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子出生那刻起,我就非常看重孩子能否自由自在的活动。尽管当时婆婆和她的妹妹总是说要给孩子绑手,但我从来不把他包起来,我只想用科学的方式去养育一个宝宝,什么传统,什么古人语,都通通一边去。
儿子出生在8月大热天,不外出的话我就只给他穿一件上衣和一个尿不湿,空调房里盖床极薄的蚕丝被就ok了。此外我不允许爷爷奶奶总是抱着他,我总觉的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自由活动,因为这件事情婆婆极为生气,她总觉得我不让她抱孙子,但我没有妥协,我坚持着自己的育儿方式。
每个孩子动作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只有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运动,动作才能发展的快些。可乐在肚皮里就被断定是个大头宝宝,别人3个月能抬头,可是他不行,所以我们总是让他俯卧在床上训练他抬头。两个半月开始去婴儿馆游泳。后来训练他翻身。4个月以后经常让他玩拉铃铛游戏:这个游戏很有趣,玩法就是把宝宝放小床上,找根绳子,一头系着铃铛挂在高处,一头绑在宝宝的手上,然后宝宝动手的时候,铃铛会被拉动,并发出声音,这时候他会觉得很有趣,便会拼命的动,刚开始的时候是四肢乱动,但是玩几次之后他便会发现只有小手动才会响,然后可以给他换另外一只手,四肢轮流玩,他肯定会玩的很高兴。8-9个月练习爬行,爬行的经历真是难忘啊。
在我怀孕期间,看过很多育儿书籍,所以明白爬行的重要性。可乐8个月后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可是他并没有爬行的欲望。不管你拿什么玩具去逗他,他都没想法。于是我跟老公每天有空了就训练他爬行。我拿根床单吊着他,老公拿玩具在前面吸引他,训练了一个月,都不太有效果,他总是不会曲膝。后来我们就把他一个人扔在书房里,然后自己躲到外面让他看不见,这时他急啊,急的想追,就开始爬了。但是还是不会曲膝,爬行的时候是一只脚曲一下,身体往前挪一下,一只脚拖着,就像士兵打仗时的匍匐前进。
爬行到11个月多了练习走路。走路的过程对我来说非常痛苦,那段时间白天弯腰扶他走路,晚上腰疼的睡不着。每次孩子摔跤我都不紧不慢地把他扶起来,即使着急也要克制,要让孩子感觉到摔跤是难以避免的,仅仅是一件小事情而已。有些老人或者妈妈,看到宝宝摔跤了就会尖叫着跑过去扶他,可能你没想到的是,孩子其实并不疼,是你的尖叫声吓哭了他。可乐到13个半月才会独自行走。从那以后,孩子每次摔跤,我就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小擦小碰总有的,但是可乐从来不哭,每次自己爬起来。摔的很疼的时候,我会轻轻的抱起他亲亲他的伤口告诉他:“妈妈亲一下就不痛了,宝宝要坚强。”有一次去公园,石板路不平整,他为了追别人的推车摔了一跤,满嘴鲜血,我当时吓坏了,以为门牙掉了,但是在孩子面前却要故作镇静,我边安慰他边帮他擦血,也许是我的态度影响到他了,他哭了一会就没哭了。晚上回到家我也不允许老公去翻看伤口。
因为离公园很近,天气热起来之后,我每天会在晚饭后带可乐去逛公园。刚开始是走走抱抱。后来走稳了后就坚持不抱,如果要抱就跟他说:“一直抱着你妈妈也很累的,要我抱你的话就不去公园了。”后来他每回都走完全程。现在我会经常带他去爬山,他能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