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 篇1
设计思路: (一)选材的思考 故事《藏在哪里了》讲述的就是几个动物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从观察动物身体的明显特征去猜一猜是哪个小动物。故事内容也是以分工、躲藏、寻找的游戏情节贯穿,特别生动有趣。小班幼儿大都有“捉迷藏”的游戏经验,而故事内容的游戏情节与幼儿生活经验也很相符。(二)对幼儿经验的思考孩子们天性喜欢小动物,小班孩子尤为明显。随着主题的进展,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和观察兴趣更浓了。他们去过动物园看过动物,日常中,还带来了一些动物图片、动物玩具等。每天来园,孩子们还会到自然角观察小乌龟、小蝌蚪、蚕宝宝。探究中,幼儿大多是从动物的整体进行指认与模仿,较少根据局部特征判断动物整体的经验。(三)活动价值定位由此,我想通过设计本次活动,以由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开展活动,推进幼儿对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与判断,鼓励幼儿讲述,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价值定位为:借助对常见动物基本特征的已有经验,在看看、猜猜、找找的捉迷藏故事情境中,能较完整的讲述动物躲藏的地方。 活动目标:1、借助对常见动物基本特征的已有经验,在捉迷藏故事情境中,能较完整的讲述动物躲藏的地方。2、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活动重难点:在捉迷藏故事情境中,能较完整的讲述动物躲藏的地方。活动准备:1. 场景布置:大树、草丛、花丛、ppt课件。活动过程:一、经验回忆,大胆表达:——与幼儿一起回忆捉迷藏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游戏经验,感受与同伴捉迷藏游戏时的快乐。重点提问:你们喜欢捉迷藏游戏吗?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的?小结:有人找,有人藏,找的人还要把眼睛闭上,还要数数,藏的人不能发出声音来。二、观察图片,理解故事:——观察画面内容,能够根据动物的局部特征推测动物,并说说其躲藏的位置过渡语:动物朋友们今天也来玩捉迷藏喽。重点提问:我们看看,都有谁啊?小结:小兔子、大象、小鸭子、小鹿、松鼠都来玩捉迷藏了!过渡语:捉迷藏的游戏开始了!小动物们决定用猜拳的方法决定谁来找、谁来躲。剪刀石头布,小狐狸出了布,小狐狸输了,小狐狸来找,其他的动物朋友藏起来了。小狐狸说:你们都躲起来吧! 1、2、3,我要开始找了!1、找小兔(小狐狸睁开眼睛看了看,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宝宝们我们跟着小狐狸一起去找找吧!)重点提问:小狐狸找到了谁?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呢?(预设追问:长耳朵的会是谁呀?)小结:长长耳朵的是小兔,小兔子躲在了石头的后面2、找大象过渡语:小狐狸找到了小兔,真开心。他继续向前走,找呀找,找呀找,咦,动物朋友都藏到什么地方去了?重点提问:小狐狸又找到了谁?你看到什么知道它是大象啊?小结:长鼻子的是大象,大象躲在……树叶里。3、找小鸭过渡语:小狐狸找到了大象,又开开心心的出发了,他走呀走,找呀找重点提问:它发现什么了?(追问:这会是谁的脚丫?)在哪里呀?小结:黄色脚丫的是小鸭,小鸭躲在了花丛里。4、找松鼠小狐狸又找到了一个好朋友重点提问:是谁呢?你看到什么觉得他是小松鼠呢?5、找小鹿过渡语:真开心啊,小兔、小象和小鸭、小松鼠都被找到了,还有谁没找到啊?动物朋友们都来找小鹿,它们来到了树林里。重点提问:小鹿躲在了哪?小结:头顶鹿角的小鹿真聪明,躲在了大树后面,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这样就不容易被找到了!三、完整欣赏故事过渡语: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真开心,小兔、小象和小鸭、小松鼠、小鹿都找到了,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四、游戏:捉迷藏捉迷藏游戏真好玩,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 篇2
设计意图:
《藏在哪里了》画风独特,带给孩子们特别的视觉冲击,画面的重点突出,便于幼儿观察和讲述,引导幼儿在观察后试着大胆地、用简单、完整的语句讲述“……躲在……”、“我看到……躲在……”。封面上的图片对于孩子理解故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小的画面上所有参与游戏的动物朋友都呈现无遗。
故事中躲藏的小动物都露出了自己的某个部位,很快被找到了,可是小鹿却找到一个很隐蔽的藏身之所,为什么狐狸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小鹿呢?问题的讨论引导孩子对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最初浅的感知,从而积累了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花园、大树、房子等背景 3、糖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做游戏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藏在哪里了》。
师: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在玩什么游戏呢?(出示图片一)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吗?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真有趣。到底谁在找,谁在藏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吧(讲故事)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封面内容,观察讨论、
师: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呢?(大象、梅花鹿、兔子、狐狸、小鸭、小松鼠)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有几只呢?(大家一起点数)
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到底谁先藏呢?故事里的小动物会用什么样的好办法呢?(老师和孩子一起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师:小狐狸赢了,于是小狐狸说:“你们都躲起来吧,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寻找动物朋友
师:咦,小动物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师:(片段一)看小狐狸找到了谁?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小白兔躲在哪里了?(出示图片验证)
师:(片段二、三、四)小狐狸还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出示图片验证)
师:(片段五)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找到呢?
师:小鹿躲到哪里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一找。
师:想想看小鹿的头上长了什么呢?
师: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三、游戏:捉迷藏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我们可以躲在哪儿呢?(出示花园、大树、房子等背景)
师:小朋友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人吗?花园后面有人吗?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糖,老师把眼睛蒙起来,小朋友把糖藏在自己的身上,告诉老师你把糖藏在哪里了?(回答对的小朋友用糖作为奖励) 活动反思: 水墨画的风格更能够提高小朋友寻找小动物的兴趣,但同时也让我有点担心孩子会比较难认出这些小动物,可能由于孩子对动物的前期经验比较丰富,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几乎每个动物都能猜出来。特别是能够看出梅花鹿更是让我很意外。活动过程中,当问到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小动物分出谁先找,谁先藏时,孩子们都回答了“我”去找,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显得有点着急和混乱。后面的游戏环节孩子们更是感兴趣了,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不仅体验到了快乐,同时也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藏糖的位置。
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 篇3
一、设计思路:
在小班的语言讲述中,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讲述存在困难。于是,本次活动以"捉迷藏"这样一个游戏为线索,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在孩子们和动物朋友一起捉迷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让他们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运用新的'讲述方法学习完整连贯的讲述,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了解动物显着的外形特征,并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能用"藏在(躲在)地方"的句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能大胆地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⑴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鹿、狐狸、大象头饰。
⑵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孩子们玩过猜拳、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难点:尝试运用"……藏在(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去。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头饰,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让幼儿仔细观察,说说小动物的特点。)
(二)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点明主题教师:森林里的这些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捉—迷—藏。
(三)谈话讨论,引起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呀?(有人藏起来,还要有人找。)
(四)欣赏课件,讲述故事内容1、谁来藏,谁来找?
2、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谁输了?
教师:这次轮到小狐狸来找,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藏起来吧,一会儿我来找。"
(五)寻找动物朋友
1、看,小狐狸先找到了谁?你怎么知道是小兔的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小兔藏在哪里?(鼓励幼儿把话说完整:小兔藏在石头后面)
2、依次找到其他小动物,(小松鼠藏在大树后面,小鸭藏在花丛里;大象藏在树叶里。)
3、小朋友真能干,和小狐狸一起已经找到了4个好朋友了,可是还有一个好朋友还没找到呢?它藏在哪里呀?
4、教师:小鹿真聪明!它藏在树林里,因为它的角长得很像树枝,所以我们不容易找到它。
(六)教师小结小狐狸找到了谁?它们藏在哪里?(幼儿学说藏在句式)
六、活动延伸:
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这么好玩,小朋友们想玩这个游戏吗?回家后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