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综合活动设计《做扇子》

2023-07-15

中班综合活动设计《做扇子》 篇1

  设计背景:  

  扇子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特别在夏天更是平凡的使用。但由于现在科技不断发展,扇子逐渐被家用电器所取代,幼儿对于扇子的了解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亲手设计扇子过程,更能让幼儿感受扇文化的魅力。  

  活动目标:1、了解扇子的种类及组成部分,学习用折、画的方法自制扇子。  

  2、知道扇子是中国传统的消暑工具。

  3、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幼儿自主操作,能够利用老师给准备的材料做出自己喜欢的扇子。  

  活动准备:白纸、剪成圆形的彩色卡纸、冰糕棒、胶水、胶带、各种扇子、水彩笔、课件  

  活动过程:  

  一、            用老爷爷扇扇子的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夏天来了,天气好热啊!(老爷爷拿出扇子)扇一扇,哇!真凉快,小朋友你们看看我的扇子漂亮吗?(漂亮~~~~)我还有好多扇子呢!瞧,它们都在这哪,你们看看吧!”(出示挂满扇子的展板)  

  二、欣赏扇子,了解扇子的种类  

  1、师:咱们一起看看,这么多扇子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它们又是用什么做的呢?  

  (请个别回答,形状好看、图案好看等 材料:木头、纸、绢布、藤编的、蒲葵叶、羽毛)。  

  2、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扇子,其实这些扇子总共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折起来收起来的叫折扇,另一类扇面是张开的,不能折起来的叫团扇)。 

  3、师:我来考考小朋友,这是什么扇子?(折扇、团扇)小朋友真棒表扬一下自己把。  

  三、掌握扇子的组成部分,学习制作纸扇  

  1、  师:刚刚老爷爷偷偷告诉我,他还想要更多的扇子,咱们一起来帮老爷爷做扇子好不好?  

  2、  师:做扇子之前我先来考考咱班小朋友,扇子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3、  (扇柄、扇面)  

  4、  “扇子应该怎样制作,让我们来看一看”。打开课件出示折扇的制作步骤,然后再出示团扇的制作步骤。  

  折扇:(1)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  

  (2)从纸的一头开始这出细长方形,反正折直到把整张纸折完。  

  (3)、取中间对着,把对折的面用胶水站起来。胶干透慢慢打开扇子完成。  

  团扇:(1)、幼儿在圆形的卡纸上自由作画。  

  (2)、拿出冰糕棒,用胶带粘在卡纸背面,扇子完成。  

  5、事先准备好纸、笔让幼儿自己制作。  

  三、            展示成果  

  师:你做的是什么扇子?上面画的是什么?现在把做好的扇子送给老爷爷把!(老爷爷出场收扇子,同时感谢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扇子是夏天消暑的方法,除了扇扇子还有哪些消暑的方法?  

  如:穿裙子、短裤、t恤、凉鞋还可以吹空调、电扇、吃冰糕、游泳等。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好多的办法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明天再来告诉我。  

  活动反思:

  制作扇子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我没规定要画什么,孩子们可以自己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最后扇面粘贴扇饼的时候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以后的手工活动中我回尽可能的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己完成,提高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  

中班综合活动设计《做扇子》 篇2

  进入夏天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扇子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在活动中让幼儿一起来自制扇子。活动最初以提问的方式把幼儿的思绪引到活动中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可以防暑降温的方法,如:开空调、电风扇、吃冰棒、穿短袖、扇扇子等等,从而引出“扇子”这一关键词。引导孩子们通过自由观察、摆弄各种不同种类的扇子,与身边同伴讨论探索扇子的奥秘。一些孩子在摆弄完扇子之后发现有的扇子可以折起来,扇的时候需要先把扇子打开再扇,而有些扇子只要拿起来就可以直接扇,用不着打开,扇起来就比较方便;也有一些幼儿觉得能折起来的扇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较方便携带在身上;还有幼儿发现了,有的扇子特别大扇起来的风也很大,有的扇子特别小扇起来的风也很小等等。通过幼儿对这些扇子的自由摆弄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扇子的示范讲解和制作,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得到了扇面大的扇子风大的结果,但在制作中,却没有幼儿把扇面做大,反而都像平日一样画的很小,并没有考虑到做扇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扇子能够扇出风来(越大越好)。而做折扇的孩子由于用的材料是一整张彩纸,所以不需要考虑到裁剪的问题,大小是老师课前准备好了的,制作出来的效果相较团扇就比较成功。总结了整个活动幼儿制作出来扇子的效果后发现,其实在活动中他们就已经得出了扇面大风即大的结论,但是我却没有及时把这样的结论融合到接下来扇子制作的示范讲解中,导致幼儿并没有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实践制作当中,出现了理论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在活动之后将材料继续投放到美工区,让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再次尝试制作扇子,果然很多人喜欢,又再次拿起了彩纸进行制作,这次在孩子们操作之前请他们回忆了活动中我们发现的扇子的奥秘后,有孩子说出了扇面大的扇子风才大,于是便顺理成章的将这个结论再次结合了操作给与幼儿暗示,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今天去美工区制作扇子的孩子都能够将团扇的扇面做的较大,在介绍作品时孩子们也提到了今天的扇子风比上次的要大,并都能够知道风大的原因,通过投放到区域的延伸活动让幼儿重新找回了经验,并与实践相结合,得出了很好的结果。经过了这一次的活动,我发现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需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有时候并不能从教材上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的改变,让环节与环节能够很自然的过渡,如果在这个过活程中能让知识相互融合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