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2023-08-31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出示课件4)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精读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ǎn

  duò的毛病,目的是wǎn

  huí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答案】

  一、1.汛期

  2.懒惰

  挽回

  二、谴责: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7)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13)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课件,针对中间句、段,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速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带感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平(横

  衡)

  (邪

  协)助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2.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三、填空。

  文章从两方面体现了“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一、衡

  协

  二、1.闻名

  2.勤劳

  3.失衡

  三、景色美

  人们心灵美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串课堂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绍】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为了保持píng

  héng,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高度。

  2.班长发动大家xié

  zhù小明改掉lǎn

  duò的毛病。

  3.xùn

  qī刚过,大家赶紧投入的(去掉)家园重建当中,所以,wǎn

  huí了不少损失。

  二、选词填空。

  间隔

  隔开

  1.这座山把他们(

  )。

  2.石头按二尺左右的距离(

  )正合适。

  唯独

  孤独

  3.大家都有,她没有,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好?

  4.这位老人弯着腰慢慢走在路上,显得非常。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亲们_____搭石,_____搭石,______搭石等情景,不仅体现出_________美,更体现出乡亲们的____________美。

  五、重点段落品析。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A引用

  B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人们往往借助一件事物来表达情感,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一件事物来体现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平衡

  2.协助

  懒惰

  3.汛期

  挽回

  二、1.隔开

  2.间隔

  3.唯独

  4.孤独

  三、1.无论怎样生气,只要看到孩子有进步,他就会笑逐颜开。

  2.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落下。

  3.落叶像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摆

  修

  走

  景色

  人性

  五、1.天网恢恢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2.A

  3.走搭石。

  六、示例:粉笔盒见证了老师的辛劳。

  刚开始的时候,一整盒粉笔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节课下来,有的粉笔就变成了粉笔头,几天下来,粉笔盒里就只剩下粉笔头,还有盒子上落下的一层粉笔灰。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七、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八、启发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5.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九、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十、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二,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摘录和删减

  缩写故事保留原意,浑然一体

  改写和概括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运用比较朗读法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即学即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对比运用到对日常事物的描写中,让学生在练中加深体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

  2、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语境,领悟一词多义

  1、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出示课件:

  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学生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同桌间说说带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两个“开辟”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什么理解的?

  预设: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块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垦”的意思。第二个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创、创立”的意思。

  2、运用学法,自学第二组例句。

  出示课件:

  姿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学生读句子,体会“姿态”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2)学生交流。

  预设:“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3)小结:像这样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称为多义词。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体会。

  3、练习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语境练习。引导学生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根据要求写句子。

  出示课件:温和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②全班交流。

  预设:a、(形容气候)今天的天气很温和,适合去郊游。

  b、(形容性格)王老师性格温和,很受学生喜爱。

  (2)巩固练习。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课件出示:

  便宜

  (价钱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得的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练习。

  ②全班交流。

  预设:a、(价钱低)这个菠萝很便宜。

  b、(不应得的利益)小芳爱占小便宜。

  (3)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举例说一说。

  课件出示:

  精神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压力不仅是我们精神上的负担,更是我们生活的动力。

  (活跃;有生气)广场上的老爷爷们正在打太极拳,看起来特别精神。

  4、小结:我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表达时要学会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提炼“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们的对话中的意思,总结本单元课文借物抒情的表达特点,同时梳理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变文本阅读为学习互动,形式活泼。

  板块二

  借助示例,体会对比的作用

  1、读懂示例,初识对比。

  (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三段话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然后再写与它们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苍鹭体型稍大,且不寻常;石狮子、旗杆不够可爱。

  预设二:这三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3)比较发现:去掉这三段话中对比的部分(课件中加横线的部分),指名朗读,说说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预设:运用对比,使所描写的事物(花生、白鹭、瓜架)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

  (4)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还有哪些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小组内交流。

  2、联系生活,巧用对比。

  (1)仿照上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下列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出示课件:

  ·文具盒非常实用,不像文具袋,没有坚硬的外壳保护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断。

  ·王老师性格温和,与校门口粗声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鲜明的对比。

  ·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处,桂花的香气过于浓郁而使人发腻,向日葵几乎毫无香气,又叫人觉得美中不足。

  (2)学生练习反馈。

  (3)练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特点。

  (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修改。

  出示课件:

  水仙花开了,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碧绿而修长的绿叶,蒜瓣似的球茎,一盏清水,一个白瓷盆,在玻璃茶几上绽放它的生命。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高贵典雅,但它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圣洁。

  3、小结:将所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情感。希望同学们学会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