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来上班,还没落座,就对我说:“今天中午快被孩子气死了!”
事情是:中午给孩子洗了澡,希望他舒服地睡个午觉。而且孩子感冒未愈,她很怕孩子吹到风。于是,她想方设法哄着孩子躺到被窝里来。
可是,孩子却被窗外楼底一个马戏团给吸引住了,非要站在床上对着窗户往外瞅。而窗户又因为没有及时打扫沾了很多灰尘。要给他穿上衣服让他下地去看,不肯;让他睡觉,不肯;让他离窗户远点别弄脏刚洗干净的手和刚穿上的衣服,不肯;转移注意力,不买账……因为硬把他抱开,他便大哭。火了,“想一巴掌摔他的脸,后来想想不能打脸,所以就在他屁股上来了几下!”
最后,只好给孩子一瓶牛奶,总算让委屈万分的孩子渐渐止住了哭声开始睡觉。
很理解那种怒火。是呀,带孩子有时候真的很烦,孩子会做出一些与我们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的举动,考验着我们的耐心,耗费着我们的精力,更有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无可奈何。我也经常会有这种怒火。甚至发得更厉害。不过,我真心地希望自己和所有妈 妈,都能少发这样的火。
其实,孩子也是很委屈的。儿子那么“不听话”,其实只是因为一点:他想看马戏团。马戏团对一个孩子的引诱力当然很大,而这个孩子恰恰还不是能理解妈 妈的苦心和担忧的时候——事实上,就算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又有几次能真正听得进去妈 妈那关于“多穿点呀,别感冒了!”这样的唠叨呢?假如能冷静下来,分析并理解儿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就不会发火,而会想出正确的办法来对付。这场小小的母子冲突应该不会发生而变成很愉快的亲子时间。之后,用牛奶安抚和“诱骗”孩子放弃马戏团而睡觉,凑效倒是凑效了,但却有可能会让孩子今后使用类似的招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想可以这样想: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这说明我们的孩子有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欲望,这其实是好事;孩子会因为一个其实只能远远地听个声响的马戏团就如此执拗,也许平时带他外出游戏和活动的时间确实不够……这样的话,怒气可能会消。
而给孩子一盒牛奶,对洗过澡后的孩子其实是适合的,但如果能在小冲突之前就给,可能就没有“副作用”而只有健康效果了。
那么,以后,当我们被孩子“气”到的时候,先检查一下,我们是不是理解了孩子吧。
某一天,我带着去一个朋友家里聚会。朋友的另一个朋友,也带着一个女孩,比小一个多月,一周四多点儿。
另一个朋友,我暂且称为小a。小a可能因为从远处赶来,舟车劳顿,脸上很疲劳。吃饭时,孩子也和大家一起就坐,这时,孩子抓着调羹就往汤盆里一挖。小手也随着浸到汤里了;因为有孩子,朋友特意做了鸡蛋面条,但小a喂了几下就烦躁地放下筷子转而舀起一个芋包:“面条太麻烦了,还是这个方便!”孩子一直不肯安静下来,小a随手抓了一个辣薰鸭爪塞给她:“快啃这个,给我安静点!”
小a后来带着孩子先走了。大家继续聊天的时候谈起了小a和她的孩子,一个朋友说:“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