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感情、文化素质、性格、经历而产生变化。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产生或刚或柔、或畅快或持重或明朗或暗晦、或跳跃或平静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线条是复杂的哲理、深奥的绘画语言,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但也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
小班初期的幼儿正处于绘画活动的第二阶段----象征期,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在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所以,教师在指导他们绘画时,应侧重培养幼儿的绘画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的。对于孩子来说,美术活动确实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游戏,只有当孩子愉快的或宣泄在画纸上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
一、注重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美的感知。
小班幼儿对很多新鲜事感兴趣,我们要把握时机,丰富幼儿美的感知。我把以往大班幼儿的线描作品布置了一个展览,组织幼儿参观,他们在欣赏哥哥姐姐的作品时,产生了羡慕之情,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动手欲望;我还让他们直接参观哥哥姐姐作画,接受哥哥、姐姐赠送的绘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参与感,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有了最初的认识。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每次绘画活动后,我让孩子们通过相互间的欣赏、评价,引发他们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力和绘画表现力。
二、在涂鸦乱画中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乱画是小班幼儿绘画时的显著特征,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有的能力,在线条画教学中我们应强化这种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的,从而树立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我们让孩子拿着粗、细不同的黑线笔,随心所欲地在纸上乱画,当他们无意中画出长线、短线、点线、粗线、转弯的线、乱七八糟的线……我带着赞赏的口吻说:“哦!这是长长的线,这是雨点的线,这是电话线,这线跑的真快呀……你真行,能画出这么多种的线。”或者用鼓励的口吻:“你能画比跑步跑的快的线吗?”“能”“你能画排队排得很整齐的线吗?”“可以”“你可以在粗粗的线旁边加上细细的线吗?”“可以!”孩子们的回答是充满兴奋和信心的,他们在“乱画”中思维更活跃,手更灵活,理解老师的揭示和模仿别人的能力大增,当学习结束的时候,虽然画面上只有些没有什么意义的线条,但他却蕴藏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信心!在乱画的基础上,我们再启发孩子画出各种各样的线,使他们从无意的流露转为主动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确的告诉孩子,只要是从他们笔下画出来的任何线条都是最漂亮的,而且画得越多就越值得鼓励。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会专注地画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线。线画得越多越好,越是奇形怪状就越值得鼓励和表扬。如孩子画了一些线圈,我们还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毛线团”“龙卷风”“大大泡泡糖”再如孩子画了一些折线,我们就给它取个名字“毛毛虫线”“楼梯线”“长长的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