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伞》活动实录 篇1
中韩庄幼儿园 李莉
活动目标:
一、 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二、 尝试仿编诗歌,创造优美动听的语言效果。
三、 通过仿编诗歌体验创造的快乐,学会助人,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 挂图《伞》,图上有大杨树、荷叶、蘑菇、背景图上画出下雨的线条。
二、 贴绒教具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等小动物若干。
三、 幼儿绘画,制作所用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通过提问,从生活经验导入。
(出示小伞)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是说说他有什么用呢?
幼1:老师我知道,它是用来遮雨的。
幼2:天热的时候还可以遮阳光,不让太阳晒黑。(对于有创意表达很完整的孩子及时的给予鼓励,并特别鼓励孩子使用普通话。)
教师提问:“下雨的时候,你有自己的伞吗?”
幼:有啊
幼:我也有自己的伞,我的伞可漂亮了。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伞,那下雨的时候,你们知道小动物们怎么办吗?想一想,他们会用什么当伞呢?(此时孩子们都不做声了,好像是不能把生活中的伞与小动物的“伞”联系起来。为了拓展幼儿的思维和经验在即将进行的环节出示了大挂图)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天气怎么啦?幼:下雨了。上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幼:小鸟(哦,那是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
师:下雨了我们让小动物到哪去躲雨呢?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将图片上的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放到伞下躲雨,并启发他们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即说出是伞。)
幼1:让小喜鹊躲到大树下。师:那杨树就是小喜鹊的伞喽。
幼2:小青蛙躲到荷叶下面,用荷叶来当他的伞。
幼3:小蚂蚁躲到大蘑菇下,大蘑菇是它的伞。
(纲要中指出;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此环节图画的介入以及教师语言适时的引导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非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引导诗歌,并丰富诗句。
教师提问:“大杨树长在什么地方?
幼:在公路边(“哦大杨树长在公路边”教师及时将幼儿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杨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师:大荷叶长在哪里呢?(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对表达的完整的及时给与表扬。)
幼 1:池塘里。
师:谁还能说得更完整一些。(这样的提问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
幼2:荷叶长在池塘里。(对表达完整的幼儿给与掌声)
师:大蘑菇长在哪里呢?
幼:大蘑菇长在山坡上。(幼儿讨论后师生共同联句组成完整诗歌:“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下雨了我们大家都有一把伞。
(教师评析:在理解作品之前,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发挥文学想象的语境和空间,为幼儿准确的理解作品作了铺垫,教师首先以特定的情景、图片吸引幼儿。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将幼儿带入了诗歌的意境中)
2、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情感,掌握诗句的结构。
教师配上优美的音乐,生动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引领幼儿想象诗歌温馨的意境,体会诗歌温馨的情感。
教师提问:“你们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么样?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歌呢?
幼1:感觉很美,很好听。
幼2:应该用好听的声音。(教师要及时将幼儿的语言整理完整)
幼3:感觉很舒服。(孩子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评析:教师以提问、音乐熏染的方法让幼儿在回忆旧经验、艺术美的启示下接受作品。感受诗歌的美。)
3、 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幼:《小动物的伞》、《伞》、《好玩的伞》
5、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想一想,公路边的大杨树还可以是谁的伞?水塘里的大荷叶还可以是谁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还可以是谁的伞?”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尽量的出示相应的贴绒教具,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回忆,能有不同的表达,并让幼儿说出原因。)
幼1:“公路边大杨树是小花狗的伞。
幼2: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鱼的伞。
幼3: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蜗牛的伞。
幼4:公路上的大杨树是小鸡的伞。
幼5: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蝌蚪的伞。等等
(教师评析: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也不能例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为目标。从培养小班幼儿创新意识人手,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活动属于语言领域的诗歌创编活动,这是一首短小精美的诗歌,在选材上贴近幼儿生活,同时也符合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这首诗歌采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的勾勒出自然界小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形象逼真,充满温情,富有童趣,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和友情的关注,学会助人,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挂图等教具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特别是挂图中的那些可操作的贴绒教具更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为幼儿理解作品做好了铺垫,然后通过提问谈话等形式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并借助音乐等艺术手段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帮助小动物寻找“伞”,描述“伞”,最后形成完整的《伞》的诗歌。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充满学习的激情,通过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语言表述,让幼儿体会创作的快乐。
中班语言《伞》活动实录 篇2
说课
一、幼儿诗歌学习的作用
语言精练、优美、语意含蓄深刻的诗歌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诗歌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思维、想象力及语言的发展。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能批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语言水平。
二、设计思路
鉴于诗歌学习对幼儿的种种好处以及结合我园大班组课题“幼儿诗歌学习和快乐识字整合的研究”,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三、教材分析
诗歌《伞》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拟描述了大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妙的联系,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这首诗语言精练优美,重负性的结构形式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与仿编。
四、活动安排
大班幼儿在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类比、迁移能力。因此根据幼儿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制定了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目标: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习得相关汉字。
环节:第一部分:通过多媒体可见学习诗歌《伞》以及相关汉字。
第二部分:通过引导谈话,幼儿理解并仿编诗歌,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想象,进一步仿编诗歌。
第三部分:通过进一步操作巩固复习识字。
活动名称:诗歌《伞》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习得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图片、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展示多媒体
课件,启发提问:
“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谁来了?”(一一出示)
“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下雨了,小动物们都要淋湿了,怎么办呢?我们快快想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二、感受、理解诗歌
1、我把好办法编成了诗歌,你们听听,听到些什么?
2、它们找到的是什么伞?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与幼儿一起念儿歌并认识汉字“伞”、“红色”、“绿色”、“紫色”、“黄色”
三、幼儿为小动物贴画伞
1、教师启发:出示小熊,问“什么可以让小熊作伞?”
2、还有许多小动物在淋雨,我们帮它们寻找合适的伞,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可以给它们画伞。(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好的幼儿进行仿编)
3、诗歌(将幼儿的作品放入投影机进行)
四、匹配汉字卡片
这里有许多字宝宝,请你为你做的伞找出它的字宝宝。
五、幼儿将自己学会、认识的汉字找出并贴在自己相应的图片上。
评课
一、从教师预设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教师比较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幼儿在直接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交流的乐趣。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发幼儿来猜测森林里会来的小动物。突然下起了雨,引发幼儿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躲雨,通过看看、想想、猜猜,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其次,在学儿歌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幼儿有效的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并很好地达到自然习得汉字的目标。如:在认识颜色汉字时,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汉字引发
幼儿去寻找,运用跳跃式的字飞入给孩子。
再次,教师又能根据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在幼儿操作中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挖掘幼儿最大潜能的发挥,如:材料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动物,伞的替代物及辅助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开拓了幼儿思维与视野。
二、从目标的定位来看
比较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来自于幼儿的现有经验,提升的也是幼儿能够感悟的经验。如:第一条目标: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红色花朵,黄色的是树叶在幼儿已有的生活中会经常遇见,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提炼,进而提升了幼儿对白色的,黑色的等其他物体来作为小动物合适的“伞”。又如:第二条目标: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习得相关汉字。关注幼儿经验的习得以及对汉字的认识,较好地体现了诗歌与汉字的有机整合。
三、从幼儿对整个活动的表现来看
因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孩子在形象、生动、活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演示中自然习得了相关汉字,并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了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如幼儿在创编狗熊的伞时,孩子会仿编棕色的山洞是狗熊的伞,绿色的大树是狗熊的伞,橙色的大树……五彩缤纷的树……。
四、建议
1、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可提供一些暗示性内容,字可以有颜色。因本次活动是初次。
2、教师的教育策略有待提升,对活动中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回应。
中班语言《伞》活动实录 篇3
设计思路:
在《伞的世界》主题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欣赏、认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伞,并且认识了各种像伞的植物,如“香菇、大松树”等等。他们还在幼儿园的大树下发现了蘑菇以及蘑菇下边的小蚂蚁,幼儿为自己的发现高兴不已,都说蘑菇一定是小蚂蚁的伞。于是我和幼儿一起欣赏了故事《借你一把伞》,从故事了解到小动物也会有自己的伞,并进一步设计了此次诗歌活动——《伞》。
语言精练、优美、语意含蓄深刻的诗歌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诗歌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思维、想象力及语言的发展。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能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语言水平。诗歌《伞》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拟描述了大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妙的联系,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这首诗语言精练优美,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与仿编。幼儿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同时能进一步体会到语言的美,学习用美的、好听的词语来修饰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尝试运用各种形容词修饰小动物的“伞”。
3、能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熟悉故事《借你一把伞》
2、了解了各种像伞的动植物。
3、诗歌《伞》动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展示多媒体课件,启发提问:
1、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谁来了?”(一一出示)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下雨了,小动物们都要淋湿了,怎么办呢?我们快快想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二、感受、理解诗歌内容。
1、小动物有没有找到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小动物找了什么当伞?
3、小动物的伞是什么样的呢?(高高的、圆圆的、香香的)
四、看课件完整的欣赏诗歌《伞》。
你们刚刚说的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五、学习诗歌《伞》。
跟教师一起学念诗歌——跟课件配音学念诗歌——看课件图片学念诗歌——集体念诗歌——边表演边念诗歌
六、欣赏课件后半部分图片,学习仿编诗歌《伞》。
1、小白兔、小瓢虫、小猴子可着急了,什么会是它们的伞呢?
2、花朵、草丛又会是谁的伞呢?
3、它们的伞是什么样的呢?
六、延伸活动:还有什么会是谁的伞呢?
附诗歌: 伞
高高的大树,是小鸟的伞;
圆圆的荷叶,是小青蛙的伞;
香香的蘑菇,是小蚂蚁的伞······
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中班语言《伞》活动实录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想、看、听、讲来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好意境。
2、鼓励幼儿大胆、主动的表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伞》,小青蛙、小白兔、小蜜蜂胸饰若干,荷叶伞、蘑菇伞,红花伞各一把。
活动流程:
自由想象——讨论理解——学习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自由想象。
演示,动画“伞”。
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时候要用伞?我们下雨了可以有伞,小动物是想什么办法不让雨淋湿的?
二、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1、完整看动画《伞》
讲述看到的小动物,及它们把什么当作伞。
2、分段演示动画。
根据每个片段进行逐一提问。
重点理解: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伞?知道跟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系。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三、学习朗诵诗歌,情境游戏。
1、演示动画,一起轻轻地朗诵。
2、能用好听的声音和快乐的情绪朗诵。
3、游戏。
情境:(配上音乐)下雨了,小动物们边找自己的伞,边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