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课题
二、揭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先学后教流程
(一)字词学习
1.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a.学生自由读b.小组合作读
3.反馈点拨
a.抽读生字卡片。
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c.口头组词、扩词。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导航
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b、师生比赛读课文
(三)生字教学
1.自学导航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只,边,阳,红)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
(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4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四)学习小结(对照目标)
四、当堂训练(本课重点巩固,可以使用配套练习册相关题)
1、组词。
边 波 红
进 破
2、说话。
用“像”说一句话。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2
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每次有什么不同。
4。通过故事的学习,明白在与别人说话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语言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懂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要把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小动物头饰和贴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汉字。
3。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伙伴,快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图片)它们都是动物,是动物王国的成员。
2。老师板书"动物王国"。出示词语卡片"动物",指名生认读,注意指导"物"在这里读轻声,部首是"牜"。
3。老师补充课题"开大会",大声说: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指名学生读课题)。
4。师激趣:狗熊接到老虎大王的命令以后,赶紧拿出了大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可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没有去参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老师绘声绘色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在听得过程中收获了哪些信息)
①师:刚才老师的故事讲的好吗?你们夸夸老师吧。
②把你们刚才听到的给老师说一说。(学生汇报)
2。你想读故事吗?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试一试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①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找出本课生字,并用笔圈起来。③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3。学生自主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本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老虎、狗熊、通知、注意、要、一连、十遍,指名学生认读。老师正音,学生再次认读。
②学生理解"通知"的意思,并用"通知"练习说话。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课件出示)
①出示词语卡片:一百遍、还是、舌头、鬼脸,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舌头"的"头"在这里读轻声。
②学习"还"这个多音字。学生自主说一说它的两个音,并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鬼脸"一词,老师做示范,学生通过动作和表情来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8~1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几点钟",指名学生认读,并鼓励学生用"点"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4)指名学生朗读14~17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准时,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什么叫"准时"。
(5)全班齐读18自然段,老师出示词语卡片"第二天",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区别同音字"弟",指名学生分别用"弟、第"组词,师课件出示,加强区分。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尤其是读好人物对话。
5。巩固识字:
(1)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识字效果。
(2)单独出示本课13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指导:注意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借助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与形近字比较、识字加笔画、熟字加偏旁等方法来记忆字形。
(3)游戏巩固:小熊爬楼梯(课件出示楼梯、小熊图,每上一个台阶就要认读一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信息
1。师过渡:这篇课文很长,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学生交流)
老师继续启发:要想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得抓住故事中一些重要信息。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中人物。
(1)老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动物,最主要的是谁?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师指导学生交流并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最主要的是狗熊。(因为故事中狗熊出现的次数最多,语言也最多)
3。了解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
(1)师提问引导:狗熊主要做了一件什么事?总共做了几次?
(2)学生交流,老师小结(课件出示)狗熊主要是播通知,让动物们参加大会。
(3)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画出相关语句。
(4)学生读书,圈画并交流,师引导学生画出狗熊四次播通知的内容,并读一读。(课件出示)
4。了解故事的结果。
(1)老师质疑:动物们最终参加大会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学生交流,并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师小结:虽然这个故事很长,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和故事的结果,就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完整、清楚。(故事主要讲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召开大会,狗熊一个通知了四次,最后,动物们准时参加了大会。)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要、连、百、还、舌、点。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记忆。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方法。
4.师课件演示生字书写顺序,并做重点笔画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百、舌、要"这三个字的主笔画都是"横",注意要写的又平又长;"连、还"的部首"辶"由三笔组成,点、横折折撇、捺,注意第三笔是平捺;"点"字的四点底第一点是左点。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还知道了动物王国要召开大会,狗熊负责通知大家,但在播通知时遇到了一些麻烦,直到第四次才将通知播报准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本次教学内容共分三大板块,即“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我的作品”,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1、 “我来试试”板块中的“读一读”,通过读句子,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2、通过“我来试试”板块中的“想一想,说一说”中看图,读词语,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有趣。3、通过 “我的作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4、完成“探究与发现”中的“看图说反义词”让学生自己发现反义词的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反义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课时完成:1、“我来试试”板块中的“读一读,认一认”,主要是通过一首儿歌,让学生了解太阳东起西落的自然规律,并学会认生字“朝、晨、早、昏、晚”;2、“成语《专心致志》”,使学生了解“专心致志”的意思,积累成语。3、通过“写一写”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了解太阳东起西落的自然规律,并学会认生字“朝、晨、早、昏、晚”;了解并发现AB式转化为BA式的词语,初步感知语言的有趣;积累语言,联系语感;了解成语故事《专心致志》及其含义
2、通过看图说反义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一写,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我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式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互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读读写写,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创设情境 乐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创设情境,设计游戏,语言激励,让学生乐于学习。
根据本次《语文乐园》各题之间的联系,我打破教材安排的顺序,将 “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作品”和“看图说反义词”放在第一课时,而在第二课时完成“读一读,认一认”、“学习成语《专心致志》”,和“写一写”。在每一课时中,我都根据各题之间的联系创设适当的情境。如:第一课时,我首先让乐乐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客人,他们在本课时的各题中出现:太阳公公、乐乐的爸爸、梅兰芳、小蜜蜂,这样做,让学生确立《语文乐园》的主人的角色。接着,我以太阳公公给我们带来礼物为学习的开始,其后还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课件让梅兰芳与学生交流,引入“读一读关于梅兰芳的句子”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完全融入学习活动情境中。接着由梅兰芳激励性的话语请出乐乐和爸爸,引出下面的学习“看图说反义词”。最后由小蜜蜂引出“想一想,说一说”第二课时,我以“祖国的语言文字生动有趣”为主线创设情境:通过学习儿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诗歌特有的韵律与节奏,通过学习成语,了解每一个成语中都藏着一个富于哲理的故事;通过创设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产生想写好汉字的愿望,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写一写”。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妙趣横生,水到渠成。
二、 自主学习 互动合作
现代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我设计的问题经常是:“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给了学生亲历观察、发现、想象的过程,实现一种主动的构建,使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感悟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如果在互动合作中进行,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第一课时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安排了许多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如:1、在“读一读”的学习中,我安排了“读给同位同学听”,“学习小组中表演体会,讨论交流”、“老师、男生、女生分句比赛读”这几个互动合作学习的环节。2、在“看图说反义词”的学习中,我安排了“在小组里讨论合作,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反义词都记下来,看哪组找得最多。”的教学环节。3、在“我的作品”中,教师安排了男女同学的比赛,教师与学生比赛的教学环节。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小结:“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老师们一定会对你们刮目相看!”。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兴致高昂,学习效果显著,教师的总结更激励了学生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来我们《语文乐园》的客人可多了,大家想见见他们吗?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乐乐和爸爸也来了,还有京剧大师梅兰芳,看,辛勤的小蜜蜂还要给我们尝尝它酿造的蜂蜜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吧!(课件出示:太阳、乐乐和爸爸、梅兰芳、小蜜蜂和蜂蜜)
二、 我的作品
1、 师:让我们先来接待太阳公公吧!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课件出示:太阳公公: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引导学生领会太阳是圆圆的,跟“圆”有关)
3、 那么还有哪些事物中藏着“圆”呢?(教师对有创意且合理的学生的回答给予重点鼓励。)
4、 师:别着急,“红”还等着你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呢!
(出示:红: 、 、 )
老师有个提议,请男女生比赛说一说,看谁的反应快,谁说得多,黄老师来当裁判。现在宣布比赛规则:男女生举手,一方说一个,哪一方在裁判倒数五声后还没说出来就为败,另一方则为胜。比赛开始,女同学先说。
5、 老师宣布比赛结果。下面老师和你们比一比,好吗?
(出示:香:、 )
7、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作品一定更出色,请大家把你想到的'词语写下来吧,看谁能写得和说得一样好。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8、作品展示,评议
9、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作品真棒,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来向我们祝贺啦!
三、读一读
1、 激趣
(课件出示:京剧大师梅兰芳,配音:同学们,刚才你们和老师一起,互助合作,完成了精彩的作品,祝贺你们!下面,请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读好下面的句子吧!)
2、课件出示: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
梅兰芳的眼睛变得有神了。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 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认为自己读好了,就读给同位同学听一听,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2) 学习小组中表演体会,讨论交流三句话在意思上的不同,教师巡视指导
(3) 班内交流:(引导体会三句话所描述的程度是逐渐加深的)
(4)老师、男生、女生分句比赛读,读出语感。评议
3、小结:(课件出示梅兰芳)瞧,梅兰芳的眼睛好像真的在说话,他在说什么呢?我想他现在一定会说:同学们,你们的合作精神真让人感动,在下面的学习中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同学们再见!
四、看图说反义词,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1、师:送走了梅兰芳先生,我们看看又有谁来了?(课件出示本题插图)
2、这是乐乐和爸爸的一张合影,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从刚才的同学的回答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几组显而易见的反义词:高——矮、长——短、粗——细)引导学生读一读。
4、这组照片中还藏着好多对反义词呢,请你们自己先认真地找一找,看能不能把他们都找出来。
5、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合作,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反义词都记下来,看哪组找得最多。
6、班内交流合作成果:比赛《开火车》。规则:每组派代表轮流说找到的反义词,各组说的反义词不能重复,哪一组说不出来就被淘汰,以坚持到最后的组为胜。
7、教师小结:
没想到,我们能找到这么多对反义词,了不起,真是团结力量大呀!
五、想一想,说一说
1、师:读得这么认真,大家说得这么好,现在一定有点儿渴了,让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蜜蜂酿造的蜂蜜和水井里的井水吧!(出示:蜜蜂——蜂蜜,水井——井水,以及相应的图形),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讨论。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是啊,把一个词中的两个字互换位置,就会得到另一个与原来的词语意思相关的新词,它们就像一对亲密的姐妹,多有趣呀!下面还有两组这样的词语想找到他们的姐妹呢,请你们帮帮他们吧!学生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3、作品展示,评议
4、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么有趣的词语,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可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5、学生自由说,教师点评,特别鼓励有创意且合理的回答。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互助合作,收获真不小呀!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老师们一定会对你们刮目相看!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57个,正确书写24个生字。复习部首“言字旁”、“绞丝旁”、“足字旁”、“走之底”,并且积累相关的字和词语。
2、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熟读课后词语及句子。背诵古诗。
3、根据音节正确拼读词语,正确地将量词和名词进行搭配。
4、正确朗读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每课后面的生字,正音,说说部首,记记结构,并组词。
2、辨析词组
跳低退披芽
挑底腿坡穿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言字旁:_____
绞丝旁:_____
足字旁:_____
走之底:_____
二、句式训练。
1、例: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甩着。小蝌蚪先长出,再长出,最后变短了,变成了一只。
2、大青蛙长着嘴巴,腿,头顶上鼓着两只,披着,露出的,捉起虫来。
3、蜘蛛在农庄的篱笆上,、叫它玩耍,它都没,忙着,最后它织了一张漂亮的,逮住了的苍蝇。
4、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的当。
5、熊猫是我们国家的。熊猫妈妈接到了孩子们从横滨、巴黎、纽约打来的电话,大熊猫把人民的送到了世界。
四、背诵古诗。
五、给下列词语加上拼音。
捉虫羽毛清晨抽出身边
脑袋追赶摆动一束旁边
六、默写词语。
七、朗读课文。
八、完成练习卷。
教后反馈:
根据课文填空有难度,主要是学困生,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对题目长一点,就没有耐心读,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上,我下了一定的功夫和时间进行训练和指导。其他基础题,完成情况较好。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二)、学第一个谜语
小黑板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
(2)、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表演一下。
(1)、需要几个人表演?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2)、谁读“一个人”?谁读 “两个人”?“一人在前两人跟”该谁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又该谁读?该怎样表现?
3、猜谜底:
(1)、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教大家读一读。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小黑板出示:动脑筋,猜谜语,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师领读。)
(三)、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1)、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奖励大苹果。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四)、学第三个谜语: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用小黑板出示经过老师改编的第三个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有“日”万里无云,有“水”纯净透明。
借助拼音读读。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3)、奖励大苹果。
4、改动谜语,与书上一致。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喜欢哪种说法?领读这则谜语。
5、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
(五)、读课文
这三个谜语有趣吗?课后,你打算说给谁来猜一猜?
翻开书,读读课文,认认生字,看看这节课的收获大不大。
(六)、教学效果测评
1、熟读三个谜语,能记住,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2、读读词语,喜欢这些词吗?
读读句子,发现了什么。(来、至、到的意思差不多。)
(七)、拓展性学习:感知以谜破谜
1、读短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2、感觉这件事有趣吗?想想可以怎样和小伙伴做游戏。(选择谜底相同的谜语。)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
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
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宝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面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shǔ bù qīnɡ yún cǎi bàn kònɡ wèn dá dào nǎr dì fɑnɡ
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哪儿 地方
méi yǒu ɡènɡ hǎo lǜ sè zhǎnɡ chū
没有 更好 绿色 长出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导学:瞧这些雨点儿,它们下得多欢快呀!沙沙沙,沙沙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吗?你能用文中的话回答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学习生字“数”。
①导问:这一滴一滴的雨点儿飘落下来,数得清吗?
②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齐读。
③认识“数”,拼读。
④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预设:在数学书上。“数”是一个多音字。
⑤请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数学”。
(4)教学“彩”。
①导问: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哪里飘落下来?
②记字形: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个字。
③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云彩”。
④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彡”的字。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1)过渡:雨点儿飘呀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在说什么?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配合读。
(4)导学:在这一部分中藏着几个生字宝宝,你找到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预设: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穴+工=空,认识新偏旁“穴”,表示洞穴。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区分“问-闪-闻”。
到: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
方:谜语“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
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字?(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更大、更多。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6)学习生字“长”,指导两个读音,学习用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与读文结合起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词、学字,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有趣。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四、快乐游戏,巩固生字
1.游戏:找朋友。课件出示:“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游戏:让花更红。
导学: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课件演示课文第88页的插图)。
3.导学: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4.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巩固了识字效果,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问、半、你、有、从。
2.指名领读、组词。
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
预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习新笔画“横钩”。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比与欣赏。
4.引导学生学习“问、半、有、从”的书写,先同桌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再美观地书写生字。“你”是本课书写的难点,笔画较多,又含有一个新的笔画“横钩”,所以在书写时要重点指导。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认识生字朋友,这些朋友会帮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会让你们变得更加聪明。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努力地去识字。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1.导学: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新朋友。这节课我们再跟它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好朋友)
2.引导学生完成说话训练: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呢?要用上礼貌用语!
3.复习生字。
导学: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引导学生轻声喊出“雨点儿”,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一边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又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预设: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导学: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导学:雨点儿是从哪儿飘落下来的?(从云彩里)
6.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从( )回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其中的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小雨点儿看见大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大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预设: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课件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学生说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预设: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给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播放课件)(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预设:
(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指导朗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学做小诗人。
导学:有位小诗人欣赏了雨后美景后,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1)出示:(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2)仿说句子。(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
8.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去哪儿?
9.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创造,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导读: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地叫它一次吧!(生齐:雨点儿)
2.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生想象说话)
预设:
生1:谢谢你,雨点儿。
生2:谢谢你,雨点儿,你让我喝够了水。
生3:谢谢你,有了雨水我们才能生长,我们的生长离不开水。
生4: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我水喝。”
生5: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生6: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要经常来看我,好吗?
生7: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预设:
生1: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
生2:我最想到庄稼地去,帮助庄稼生长。
生3:我最想去校园的花坛,让那里的花更红、叶更绿。
4.总结: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们,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让沙漠也变成了绿洲,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陶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给学生机会,提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整体感。
四、布置作业
学完了这篇课文,小朋友们都知道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会更绿;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会更高;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会更红;雨点儿落在菜园里,菜会更绿……雨点儿除了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回家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讲关于牛顿的“苹果落地”的故事,引出新课.
2.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出本课内容,如:先讲“咕咚”这个故事,让大家初步有个印象,再讲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内容.
1.教师泛读,学生听朗读技巧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并对照生字表,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词,并朗读熟练.
3.检查自读情况,可以展开赛读,教师指导学生读错的字音和句子,初步让学生了解朗读课文的技巧.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学.
1.教师重点指导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熟”是翘舌音,“咚、命、领”是后鼻音.“野”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2.本课生字较少,识记时,可以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吓”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象”和“家”是形近字.“羊”是独体字,写的时候注意整体结构,要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4.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四、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咕咚”.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课下熟读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课件)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初步掌握了《咕咚》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一些新字,新词,初步了解了“咕咚”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板书设计】
20咕咚
咕咚——声音
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偏旁部首。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上第1幅插图)图上画了什么?环境怎样?
这只小熊的表情怎样?
2.(出示第2幅插图)图上又画了些什么?有哪些动物?环境怎样?这只小熊的表情又怎样?
3.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将学的这篇课文,就能一一解答你们的问题。
5.齐读课题。“这儿”在哪儿呢?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要求:画生字词和小节号,把生字字音读准。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读,想想: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音节?
(2)正音。
后鼻音:空、像、零、荒、停、梦
鼻音:年。边音:零。平舌音;座。
(3)带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出示长句子)
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
(1)教师教给学生长句停顿的方法。
(2)指名读,读出停顿。
(3)齐读句子。
6.再用老师教的方法读读其它的长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边听边想:“这儿”在哪儿?“这儿真好”是谁说的?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3.读完课文后,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字音o
2.教学“穴宝盖”、“撇刀头”。
3.自学课后生字笔顺表,并描红。
4.你能给哪些生字组词?
(1)仔细观察字形,想想哪些生字的`关键笔画要注意?
(2)师重点指导:
象:中间的“口”要写扁些,让出空间给下面的笔画。
年:第五笔横要写长些。
玩、呀、极:要写得左窄右宽。
(3)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座(zuo zhuo )年(lian nian )
呀(ya a)停(ting tin)下
二、比一比、组词。
象( )呀( )玩( )年( )
向( )牙( )元( )连(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画有荒岛背景的图片、彩笔、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
2.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从哪儿感觉到小熊并不高兴?你能想象小熊孤零零的样子吗? ’
4.这是个荒岛,那么岛上会是什么样的?
5.让我们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给读出来。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小熊是多么希望身边能有朋友啊!它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2、3自然段。
2.小熊是怎么做的?通过向云涧问,它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么呢?
3.小熊是怎样种树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那么我们把小熊用力种树的样子读出来。
齐声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的第2句话。
4.现在,荒山变成什么样了?你能想象出来吗?
5.对于小熊明白这件事,你明白吗?种树与找朋友有什么关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让我们来读读4~6自然段。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范读第4~6自然段。
2.现在小岛成了什么样了?小动物怎么说的?读读书上有关句子。
3.小动物都说这儿真好,“这儿”好在哪里呢?小动物喜欢这儿吗?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7 .指导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4.面对此情景,小熊高兴极了,谁来当当这只小熊?
5.那么种树与找朋友有关系吗?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
聪明的同学会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6.有感情朗读第4—6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多有趣呀,我们今天就将发生在小熊身上的事画成动画片,演给大家看,好吗?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再听录音故事,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这画面。
3.自由组合来创作这部动画片,自己和别人分工合作,比一比,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指导。
5.指名上来一边展示图一边讲自己画的小熊故事。生评议、
评比。
6.通过读课文、画图画,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设计
(一)选字填空。
1.座 坐
我在汽车上,把( )位让给了老爷爷。
上课时,我们要( )好听讲。
2.象 向
我们要( )榜样学习。
大( )的鼻子真灵活呀1
3.玩 完
写( )作业,我们才能( )。
板书设计
荒岛一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没有朋友)(有朋友)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9
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下面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正确、美观地书写“海、洋、跃”,并能够组成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并能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
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小蘑菇等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见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好不好?
板书:雨点
今天老师还要把小雨点请出来跟我们一起玩,现在小雨点要检查一下小朋友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了。
1.默写生字:落 觉散 步 跑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练习本进行听写,并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默写。
2.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个读,小组读,齐读,看谁读的又准又清晰。
二、初步把握课文
1、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小雨点非常满意,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小雨点今天 要带我们去哪里玩?
2、原来小雨点今天要带我们去旅游,但是它缺少一条旅游线路图,很苦恼,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小雨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结合老师的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画,边读课文边思考,并设计出小雨点今天的旅游线路图。
3.板书:
开始→( )→( )→( )→(海洋)→结束
4.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设计,其他小朋友小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设计一个最完美的旅游线路。
5.设计好的线路图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三、细读品味课文
1、下面我们就拿着这个线路图跟着小雨点去旅游吧。
第一站:池塘
(1)描述一下小池塘的样子(像一个摇篮,很平静)
(2)下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的呢?
小雨点像一个宝宝在池塘里睡大觉了,谁能把小池塘睡觉的感觉读出来呢?
(3)指名读,并加上小朋友的动作,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第二站:小溪
(1)描述一下小溪的样子(小溪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很清闲)
(2)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了呢?
什么叫“散步”呢?你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的?心情怎样?
看书上的图:雨点跟随着小溪的水,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像一个老爷爷,手背在后面,悠闲的散步)。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
第三站:江河
(1)江河是什么样的呢?(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2)小雨点在江河里做什么呢?(奔跑)
小雨点在江河里为什么要奔跑呢?它跑到哪里去了呢?
(3)你来读读雨点奔跑的句子,指名读,小组读。
第四站:海洋
(1)雨点在江河里跑啊跑,跑到了海洋里,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呢?
(2)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什么是跳跃?看书上的图,小雨点是怎样跳跃的?你来学学小雨点跳跃一下。
小雨点跳跃时多开心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小雨点的开心来。
(3)想去海洋旅游的小朋友读读,齐读。
2.教师总结雨点落入不同地方时的状态,由静及动,由小及大.
板书: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四、有感情地品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图,尝试着讲述一下小雨点的旅游经过。
2、这么快乐的小雨点,你能把它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加上动作。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小雨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不能把小雨点记住呢?
自由背诵,指名背全文。
4、休息时间:一起来听听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放松一下。
五、学写生字
1、今天,雨点还要送给你们三个生字呢!
出示:海 洋 跃
2、逐字指导: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和横竖中线有关?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 雨点
板书: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巩固练习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jìn shuì jiào sàn bù
( ) ( ) ( )
bēn pǎo hǎi yáng tiào yuè
( ) ( ) ( )
2.照样子,加上偏旁再组词。
包 跑 ( 奔跑 )( )
羊______( )( )
每______( )( )
井______( )( )
洛______(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雨点在( )( )里睡( ),
雨点在( )溪里( )( ),
雨点在( )( )里( )( ),
雨点在( )( )里( )( )。
四.迁移练习。
小朋友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只要去看一看就会发现:
雨点滴在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洒在树梢上,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影资料。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
(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
(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提供给学生情境,如:放学后我回到家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组中说说,然后再全班进行汇报。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课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时会说些什么?
(3)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播放电影片断)
理解屈原“悲愤”的心情。
(4)说一说“屈原是一位的诗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读出对伟大诗人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一下。
(五)板书设计:
粽子
包来历
先……接着……然后……再……屈原
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知。
(二)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拔,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通过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拿和前”的书写。
(1)拿: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在田格的位置,瘦长不容易写好看。
(2)前:注意左下部分是硬月,不要写成月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
(六)作业。
认真抄写本课的字和词。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第一段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第二段以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爸爸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盛开的雪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言: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同学们你们有想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那场面,你想去亲身感受吗?在我国的新疆,那里有美丽的天山,天山上盛开的雪莲你们亲眼见过吗?有两个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非常想去看看美丽的天山和盛开的雪莲。于是,他们不停地对爸爸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教师活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再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想”可以把它拆成“木、目、心”来记忆。“告”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路”这个字的偏旁是“足”,是一个新偏旁,以“足”为偏旁的字一般和脚有关系,比如:踢、趴、跌等等。“非”和“丰”可以比较记忆。“非”的拼音是“fēi”而不是“feī”。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第一段
1.教师活动: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教师播放北京天安门升国旗视频。
2.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课文。把喜欢的词语圈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告诉老师都圈起了哪些字词)。
3.教师讲解:本课有的词语,如“想、告诉、小路、北京、天安门”,学生见过或听过,比较容易理解。有的词语,教师稍加指导也能懂得意思。如“遥远”这个词,可以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的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说“遥远的北京城”。“壮观”这个词,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学生能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我”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二)第二段
1. 教师活动: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课文。教师课件展示新疆天山的自然美景。
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课文。把喜欢的词语圈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告诉老师都圈起了哪些字词)。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一段是山村小路,所以用的词是“弯弯的”。第二段是城市的公路,所以用的词是“宽宽的”。第一段天安门是个庞大的建筑,所以用的词是“雄伟”。第二段的天山是自然美景,所以用的词是“美丽”。课文用这样词语对比,更加鲜明的体现了山村和城市的不同。“盛开”这个词的意思是:某种物体全面开放,多指花儿这类事物。描写雪莲时用了“盛开”这个词,更能让同学们感受到雪莲的美丽。
四.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这首诗押韵,朗读时要读出韵脚。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段朗读第一、二两句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是个长句子,学生容易把它读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可以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朗读时语气要坚定,“多想”读重音,表达出“我”强烈的愿望。第二段中“天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是个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天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2.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组内朗读,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
3.教师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4.教师活动:课文里的小朋友都有向往的地方,你们有向往的地方吗?你想去哪里看看,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
5.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活动:本课的会写字一共有六个:会、走、北、京、门、广。(教师在黑板依次按笔顺写出这七个字)
2.学生活动:学生看黑板笔顺图,自学描红课文的六个会写字。
3.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巧计生字。人+云=会,“北”和“非”对比,不要混淆。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书写。比如:“会”字上面的人要把下面的云包住,“广”的横不要太长,左低右略高。
学生活动: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六个会写字。
5.教师活动:学习了这六个会写字,请同学们用他们组词。(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组词,并列举其他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六.课后作业。
1.熟练会认、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课下实践:(1)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收集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2)新疆除了天山雪莲,还有什么?去搜集资料,和小朋友们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 新疆
雄伟的天安门 美丽的天山
壮观的升旗仪式 盛开的雪莲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2
一、激情导入
师:(拿着乌鸦的图片问)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伙伴,它是谁?(乌鸦)最近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事,你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甲:乌鸦在哪儿喝水?
生乙:乌鸦喝到水了吗?
……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自学部分
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棒,下面请你们先自学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自学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2)乌鸦找到水为什么喝不着?
(3)乌鸦想出什么办法?
(4)结果乌鸦喝着水了吗?
教师点评:学生借助问题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课文是由这4个问题贯穿起来。
3.小组内互相交流,加强生生合作。
4.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理解。
(1)生甲: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乙:我不明白到处是指哪儿?
师:哪个同学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师:哪个同学能用动作表演表演,让我们大家看一看?
教师点评:通过动态演示,学生们体会到了乌鸦喝水的急切心情。
(2)师:乌鸦喝水时遇到哪些困难?
生甲:水不多。
生乙:瓶口又小。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回答乌鸦喝不到水的问题?
生: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乌鸦喝不着水。
教师点评:学生既掌握了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又练习用关联词说话。
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由着急到高兴的心情变化)
(3)小组内合作做实验,演示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小组A:把许多石子一起放进瓶子。
(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再请小组演示。)
小组B:把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看到水渐渐上升。
教师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师问:通过小乌鸦喝水,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
三、探究部分
师:乌鸦用自己的办法喝着水,那么你能用什么新的办法让乌鸦喝着水?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3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妈妈的孝敬。联想到品德与生活中“小乌鸦爱妈妈”的儿歌,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又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习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
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
“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在教学中出现不少问题和不足:第一、巩固生字的形式、时间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扎实;而给生字找朋友的时间又太多,浪费了时间,导致最后的拓展没能完成。第二、学生的朗读不多,形式太少。第三、在指导学生描红,习字的指导中,还不够严格,因为底年级的写字教学一定要严格把关,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工整。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中水量的多少有关。
3.通过实验发现石子缝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缝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故事(课件)。
2.每组3人,2人做实验,1人记录。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实验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一开始喝到水了吗?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二)第一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水量关系。
每组2个瓶子,水量分别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师:三个人一组合作做。在2个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缝隙关系。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个。加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现在我们换一换,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总结: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8个和11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懂得应该热爱劳动,凭着自己的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录音带。
4.抄有课后练习4的小黑板。
5.春天到来了,引导学生在盆里或空地上栽种一两样蔬菜或花草,每天观察观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只小兔子的故事。(出示第一幅挂图)这就是那两只小兔子,一只白,一只灰。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学习“灰”。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教师提出学生要求: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3.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开火车公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利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导读课文一至六段
1.教师引读第一段:老山羊在地里——小白兔和小灰兔——
2.学习生字“收、菜”。提示“收”的声母是翘舌音,“菜”的声母是平舌音。“菜”的“艹”表示白菜是一种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3.收完白菜,老山羊为了感谢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段、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写小灰兔、小白兔的句子。
4.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教师出示两句话。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谢、您”。这两个字都是由学过的偏旁和熟字组成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您”是尊称,联系课文理解: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老山羊。小灰兔称老山羊“您”,说明它很有礼貌。
5.引导学生看插图,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小灰兔话话有礼貌的样子(板书:要菜子收下白菜)
6.小白兔回到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自己读读四、五两段,圈出表示小白兔动作的词。
7.汇报交流,学习“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看看第二幅插图,练习朗读四、五两段课文。(板书:种白菜)
8.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六段。(板书:不干活)学习“饿”。
9.看第三幅插图,指导朗读第六段。
10.读一至七段,先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集体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2.集体朗读一至六段课文。
二、导读七至九段课文
1.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得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自己读第七、八、九段课文。同座位分角色练习朗读它们的对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送白菜要白菜。
3.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插图,然后练习朗读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读出小灰兔觉得很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地语气。
4.总结板书,回顾全文:通过老山羊、小白兔种白菜的事启发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完“挑、哪”的字形,认读“担”。
四、朗读课文
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练习2,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谢、哪: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不能写得太宽。
您: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拔:右半边不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六、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口头组词区分字义。
2.完成练习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填空,其他同学填在书上。写完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24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 收下白菜
种白菜 不干活
送白菜 要白菜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版图)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它就像一只大公鸡。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国母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位小画家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儿?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涛涛到底画了什么呢?把这部分读一读。
朗读感悟:
a.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
b.引导读第二句话,抓住"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
c.画上的涛涛在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d.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e.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吗?
f.假如你是涛涛,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4.合作学习第3段。
(出示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全班感情朗读。
5.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学生画家乡)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画家乡》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和部件组合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自主认识“饼、饮、饺、猪、狼”五个生字。
3.通过学习反义词,读一读句子和小童话,巩固学过的生字,积累词语、句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4.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由、愉快地参与,围绕着“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情境中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规范、文明。
教学重点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口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字词的习惯。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图画、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的语文园地去参加几项有趣的学习活动,看看同学们在今天的活动中能发现什么?还要让大家积累一些语文知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谁积累的多?你们瞧,爱动脑筋的小猴子和非常勤快的小花猫也起来参加了。
(课件演示)
我的发现
(一)首先,我们先到动物王国里的猴子营地开展第一项有趣的“寻找秘密”活动。
1.发给学生写有这些生字的卡片,先读一读。
2.动手剪一剪。用剪刀把每个字剪开,分成偏旁和部件两部分。
3.把这些字的偏旁放在一起,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交流: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秘密?
5.小结:同学们在这项活动中,发现了这么多汉字的秘密,也懂得了按偏旁归类和利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同学们刚才还发现在这两排汉字队伍里还有五个生字朋友,如果同学们能运用这些识字方法记住并认识它们,我们就能很快进入下面开心大转盘活动,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啊?(用卡片出示五个带拼音的生字)
(二)我会认
1.谁愿意做勇敢者带同学们读准这五个字?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并向大家传授记的秘诀。
3.去掉拼音读给同桌听。
4.自由选择字组词。
5.看书,小组互读过关。
(三)我会填
现在,小猴子营地里还有一项更有趣的开心大转盘活动,同学们要开动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个大转盘里的秘密。
1.课件出示“今”,先读一读,再组字。(今天的“今”和哪些偏旁,部件能组成字呢?)把学生组的字用课件展示。
2.课件出示“相”,方法同上。把两个汉字“念”和“想”对齐。
3.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行字,再看开心大转盘,转盘中心填什么?就能变出很多字呢?
4.全班学生互相交流,说说又发现了什么秘密?
5.课件演示,转动转盘。同学们读“你是今,我是心,组成新字读作‘念’,你是相,我是心,组成新字读作‘想’……”
6.小结:这具转盘的秘密就是转盘的中间圆圈里填上一个“心”字,就能变出很多了,真是太有趣啦。平时学习中,你还有哪些发现,可以随时随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把部件组合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从课内拓展开来,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识字资源认识汉字,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日积月累
(四)读读记记
小猴子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发现了这么多汉字的秘密可高兴了。能干的小花猫看见了,也要带大家到它的竞赛场地比试比试呢,你们愿意吗?
1.教师板书两个句子,学生多种形式读,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教师领背:教师背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教师(大声)和学生(小声)一同背诵。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自己认为说得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五)我会写
师述:小花猫喵喵喵,说我们好好好,还有个任务“我会写”,动脑动手学一学。
说说例子“冷”和“热”有什么关系,其余五个田字格里怎么填写呢?正确书写五个字。
(六)我会读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好朋友听。
3.配乐赏读。
总结:同学们认真学习,赢得了小猴子和小花猫的夸奖,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学了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谁能谈一谈文中的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呢?
2.雄日诚实地捧着空花盆去见国王,国王问他:怎么捧着空花盆呢?他会说什么呢?课件出示雄日说的一段话:尊敬的国王啊,我把您的花种带回家,十分用心地培育。我选择了最好的土壤,把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按时浇水、施肥,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3.雄日认真做事,又把种子不发芽的经过诚实地讲给国王听,博得了国王的嘉奖,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做错了事情,应该怎样向父母说呢?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情境1:有一天小松正玩得开心,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
(1)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和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自主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3)及时肯定精彩语言,以适当的方法纠正语病。
情境2:小松如实地向爸爸说明了情况,爸爸却打了他。
(1)如果你是小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和你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
(2)老师扮演父亲与同学合作表演给大家看。
(3)师生间相互评议,引导学生做错事情不但如实说,还要勇于承认错误。
[设计意图:师生同台表演,相互评议,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思考,自由争论,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并点拨引导学生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情境3:你打碎了花瓶,并诚实地向爸爸认错,你的爸爸会怎样做?
(1)小组内交流爸爸的做法。
(2)先说一说你怎么向爸爸说,爸爸会怎样做,再找一个小伙伴与你合作表演。
(3)评论并用手势打分,引导学生说话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文明礼貌。
(4)给优秀者颁发“荣誉证”。
三、拓展练习
我们学到的说话本领可以应用到许多地方,课后回到家里可以与父母合作,表演给其他家庭成员看。
第三课时(展示台)
过渡语:听到同学们说话的本领这么大,生字宝宝可羡慕了,要和你们做游戏,看,他们来啦!
1.组字
课件出示两排独体字。
(1)认读汉字。
(2)前后桌同学看书讨论:你发现哪些字可以交朋友组成新字?
(3)学生拿着课前做好的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a.手拿第一排汉字卡片的同学介绍自己,如:我是“王”,谁愿意成为我的好朋友?
b.录音机播放“找朋友”歌曲,请手拿第二排汉字卡片的同学上台找到自己的朋友。
c.两个朋友共同介绍,如:我是“王”我是“里”,我们组成汉字“理”,道理的“理”……把这些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小小识字角)上。
(注:一个独体字可以用多次,还可以同一地内组成新字)
师述:组字游戏中你们个个是能手,用学过的汉字组成很多词语,你们能取胜吗?
2.组词
(1)小组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用书中的九个汉字组词,再读一读。
(2)汇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组成的词语最多?
(3)各组选出代表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并与同学们齐读。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李云开 刘正英 卢静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
1.学生:“字词游戏”中汉字的字卡。
2.教师:口语交际《该怎么做》课件。
第一、二课时(或1.5课时)
我的发现
1.我会认。
a.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c.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d.识记生字。
e.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2.我会填。
a.引导学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b.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对了。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
c.拓展练习:
如:“少”“工”“气”“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a.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b.记背这两个句子。
c.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2.我会写。
a.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b.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
a.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b.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c.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展示台
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
a.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b.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第 三 课 时
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学习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3.激发交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引入
小朋友注意听!(课件:破碎声)
你们听到什么啦?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学习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训练点:转述、听)
a.(课件展示书上的插图)请女同学看图了解事情,男同学闭上眼休息。要求看图的女同学默读图下的两段文字,记清楚看到的事情,准备把看到的事讲给男同学听。
b.(关课件)请女同学把这件事告诉男同学。比一比谁讲得清楚,谁听得仔细。
c.请几位男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d.(出示课件)请学生说说,谁讲得最清楚。
e.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板书:说清楚听仔细)希望小朋友在和别人交谈时,努力做到这两点,好吗?
2.自由谈论。(训练点:说清楚、听仔细)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的做法对吗?
a.请和周围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看法。
b.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有不同的意见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看法)
3.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交流讨论。
同学们,你们挨过打吗?怕挨打吗?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发生在小松身上的事,现在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破碎声响起)是你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该怎么做呢?(课件呈现问题: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板书:该怎么做)
a.请学生下座位,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想法说清楚,再认真听一听好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强调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
b.全班交流: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教师不做评判,鼓励学生说出不一样的做法)
c.教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并引起新一轮的交流、讨论: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教师不仅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个别讨论、争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d.四人小组讨论:哪种做法好,为什么?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4.转换角度,创设情境。
a.引导交流:刚才小朋友谈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大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叫你去采访一位不认识的大人,你会怎么问呢?见面先说什么?再问什么问题?问完后你该对别人说什么?希望同学们在和别人的交谈中不但要把自己的话说清楚,把别人说的话听仔细,还要做到有礼貌。(板书:有礼貌)
b.示范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来采访老师?请1~2位学生与老师交谈。(教师总结时,注意评价学生是否说清楚了想问的问题,还要提醒学生随机应变)
c.品德导向: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录音课件:◆要是我儿子弄坏的东西很贵重,我会觉得心痛,可能会控制不了情绪,但冷静下来还是要肯定他是诚实的。◆其实,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比如打碎东西什么的,如果他主动来告诉我,是可以原谅的,如果他不诚实,我会很生气,说不定会打他。◆我的孩子比较内向,她如果不小心弄坏东西,我会先安慰她,再提醒她以后做事细心点)
看来,爸爸妈妈和老师还是喜欢怎样的孩子?(板书:诚实)
5.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a.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比如(出示课件:不小心弄坏别人的新文具……)你该怎么做呢?
b.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别人弄坏了,你会怎么想?(生自由谈)我们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想想别人的心情,不仅要诚恳地向别人道歉,还要尽量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们说对吗?
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讨论,不仅知道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还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还要做到──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