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

2019-12-30

乐观的品德可以在困境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可支撑困境中的人们走向“光明”。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一些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情绪低落,心里痛苦,甚至悲观失望而不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会使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变成或性格孤僻或脾气暴躁的“脆弱”的人。敏锐的老师和家长如果能及时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并适时给予引导,从容战胜突来困难,而不被困难打倒,使孩子逐渐养成乐观的品质,将使其受益终身。
  一、乐观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乐观既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性格。调查显示,乐观的幼儿不仅能在短时间适应新的环境,而且性格开朗、善于交往,朋友多、爱好多,是让老师和家长放心的好宝宝,所以老师和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

  当老师在对刚入园不久的10名幼儿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今天要加班可能晚一点才能接你们”时,有8名幼儿表示没关系,可以边玩边等家长,不但玩的开心还可以吃到老师准备的美味晚餐;另外2名幼儿则把摆在面前的“问题”看成是“世界末日”的到来。他们放声痛哭地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我要找妈妈……”。这种情况在孩子中很常见,大部分人会认为是家长过分溺爱孩子造成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事情的关键,孩子为什么承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呢?是因为他们用悲观的态度看问题,只会用哭发泄心中的恐惧,心里只想自己很可怜而不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孩子们的乐观教育呼唤家庭和幼儿园的参与,孩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要靠父母和老师去培养。
        二、乐观教育的关键年龄
  乐观是指面临困难时精神愉快、充满信心的状态。对于幼儿来说,与乐观相关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劝告,调整自己的需要;在情绪与理智的较量中,能够较为成功地摆脱情绪的控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些心理素质在4岁左右逐渐健全,4岁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最佳时期。

  有一个心理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实验者告诉孩子们桌上有各种点心和玩具,想要得到喜欢的东西必须等实验者回来,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实验者,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欢的东西。结果,平均年龄为4岁半以上的孩子,大多能等待很长时间,而4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坚持到底的成功者,是因为首先他很难理解实验者所做的承诺,其次他不能完备地想象出实验者归来对自己的意义,所以他们更可能身不由己地在困难面前“屈服”。其他同类的实验都证明,正常情况下,健康成长的4岁幼儿具备了面临困难培养乐观品质的条件。

  4岁是幼儿乐观教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怎样培养宝宝乐观的品质呢

  三、培养乐观宝宝的关键
  1、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孩子的信心建立在外界对他的肯定上,老师和家长应该耐心细致的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从中发现可以引导的优点,不要吝惜赞美,一句简单的夸奖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愉悦。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往往会成为孩子进取心的“杀手”。一方面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差距,指责孩子的问题而没有夸奖;另一方面孩子难以达到高要求,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很容易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放弃努力。

1/3