:幼龟惨遭捕食。

  (1)探路的幼龟遭遇险情,按理说其他的幼龟们会出来吗?

  (2)但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幕吧:

  课件出示文中“幼龟出巢遭遇捕食图”。

  ①你看见了什么?指名说。

  ②看图理解“鱼贯而出”(写出了幼龟很多)并指导朗读。

  ③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所画的内容?(5—8段)④齐读5—8自然段。

  ⑤谁能试着归纳这几段内容,拿出习题纸,自己做。

  向导抱走幼龟后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沙滩上无遮无拦,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数十只幼龟立刻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⑥齐读这一段话。

  3.前后对比,探究原因,理解课文中心句。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

  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

  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

  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

  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

  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

  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四、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鱼——纸上

  恒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