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律动《小象与蚊子》 篇1
教学目标:1.熟悉蚊子和小象音乐的节奏点和韵律感。2.能够配合音乐的节奏点和韵律做出相应简单的身体动作,训练身体的协调性。3.喜欢音乐并愿意跟着乐曲进行有节奏性的律动。教学准备:小象和蚊子的音乐 流程图 小音响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音乐,发挥想象,自主律动。1.引入故事角色(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幼儿初步感知。要求:小朋友仔细听一下,这个音乐里那些地方出现了大象,那些地方是出现蚊子的2. 引出故事情节(分段讲述:小象出行;蚊子嗡嗡响;小象赶蚊子),分段播放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的结构并出示流程图。提问:那些地方是,小象出行,蚊子嗡嗡响,赶蚊子?有没有听到自行车的声音,是出现在那里?音乐是否有重复?注意:重复部分,小象和蚊子出现部分(二)教师根据音乐做整体示范。根据音乐进行动作示范表演。幼儿可以跟着教师进行简单律动,加深印象。注意:结合流程图,一边示意图画,一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加深印象。(三)分段听音乐,分析音乐差别,进行相应律动。1.欣赏第一段音乐,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提问:重音在哪里?其中有几个动作?2.第二遍播放音乐,教师再次示范,幼儿跟着进行律动。3、第三遍音乐,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律动,教师调整幼儿动作。注:赶蚊子中强拍的把握。4.让幼儿自主根据音乐进行律动。4.听音乐的第二段,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同第1步)5.教师再次示范,调整幼儿动作。(四)听整段音乐,教师进行整体示范,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律动。(注:逐渐过渡到撤除图片,让幼儿仅根据音乐进行律动)1.播放乐,根据图片数序进行律动。2.撤除图片,幼儿仅根据音乐进行律动。(挑选做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3.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进行律动。(五)分角色进行律动。(一部分扮演蚊子,一部分扮演大象)
中班律动《小象与蚊子》 篇2
大班音乐欣赏《小象与蚊子》课后反思 音乐活动结束后,我认识到我虽然把整堂课的内容都上了下来,但是在过程中没有完全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放得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我的教学步骤错了一步,导致最后幼儿理解这首音乐的效果不是太好。 当我将挂图拿出来,边放音乐边解释故事,一遍结束后,我就急于将动作加入到音乐里,其实那时候幼儿还没完全掌握音乐,只有个别音乐感较强的幼儿能够跟上音乐做动作,知道哪些音乐是表现大象的,哪些音乐是表现蚊子的。所以当我请幼儿来分角色表演的时候,都是我在一旁提醒幼儿什么时候蚊子的音乐开始,小蚊子应该出来,什么时候小象音乐开始,小象应该出来。到了快结束的时候,我又将挂图和音乐结合解释了一遍,其实这一步骤应该放到前面去,能够起到加强幼儿对这个音乐的理解,但是我却把它放在的结尾,导致这一步骤没起到作用。总之,这一次的音乐教学活动让我懂得教学过程不能错一步,不然会影响全局的效果!
中班律动《小象与蚊子》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韵律活动《小象与蚊子》。
一、设计意图: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小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动作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利用整体欣赏,分段欣赏,图谱动作模仿,完整表演的方式,使整个律动游戏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二、说活动目标: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韵律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韵律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韵律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的兴趣,实现韵律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为此,我为本活动确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2、结合图谱进一步体验游戏中蚊子“叮”与小象“赶”有趣的逗乐情趣。
3、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及愉快心情。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激发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兴趣,能够完
整表演整个活动。
活动的难点是:体验游戏中的逗乐情趣,大胆用肢体尝试表现动作。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作了
以下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小象与蚊子》的音乐。
2、《小象与蚊子》图谱。
五、说教法:
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活泼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倾听法、图谱教学法、提问法、模仿法等教学方法。
其中,模仿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从幼儿认识事物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韵律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更生动活泼,使幼儿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另外提问法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已有经验和倾听故事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理解。
六、说学法:
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说说、动动的轻松气氛中运用体验法、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性。
其中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讨论谈话法:在此次活动中我提供许多机会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说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故事内容 :以《小象与蚊子》的故事形式引入,让幼儿了解音乐内容。引发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欣赏音乐:教师分段表演音乐内容后提问:小象是怎么样走路的?蚊子又是怎么样飞的呢?等问题,帮助幼儿理解、熟悉音乐。同时老师要鼓励幼儿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3、观看图谱:根据图谱学习理解歌曲内容,体验音乐旋律,知道音乐结构a\b\c\a\b\c。同时模仿学习动作。
4、完整表演:集体练习,完整表演这个故事。
八、评析:
这次,我选用的《小象与蚊子》律动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在表演中可以让孩子知道,只要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在这个活动中,我把它分为四个过程来完成。
一、倾听: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乐趣。(此环节是为了达到我的第一个活动目标)。
二、第二个环节是为了欣赏,帮助幼儿加强理解音乐,通过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孩子们再一次体验音乐旋律与结构:a\bc\a\b\c。同时利用提问模仿,音乐结合,帮助幼儿熟悉音乐。
三、利用图普法,帮助幼儿再一次熟悉音乐,让孩子再一次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再一次感受音乐结构。同时完整表演这个故事。(此环节是为了达到我的第二个活动目标)。
四、结束部分:播放歌曲,更改律动动作,激发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及愉快心情。再一次感受韵律活动的乐趣。为以后的韵律活动打下基础。
中班律动《小象与蚊子》 篇4
设计意图:
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小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动作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利用整体欣赏,分段欣赏,图谱动作模仿,完整表演的方式,使整个律动游戏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2、结合图谱进一步体验游戏中蚊子“叮”与小象“赶”有趣的逗乐情趣。
3、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及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小象与蚊子》的音乐磁带。
2、《小象与蚊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讲述音乐故事。
1、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小象与蚊子》的故事。请小朋友来仔细欣赏一下,听一听故事里的小象和蚊子发生了什么?(音乐起)
2、教师边放音乐,边讲故事,边用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体验音乐乐趣。
3、师:“故事里发现什么事情?小象遇到了什么事情?蚊子又是怎么对待小象的?
二、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熟悉音乐。
1、师:我们来想一想小象是怎么样走路的?(此环节教师指导,引导幼儿学习小象走路的样子。)蚊子又是怎么样飞的呢?小朋友想象一下,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示蚊子飞呢?”“小朋友们真棒,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个音乐故事。”(音乐起)
2、分段欣赏音乐。
欣赏a段:教师用语言讲述故事,边提问:小象是在那里?在做什么?(边问教师示范边模仿动作)。
欣赏b段:这时,谁来了?它是怎么飞的?(边问边模仿动作)。
欣赏c段:蚊子来了,它要做什么事情?
幼:想吸小象的血。
师:那小象又是怎么做的?
幼:很生气,用鼻子去驱赶蚊子。(边说边示范模仿动作)
师:蚊子有没有被小象赶走啊?幼:没有。
师:最后谁胜利了?幼:蚊子。
师:那我们学一学蚊子胜利的那种神态与动作。
欣赏a段:师:小象赶不走蚊子,只好换一个地方去散步,可是(此环节继续让孩子欣赏蚊子飞的音乐旋律)谁又来了?
幼:是蚊子,蚊子又来了。
欣赏b段:师:对了,蚊子又来了。它又是怎么飞的?(引导幼儿做蚊子飞的动作,要求合拍,动作优美)
欣赏c段:师:看见小象,它又做了什么?(此环节提示幼儿一起说:“看见了---叮”, 体验游戏中蚊子“叮”与小象“赶”有趣的逗乐情趣。)
师:大象不想让蚊子叮,它又是怎么做的?(此环节可以选择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激发能力弱的孩子学习韵律动作的兴趣)。
师:最后谁赢了啊?(此环节引导孩子们用肢体动作做小象胜利那种自豪的表情与动作。)
三、出示图谱,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旋律、熟悉音乐。并能看着图谱,完整的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
1、师:“老师把这个《小象和蚊子》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画了下来,它能帮助我们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2、观看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动作内容,加深幼儿动作印象。
3、放音乐,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图谱动作。并告知幼儿音乐结构:a\b\c\a\b\c。
4、集体练习,完整表演这个故事。
四、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现在蚊子被小象驱赶走了,小象也要回家,我们一起欢迎小象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